大渡口区“义渡好老师”系列报道|班主任工作室④余颖市级班主任工作室:打造名班主任成长“孵化器”
核心导读:
班主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以自身的道德行为与个人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寻找生命的意义,追求人生应有的价值。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班主任,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大渡口区教育系统成立了多个班主任工作室。通过示范辐射、专业引领、成长探索和教育研究,为更多一线班主任搭建交流的舞台、成长的摇篮,为践行“多维一体 教育大渡”区域教育发展理念勇毅前行。
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义渡好老师】专题报道,挖掘大渡口区班主任工作室的发展轮廓,解读班主任工作室的运行机制,以及如何引领团队专业成长、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工作室主持人介绍:
余颖,大渡口区育才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从教28年。2009年、2018年两度荣获重庆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2021年荣获大渡口区尹兴明基金颁发的“兴明领雁奖”、2010年荣获大渡口区教育系统十佳师德标兵。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赵桂凯 实习生 何依琳)从教28年来,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余颖始终坚持以静待花开的平和心态陪伴学生成长,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科学实用的方法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班级大家庭。她年复一年的执着与坚守,让个性化带班的育人主张在实践中得以完善。
秉承着带动更多一线班主任成长的初心,在大渡口区教委和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指导下,2017年10月,余颖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并于2022年10月被认定为重庆市班主任工作室。目前,工作室已完成文化建设,确立了研究方向,踏实开展各项活动,在区域发挥着辐射引领的作用。同时,工作室围绕以文化建设为中心,以德育工作为主线,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的工作重点,竭力完成共融、共生、开放、进取的工作愿景,建好交流平台、营造文化氛围、致力团队发展、落实课题研究、加强示范引领、巩固研究成果的发展方向。

作为工作室主持人,余颖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她的目标是成为一名有思想的主持人、有作为的主持人、有温度的主持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也为了引领更多班主任成长,经过前期的讨论与探究,工作室总结出了人性化研训“三模式”。首先,工作室注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交流,打破空间局限性;其次在每学期,会将工作室研训内容和各学员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有效整合,制定出工作室个性化活动方案,保证工作室研训成效;最后,注重创新活动形式,例如筹建工作室公众号,完善云端线上交流。
在具体的研训中,余颖为工作室总结了“赛”和“磨”两个关键字,以此指导学员参与实践。据她介绍,每一个关键字之下都包含着多层要求,内涵丰富。“‘赛’是指赛出成长、赛出带班育人科学主张、赛出凝心聚力优秀团队,‘磨’是指磨出成长、磨出精品课设计样本、磨出自我反思成长路径、磨出观课评课创新方式,这其中的每一项,都要求大家苦心钻研。”
不仅如此,工作室还创新设计实行了“多维度、全方位、任务式”观课模式,采取“谈收获、指不足、提建议”的评课形式,自制观(评)标准和表格。“听课后,大家会分组对学生活动参与情况、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情况、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情况等进行交流总结,共同研究优化方案,提升磨课效果。”
这些创新做法的直接结果是,多名工作室学员在各项比赛中从幕后站上了台前。余颖介绍,大家积极参加市区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用《做极简班主任》《慢下来的“舒展”》《我和我的幸福班》《天天向上 “乐”在其中》等课题,阐释了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广受好评。

不仅如此,工作室付超、李桂琼、王芙蓉、刘小玲等几位老师也分别获大渡口区优秀教师、大渡口区优秀班主任宣传人选;陈杰老师获重庆市2021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评选特等奖,李雪老师获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一等奖。
“团队成员在工作中是‘好盟友’,私下则是‘好朋友’,大家都把彼此都当作家人一样,让我们的工作室成为充满温情的幸福之家。”余颖说,除日常工作时相互联系,她们也会彼此倾诉烦恼,分享人生经历,还会定期开展节假日爬山、郊游等联谊活动。而对于未来,她希望带领团队继续朝着美好愿景前行,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努力将工作室建设成为义渡教育王牌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