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丨彭水县大垭乡:着力打造“五好”示范村庄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而又细致的战略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种粮农民受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为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展现巴渝大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和亮点成效,反映巴渝大地敢闯敢干,唯实争先,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场景。即日起,重庆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华龙网推出《乡村振兴进行时》系列报道,将重庆各乡镇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晒”出来,激励各地在比学赶超中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冉长军 通讯员 陈乾敏)这个时节,走进群山环抱的大垭乡,一座座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庭院,一条条蜿蜒盘旋的硬化公路,三三两两的村民们在农田里忙碌,一幅幅乡村美景图跃然于眼前。
近年来,大垭乡抢抓市县重点帮扶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按照“建管并重,综合治理,村庄变样”目标,在“抓示范、建机制、补短板、促提升”上下功夫,逐步形成了以党委统筹引领,村支部组织执行,党员群众参与落实的良好局面,建成了环境整治好、产业发展好、家风家训好、人才培养好、群众生活好的“五好”基层治理示范村庄。
环境优美 乡村面貌靓起来
院落错落有致,道路盘旋蜿蜒,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走进大垭村唐家坝,眼前的乡村美景让人眼前一亮。
“还是得益于人居环境整治搞得好!”大垭乡工作人员龙娟说,经过人居环境整治,村民们家的房子改造了,道路修到了家门口,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近年来,大垭乡对人居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拆除危旧土坯房,建成了休闲廊,栽植了观赏树,整理了绿化用地,新建了公共厕所、文化广场并配齐体育文化设施设备、生态停车位、污水处理,改造河堤,硬化院坝和人行便道,建成油化路,安装太阳能路灯,配备了垃圾分类处理站,基础配套设施得以完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实现了质的转变。
如今,大垭乡已经建成大垭村唐家坝、木蜡村石窖田和木林溪、龙龟村浩口人居环境改造示范点和塘口移民集中安置点,人居环境整治已经覆盖了大垭乡1072户,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为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产业兴旺 村民增收致富动力足
在木蜡村便民服务中心旁,村民们正趁着好时节,晾晒着刚刚采收的黑花生。
“黑花生营养价值高,市场价也高,散卖能卖到24元至36元一斤。”木蜡村党支部书记冉巡告诉记者,在市生态环境局的帮扶下,村里引进种植了黑花生,由村集体牵头,在全村共同发展。
而在距离不远处的跑山鸡养殖场,成百上千的跑山鸡在山林里活蹦乱跳,养殖场基地负责人王天忠正在给鸡喂食。“今年喂养了1500只,按最低价120元一只计算,除去成本,预计能增收7万元。”
产业,是村民增收致富的稳进动力。大垭乡大胆探索,在辖区内各村落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相结合的多元化产业,引导村民们走上产业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大垭乡党委书记罗贵阳表示,大垭乡立足渝黔门户,生态绿色优势,大力实施生态化、多样化、差异化的康养滋补产业,重点在核桃、花生、黄精、土鸡产业上提质增效,以产业为引领,打造渝黔边贸乡村振兴先行示范。
此外,在人才方面建设,大垭乡充分发挥党员6名、干部5名、致富带头人2名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优秀人才聚集,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才。
在家风家训方面,形成“乡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的三级党组织治理网格体系,构建起了网格化管理+“三治融合”+“家风家教家规家训”新模式,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惠民政策落实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下功夫,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罗贵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