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说节气·冬至:日短之至,阳气始生
编者按
一年四季 ,二十四时;风景更迭 ,各美其美 ;手握剪子 ,纸呈其意;穿梭其间 ,感润于心。
每个节气都是一首诗,一首民间小调,是斗转星移中的百姓烟火,是四季更替里的柴米琼浆。今推出“剪纸说节气”栏目,邀请重庆市非遗剪纸传承人,“剪裁”节气故事,展现非遗魅力,用大地上蓬勃生长的诗行吟诵民族血脉里的基因故事。
(诗词)
《冬至》
宋 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简介)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最短,且越往北越短,黑夜最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而夜晚渐渐缩短。
(气候)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由于中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中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农事)
冬至前后是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肥造肥的大好时机,同时要做好防冻工作。江南地区更应加强冬作物的管理,清沟排水、培土壅根,增强土地的蓄水保水能力,消灭越冬害虫。已经开始春种的南部沿海地区,则需要认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物候)
冬至三候为:“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习俗)
冬至有“冬至大如年”、九九消寒图、吃饺子汤圆等习俗。
“冬至大如年”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三门祭冬
每年12月冬至前夕,浙江台州市三门县亭旁镇杨家村历时3天的祭冬大典就开始受到广大民众和媒体的关注。三门祭冬历史悠久,它以节气为表,以“敬畏天地、感恩祖宗、敬老爱老、扬义涵德”为核心内容,在慎终追远的传统中,完成“春祈秋报”中感恩天地祖先的礼仪。三门祭冬已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扩展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是一种游戏。明末《帝京景物略》里记载:“冬至日人家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另一种消寒图是一幅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字九画,共八十一画。冬至开始,每天按笔画顺序填充一笔,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九九”之后,春回大地。
吃赤豆粥
冬至日,各地有食赤豆饭、赤豆粥的习俗。在江南水乡,如浙江嘉兴,人们习惯在冬至日的晚上吃赤豆糯米饭。民间认为冬至吃赤小豆粥可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吃饺子
“冬至饺子夏至面”,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有一种说法,称这一习俗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医治人们冻疮的善举。虽然饺子在南北方做法各异、名称不同,但广受人们喜爱。
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特别鸣谢: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重庆市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 重庆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堰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徐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