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理工之道丨沈海:企业的“时间合伙人”
路遥知马力。公路骑行对沈海来说有一种魔力。
即使再高强度的工作,他每周也会抽出时间,分段完成三四百公里的骑行。长途跋涉让沈海明白一个道理:只要道路正确,时间用得越多,越能呈现出时间的价值。
因此,他选择成为企业的“时间合伙人”。
身为重庆清研理工创业谷总经理,沈海喜欢和初创企业在创业的赛道上一起“骑行”,用“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生态培育体系”理念,在各时间段赋能企业发展,陪未来的老板们走过培植期,促其长成大树。在合伙的过程中,沈海自己所在的企业也完成了周期生长。
骑行之妙,在于欣赏沿途风景。时间之道,在于踩准时辰节点。
子时
微股权哺育初生企业
“子时”之于初创企业,就像婴儿渴望奶水。
十年前,还在跨国公司任职的沈海,一脚跨入刚成立不久的苏州清研。
又过了六年,全国迎来“双创”浪潮。苏州清研响应国家号召,将触角拓展到重庆市九龙坡区,成立重庆清研理工创业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业谷)。
苏州清研对创业谷进行“带土移植”,派驻核心领导层定居重庆。沈海就此扎根重庆,担任创业谷总经理一职至今。
彼时,全国创业孵化器大多只扮演“二房东”角色,自带科创基因的创业谷,却选择了汽车产业垂直细分领域,瞄准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专业方向。
创业激情在年轻人之间奔涌,沈海也感受到一股向前的力量。“清华大学的学生带着导师的项目和自己的项目入驻,我们上下班一起,住在一栋楼里,吃饭时都在聊天。”
密集的交谈中,沈海知道了初创企业最缺什么。
“说到底就一个字,钱!”
钱从哪里来?与其他同类孵化器相比,创业谷恰好具有“哺乳”的能力。
“创业谷拥有一支‘汽车+金融’复合背景的专业化团队,懂技术,也懂市场运作,如果一个项目有潜力,我们就会以微股权的方式扶企业上马。”
沈海分析说 :“对初创企业方来说,创业谷投钱了,就很踏实。对创业谷来说,参股进去了,对企业的发展也会上心,但不会过多介入。”
通过利益的链接,初创企业和创业谷成了一家子。只做推车的,不做拖后腿的。沈海带着初创企业,像公路骑行一样,勇往无前。
丑时
打造赋能闭环推一把
挺过育苗期的企业,就像“丑时”耕田的牛,需要推一把。
耕耘是个持续发力的活,不能忽快忽慢乱了节奏。
创业谷具备赋能企业发展的硬实力,从创立之初,就依靠前瞻性的顶层设计,搭建起孵化平台+研究院平台+基金平台+检验检测平台“四轮驱动”的协同创新模式,将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植入到企业孵化当中。
在孵化企业的漫长过程中,沈海有两大法宝。一是苏研院,一是重庆理工大学。前者是汽车技术研究领域的“硅谷”,后者是汽车技术人才的“摇篮”。
沈海做的事情,就是将二者强强联合。高校是前沿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源头。创业谷成立至今,已挖掘近百个高校项目,成功转化了“时栅传感器”“轨道螺栓数显定扭设备”“新能源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印咖云打印”“士继生态环境”等20余个优质项目。
更为重要的是,创业谷构筑了“产、学、政、金、研”的闭环,在这个“环”上,每个功能板块都可以在产业集聚中获益。
如今,在岁月的浇灌下,创业谷围绕汽车智能制造领域,累计孵化培育企业140余家,拥有科技入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50余家。
耐得住性子的孵化器领路人,加上“四轮驱动”的架构,沈海慢慢将企业孵化养大。
寅时
搭平台让企业走出去
创业企业行至“寅时”,就到了成熟期,资源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历经六年,创业谷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孵化器,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重庆市创业孵化基地、成渝双城特色创孵载体等20余项荣誉。
抛开荣誉,沈海还是一位热情洋溢的创业导师,不仅为投融资搭桥,还会为企业提供商业模式梳理、市场链接供给等方面重要支持。可以这么说,加入清研的十年,就是沈海作为创业导师的十年。
岁月流逝,沈海依然保持着习惯,爱和初创企业的老板聊天,一聊就成为朋友。
获得孵化器主任资格证后,沈海将精力集中用于帮助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争取市、区级科技项目,帮助20余家科技企业获得投融资7000余万元,多个项目估值上亿。
同时,他借助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学科优势及人才优势,向科技工作者、科技企业普及前沿科学技术。
沈海还用自身在平台建设、企业运营管理、创业投资等方面的经验,搭建科普共享平台,链接全球资源。创业谷在2020年建立海智工作站,依托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的创新资源,与美国普渡大学、北美清华汽车行业校友会、知名孵化器Plug and Play等高校、行业机构深入交流,联合举办汽车行业交流沙龙。
2023年,沈海还将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加速引进创新资源。
午时
转型升级造创业大街
进入“午时”,时辰过半,就意味着转折的到来。
经过多年深耕,创业谷自身运营空间趋于饱和,不能满足现有孵化企业的发展需求,亟需拓展新的空间。
今年9月,在九龙坡区科学技术局的牵头下,重庆清研理工创业谷与九龙坡区国有资产经营平台重庆渝隆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采取“五方合力创一街”的运作模式,建设重庆清研理工创业大街。
“这是面向初创小微企业创新创享的重庆首条创业大街。”沈海透露,创业大街起点高,对标的是北京中关村大街、西安嘉会坊。得益于满天星计划,创业大街还成为了2022年市级和区级重点项目,用政府、专业运营团队、资产持有方、初创团队等五方资源,打造一体化街区。
“创业大街是创业谷的升级模式,不是迭代模式。”沈海总结,创业谷主要注重汽车硬件部分,创业大街更侧重智能网联汽车软件部分。建成之后,将与数字大厦形成孵化器+加速器的产业发展格局。
蓝图已经转化为现实。创业大街总体约2.4万方,先导区已全部招商完毕。目前,8家企业入驻创业大街,并签订了10余家意向企业,涵盖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慧生活、智慧办公等类别。
沈海培育的许多企业都从小树长成了大树,创业谷也迎来蓬勃发展期,并拥有了一套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未来,以重庆为中心,拓展至全国其他区域,建设‘1+N’协同发展体系。”
就像公路骑行一样,沈海在企业孵化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沿途风景也越来越美。胜利就在山巅,所有人都在加速前进。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凤兰 羊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