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城口县沿河乡:“大网格+小院落”群策群力推进乡村善治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而又细致的战略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种粮农民受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为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展现巴渝大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和亮点成效,反映巴渝大地敢闯敢干,唯实争先,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场景。即日起,重庆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华龙网推出《乡村振兴进行时》系列报道,将重庆各乡镇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晒”出来,激励各地在比学赶超中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冉长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是“根与魂”。
近年来,城口县沿河乡在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的同时,还大力推进乡村治理,推行党建引领“大网格+小院落”管理,实现了“难事不出乡、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格、了事在院落”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院落长用“三步走”理清家务事
一方传统农村院落,不仅承载着家长里短,蕴含着浓浓乡情,更讲述着岁月故事。
沿河乡红岩村王家老房子院落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以往,这里的住户均姓王,后来部分房子卖给了山上搬下来的外姓村民。然而王姓村民与新迁来的外姓村民相处并不融洽,经常因土地界限等问题引发矛盾纠纷,这也导致这个院落成为乡里难啃的“硬骨头”。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想到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内部自己解决‘家务事’。”沿河乡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全乡大网格管理的基础上,该乡根据6个村村民居住情况,以20-40户不等划为若干个小院落,由村民自行选出有公心、有责任、有威信的人作为院长,实现村民自我管理。
于是,一直走南闯北开大货车的王仕海就被选为王家老房子院落的院长。
王仕海与堂兄弟一共7户人家合建了一栋5层高的楼,其中一楼的近400平方米大厅为7家人合用。
当上院长的王仕海心里有盏明灯——一个院落就如同一个大家庭,当家人公平公正公道,再大的结都能解得开。
于是,他巧妙地实施了“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说服兄弟们将自家房子一楼大厅贡献出来,并出资打造了阅读区、运动区、议事厅,免费供院子里的住户使用;第二步以情动人做服务,及时为院子里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让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安心赚钱;第三步通过活动和谐邻里关系,他号召成立腰鼓队、同做“年宴”、承办“村晚”等,渐渐融化邻里心间的坚冰。
“1+6+66”群众说事处 畅通民意诉求解决渠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丰富 ,为我们乡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作为留守妇女,我觉得夏布这个手艺还是要学好,我建议还是要畅通销售渠道。”
“最近我们村卫生还是搞得好,房前屋后都漂漂亮亮的。”
……
走进沿河乡的各个说事处,各类讨论声不绝于耳。
为让群众说事有去处,沿河乡建立了依托乡公共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中心、院落,设立“1+6+66”群众说事处,畅通民意诉求解决渠道。他们广泛收集民意诉求1100余件,做到“难事不出乡、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格、了事在院落”。
“我们建立了‘群众说事,干部答题’的工作机制,把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社会治理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沿河乡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建立说事阵地,他们还充分发挥改非干部、社区矫正员、乡贤、退休干部、院落长等志愿服务作用并将他们聘为“解说员”,让群众遇到问题在乡、村、院落三级“群众说事处”就近直接反映,一线快速办理,处理群众大情小事共420余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310余件,切实解民忧暖民心,把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为暖心事、顺心事、舒心事。
此外,沿河乡还设立1个“群众说事监督室”,充分发挥1名改非干部和乡贤的志愿服务作用,对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的办事态度和办理情况进行督办回访,推动矛盾问题在一线得到有效解决,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让群众反映的事情监督有结果。
通过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沿河乡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风文明和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