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人成才辅材成仁”重庆市辅仁中学校建校80周年系列活动之“仁爱”校友访谈录④校领导团体:齐心协力共铸辅仁荣光
个人档案
叶成华,男,1984年-1989年任重庆市辅仁中学校校长;
谢如凡,男,1984年-1998年任重庆市辅仁中学校书记;
陈启鹏,男,1998年-2001年任重庆市辅仁中学校校长、书记;
郭晓渝,女,1998年-2001年任重庆市辅仁中学校副书记,2001-2002年任学校书记;
李莉萍,女,2001年任重庆市辅仁中学校校长,2002-2007年任学校校长、书记;
刘政,男,2007-2017年任重庆市辅仁中学校校长、书记;
刘平兴,男,2017-2018年任重庆市辅仁中学校校长、书记;
主持人:第一次到辅仁中学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呢?当时的师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叶成华:1984年南岸区教育系统班子大调整,我被调到了重庆17中,也就是如今的辅仁中学担任校长工作。受时代影响,当时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的思想状态都不稳定,导致学校的主要精力没有放在工作上面。学生的思想状态也比较混乱,学生家长的整体素质一般,无法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当我得知要调到重庆17中之时,心里感觉十分为难。但作为一名党员,要服从组织安排,于是就来到了这里。几十年后再看学校的变化,我是真的感慨万千,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得很好,我心里面十分高兴。
主持人:与辅仁中学共同度过的这些年,您在认为辅仁中学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谢如凡:我是1980年来到学校的,在学校工作了20多年,对学校的情况很熟悉。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学校的发展很困难,学生的纪律性也比较差,法治观念淡薄,于是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开始系统进行法治教育,并将其作为工作重点。后来学校结合工作实际制成了法治教育材料,并在南岸区进行交流,并且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媒体单位的关注,学校的风气和士气也有了很大转变。除此之外,学校也积极为老教师恢复名誉,这也极大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
主持人:在辅仁任职的这段期间,与师生相处如何呢?
陈启鹏:我到了辅仁以后,希望重振辅仁的雄风。所以我来了以后,就带领大家一块抓教育教学、抓预算。我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校长,我觉得作为一个校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老师,只有把老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校才有希望,才能够彻底改变。
我本来就是老师,我认为,如果无法掌握第一手的学生资料,就无法了解学生。所以,我为了抓教学,还上专门上了一个班的课。老师们对非常信任,有时候加班太晚了,老师们还很关心我。有的老师觉得我太忙了,看我改作业改到很晚,还帮着我一块干。
老师们如果遇到了什么困难,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都尽量帮他们解决。比如子女考学校的问题、或者子女的毕业分配等等,如果他们需要,我都尽量给他们介绍,在我所能够了解的范围,给他们一些帮助,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我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回想起来大概是这样。
我感受到整个学校对我的信任,因此我对辅仁的感情也很深。我来了以后,学校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我真正感受到,只要思路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符合全校师生的愿景,一个学校就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
我离开的时候,辅仁中学很多老师都舍不得我,他们送了我一块红布,上面有全校老师的签名。老师们理解我,配合我做好学校的工作,辅仁的建设才能一路顺风的不断完善。
主持人:您觉得自己给辅仁中学带来了什么?辅仁中学又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郭晓渝:我是1981年从南山中学调到了重庆17中,担任学校的少先队中辅导员,在校的这些年,我跟学校是一起成长的。从行政工作来讲,我最先是担任学校的少先队中辅导员,然后是团队干部,然后是教导处副主任、教导处主任,再到校党总支专职副书记,最后是校党总支书记。这些年,学校的发展十分曲折。当时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文明行为都很差,教师也比较散漫。后来在校领导班子的精诚合作下,学校的各项工作有了很大起色,学校发展逐渐红火,老师的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改善。那时候,学校每个周都会有一场舞会,教师都会积极参与。
后来,在全民下海经商的年代,学校的一些教师也蠢蠢欲动,他们甚至在教室旁边摆摊卖凉面和稀饭给学生,没有把心思放在教学上,这也导致刚刚有起色的学校发展又陷入了新的低谷。那个时候我担任学校的教导处主任,暑假招生的时候,却没有学生过来报名,我非常着急,有一年甚至只招收了三个高中生,急得掉眼泪,但是也没得办法,谁让教学质量不过关。
1996年,南岸区人民政府将原南岸区罗家坝小学合并入十七中,更名为重庆辅仁学校,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时任校长陈启鹏提出了让辅仁学校“崛起,腾飞”的口号。在陈校长的带领下,校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带领全体教职工抓学校建设,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又慢慢恢复,所以说学校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主持人:您在担任领导职务的时期,是如何思考以及推动辅仁中学向前发展的呢?
李莉萍:我是81年从十一中调到辅仁中学。第一次来,我站在高坡上朝下看,辅仁就在农田当中,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走进学校的第一眼,虽然地处南岸区主城,但辅仁中学真的就是一个农村中学。所以当时我想,要把这个学校办成老百姓心中向往的一所学校。
首先,我想到的就是改善环境。当时学校缺钱,我来的时候有人跟我说辅仁中学的账面赤字20多万。我是当年5月25号到的学校,我找了一个老板借钱,跟他说我现在一分钱都没有,但我以诚信担保,一定不会少你一分钱。现在只求在最短的时间里,让辅仁学校的环境有所改变。老师们疑问,钱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跟他们说,学校质量差,首先我们要把“脸”洗干净,让家长和孩子们觉得辅仁学校像一所学校,我觉得这就是办好学校的开始。那时我们老师上课以及学生上学都是从一条泥泞的路上走进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时常有摔倒现象。我跟总务处说,到废旧工地里面去找预制板,把所有的路面预制板搭一遍。后来师生反映终于能够走上一条安全的路去学校了。
除了改善硬件环境,还需要改善文化环境。辅仁有很深的底蕴,我觉得文化是凝聚、提升辅仁学校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经过大家的努力,通过专家的论证最后,我们形成了“辅人成才,辅材成仁”的文化的魂。
除了改善环境,还需要增强自信。那时辅仁学校的老师没有自信,家长没有自信,学生没有自信。因为城乡结合部的孩子的家庭环境都比较差,当时有老师说,我们的学生能把A卷做完就不简单了,但我原来在十一中时学生都做的是C卷。为此,我在大会上讲了跳蚤效应,提出了“诚信自信关爱”。我觉得孩子们的可塑性是很大的,所以我希望老师们对孩子们要有更大的期待,要增强教育孩子的自信,我们也要增强家长对孩子成长的自信,更要激励学生自己的自信。当时我们在增强自信这个方面,用了各种方法。
还有一个方面是提升质量。我刚到辅仁学校时即将高考。我到辅仁的第一周,在巴南的南湖召开了会议,会议内容是怎么提升我们教学质量,我们从高三做起,提出了三级目标,一级目标保底,二级目标跳一跳,三级目标就是做最后的冲刺。在我们全体辅仁领导和老师们的努力下,这一届冲到了三级目标,实现了辅仁教学质量的腾飞,为辅仁中学后续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主持人:结合辅仁中学的实际以及现在的教育形式,您对辅仁中学的发展有怎样的建议呢?
刘政:辅仁中学发展到现在,是一代代领导班子和一代代辅仁人共同克服艰辛,不断拼搏的结果。站在现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对辅仁有三个建议。第一,从树立文化自信,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发扬辅仁的仁爱精神,落实核心素养。“辅人成才,辅材成仁”这个理念的形成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第二,站在新课程、新课标、新评价和国家高质量发展教育、走优质均衡发展的背景下,落实双培扬长和逻辑课程教学。因为办学校是要拿质量说话的,这个质量是全面的质量,而不是纯分数的质量,这一点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来落实。第三,要五育融合、发展特色。如果我们还是在千校一面地走高考这个独木桥,显然不行,所以我们应该在结合辅仁的实际,结合学校的学情,进一步把我们学校的艺体特色发展下去。
主持人:好的,通过刚刚几位的分享,我们知道了辅仁中学也是经历了起起落落,才展现出来了如今全新的风貌。那接下来呢,我想请各位分享一下,自己在学校期间遇到的一些让人难以忘怀的事情或者是人。
叶成华:我在17中工作的六年时间里,有两件事情我十分感动。第一是我这个班子的团结,一直到现在,学校的领导班子仍然团结得非常好。当时的条件十分困难,我们这个班子的成员可以说是都把百分之百的精力都花在了学校工作上,都坚持了过来,现在有的时候想起来还是不可想象的,这是我最感动的地方。第二个感动的事情,是当时的十七中一穷二白,没有一分钱,没有一个工厂,但是社会在发展,各个学校都在发奖金。学校奖金发不出来,教师队伍就无法稳定。为了奖金可以发出来,我们号召老师都来关心创收,有几个老师出来找钱帮助,所以我很佩服这几个老师,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他们有胆量,而且还找到了一些钱帮助学校暂时地度过了困难。假如没有这几个老师的付出的话,我们可能也没得办法稳定教师队伍,这两件事情我最为感动。
谢如凡:我们学校在落实政策上做得很好,当时有一个从西师毕业的老师受到了社会的影响,我们就把他接回来,对他嘘寒问暖,给他买吃的穿的盖的睡的,供他学习。还有一个川北的老师,我们也把他接回来,政策是落实得相当好的,90%以上老师,我们全部都落实了政策,这件事我有很深刻的印象。
陈启鹏:我们当时从其他地区引进了一批优秀的老师,他们来到辅仁之后,为辅仁的教学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我后来回学校考察的时候,感觉师资论坛、教学教育方式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当时,同学们有什么事情还可以到我的办公室来跟我交谈,有什么要求也可以向我提,我都尽量给他们解答,给他们一些指导。所以那个时候的师生关系,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师生关系,都是比较好的。
辅仁中学百废待兴的事情有很多。我狠抓了硬件建设方面,我们建立了语音教室和实验室。当时市教委的蒋副主任到学校考察,还夸赞我们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语音教室很上档次。
后来,我们设立了一些专门的学科教师,这对学校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为了调动整个学校的积极性,每一个学年的冬季学期,我们都会举办篝火晚会。那真是燃起了全校的激情,篝火晚会上,老师同学们载歌载舞,一起进行文艺表演,一起跳舞,把学校过去沉寂的氛围一扫而光,大家都变得热火朝天起来。
一次,我们接受了市里面电视台的采访,主持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在学校强调音乐。我说,如果没有音乐,我们这个世界就死气沉沉的。搞好了这一系列的建设过后,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有了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后来,在学校领导班子一步步的带领下,我们的辅仁中学就渐渐发展成了今天的市级重点中学。
郭晓渝:我是81年调到十七中的,03年退休,在这个学校待了二十多年。我当时是少先队辅导员,总辅导员也是行政人员之一,后面我当了团干,也成了行政干部,所以我需要跟学校的行政班子打交道。我觉得我经历的那几个行政班子,确实都是非常团结的,大家都很努力,不管当时学校有好大的困难,老师有多散漫,我都感觉我们行政人员从来没有放松过,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的德育也好,教学也好,各个方面我觉得我们都是抓紧了的。
还有一个我觉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况长科校长,况校长实际上是搞后勤的。对于学校来说,基建很重要,也是最难的,他的第一步就是搞学校的基建。辅仁学校操场的建设,就是况校长来指导工作的,当时我们老师和各个班上的学生都要劳动,去挑石头、挑碳渣,他要求把操场挖出来后,先铺石头,再铺矿渣,然后才是泥巴。
我们学校没有家属区,老师没有房子住,最后终于教委同意我们修一栋房子作为教师宿舍。家属区也是况校长打的基础,而且当时小偷很多,后来况校长就在家属区周围修了一圈围墙,围墙也是发动师生到处去找石头砖头,每一次建设他都到场。所以况校长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大家都叫他“基建校长”,他的威信是很高的,全部班级都听他的话去抬石头。从基建的角度,我觉得况校长对十七中有很大的贡献。我们每一届班子的领导都非常努力和团结,这一点我的印象也是很深刻的。
十七中发展到今天,是靠我们每一代人慢慢努力。因此我希望在职的领导和教职工,在我们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李莉萍:辅仁的团队有一种大爱的精神。那个时候虽然辅仁很穷,但是在点点滴滴当中都有辅仁的大爱。不管是哪家有困难,还是哪家有红事白事,辅仁的老师们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与无条件的帮助。
老师们都很热情,记得辅仁的老教师董仕琪老师,是一个孤寡老人,家里面没有人照顾,辅仁的老师在没有领导安排的情况下,都是自觉自愿地看望,每天早中晚都有人去轮流照顾,这个老教师能够顺利地度过他的一生,辅仁的大爱是必不可缺的,这是辅仁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之二就是辅仁在创重的过程当中,经历了很多坎坷。有一次创重,老师们觉得是势在必行,结果却出现了意外。那次创重失败后,老师们觉得我很难受,就有很多人发短信关心我,他们说:“李校长你放心,我们老师都相信辅仁能够成为名副其实的重点中学,我们一定会努力的。”这里面体现出一点,那时候的老师们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记得有一次高三,我要调整工作计划,在调整的过程当中,老师们没有意见,我当时很生气,就给郭书记说:“郭书记,今天我要发脾气了。”但是我知道校长为此发了脾气,没这种说法。我对郭书记说:“剩下的问题你来完成。”郭书记说:“你放心。”我前面发脾气,达到了我要想达到的目的,郭书记在后面帮我解决问题,老师们得到了理解,觉得校长和书记都是为了学校的发展,最后在干群一致的情况下,我们的整个教学得到了保障。
让我感动的是班子成员的年龄都比我大,但是每一个人对我都是非常的支持和信任的,这一点也是我印象很深刻的。这是我感觉到辅仁的一种大爱。辅仁在办学过程当中,走到今天确实很不容易,办出特色更不容易,在足球的办学工作上,我印象很深刻。辅仁教学质量那么差,该怎么办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他们的发迹都是从体育开始的,所以我们也从武术开始。当时的武术队确实给辅仁带来了生机,辅仁每一年都会在迎新会上搞篝火晚会。我来的第一年和第二年,还烧的是真的柴火和棍棒。后来,在争创全国绿色学校过程当中,我们得知篝火晚安是有污染的,我们才搞成了电动的。在这一个过程当中,体育开始作为辅仁的办学特色,足球这一项非常出色。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的足球队全国大赛结束之后,有一个教育界外的朋友发了一个信息给我们,“中国的足球希望在今年全国大赛的第2名身上。”我马上把这个大家,我说,你们看,辅仁的足球在全国的影响有多大。别人说希望在第二名身上,我认为这就是看到了他们的少年风范,所以辅仁的特色办学要一直坚持办下去。
同时,我们坚持像往年一样,冒着很大的风险,每一年都搞了春游,领导都不会给我们批准,但是我们每年都会去组织。在那个过程当中,不光是孩子们在自然界中得到了教育,我们的老师在与自然界融合的过程当中,也更好地去感悟教育。曾经有个老师给我讲,“李校长,我春游过后最大的收获是,班上一个学生很差,我越看越不感兴趣,越看越觉得心里越烦,他看我也烦,到那次春游过后,我发现那个孩子身上有很多优点,我看他顺眼了,回到教室我看他也顺眼了。”学生觉得老师看我顺眼了,他也开始看老师顺眼了,从不交作业的学生开始交作业了。所以春游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回归自然的一种过程,它更重要的是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还期待辅仁能够把春游活动坚持下去,也是一种期望。辅仁值得我记忆的东西是太多太多,真的三言两语说不尽。我相信我们未来的辅仁真的会发扬广大优良传统,办出特色,办出品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刘政:我从07年到辅仁17年离开辅仁,如果说要我感动的人和事,那真的是太多太多。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一代一代的校长成立辅仁学校,再到创联招学校为后面的创重打下基础。我也感动于我在任的这11年当中,我们的班子、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也包括我们的退休老师对学校的工作都是非常支持的。
我就说三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一个就是辅仁的创重,当时的创重应该说是前任打下了基础。那时南岸已经有了4所重点中学,创重是很难的,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们通过创重点中学来凝聚人心,通过大家的不懈的努力,三年,把重点中学拿下来了。重点中学拿下来过后,只是一个牌子,如何名副其实,我们抓住了第二件大事,就是70年校庆。抓住70年校庆这个契机,通过校庆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知名度。当年的辅仁招生真的是很困难,除了学校各种自身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另外有一个原因就是知名度不够,那么我们就通过校庆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通过练内功来增加学校的竞争软实力。在校庆前前后后的过程当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和人,包括我们的许许多多的校友对学校也是倾注了无限的、无私的爱。“辅人成才,辅材成仁”,我们提的理念是辅仁的学校文化和精髓。第三个事情就是课程改革。我记得我当初来的时候,辅任中学考一本的学生不到10名,当我离任的时候是200多名,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通过课改后,我们提出来一个理念就是双培扬长,办适合学生的学校。辅仁中学应该是有两个东西走在了全市的前面。第一个是实行分层走班,第二个就是艺体特色的发展,特别是足球。如果按这样发展下去,肯定能走出了一条体教结合之路。感人的事,感动的人是太多太多了,我想在最后凝聚成一句话,未来的发展靠前面一代一代的辅仁人的努力积淀,未来的发展靠现在的学校班子和现在的同学团结一心、埋头苦干,奔向未来。
主持人:请各位为学校送上祝福或者是寄语,庆祝即将到来的建校80周年。
叶成华:我祝福辅仁中学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有日新月异的发展,能够跟上我们祖国日新月异建设的需要,培养更多的各个方面的合格人才。
谢如凡:祝愿我们的辅仁中学能够在区里的重点中学当中走进先进行列。
陈启鹏:希望辅仁中学能够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越办越好,精益求精,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我相信一定会等来那一天的。
郭晓渝:我祝辅仁中学永不停步,年年上新高,并且能够取得全方位的发展,努力跻身为重庆市的名校行列。
李莉萍:我由衷地期待辅仁辉煌,未来可期。
刘政:辅人成才,培育未来新人,双培扬长,办出学校特色,祝辅仁越办越好。
刘平兴:值此母校八十华诞之际,祝母校生日快乐,祝愿辅仁中学蒸蒸日上,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