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巫山县双龙镇:“三美乡村”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而又细致的战略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种粮农民受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展现巴渝大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和亮点成效,反映巴渝大地敢闯敢干,唯实争先,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场景。即日起,重庆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华龙网推出《乡村振兴进行时》系列报道,将重庆各乡镇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晒”出来,激励各地在比学赶超中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冉长军)“漫山红叶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眼下,巫峡大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位于小三峡腹心地带的巫山县双龙镇也迎来“醉美”时刻。美的不仅仅是风景,还有劳作一年后,老百姓丰收喜悦的心情。
近年来,双龙镇以建设“产业兴旺丰美乡村、治理有效宁美乡村、乡风文明淳美乡村”为目标绘就一幅幅乡村振兴的蓝图,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绿果红叶”让百姓底气十足
“把李子树管护好,来年才有好收成。”隆冬时节,双龙镇乌龙村村民刘忠福忙着给脆李树刷白,一根根脆李树是他来年丰收的希望。
巫山脆李,名满天下,也是巫山致富的“金果子”。经考证,巫山种植始于唐宋年间,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其果形端庄、质地脆嫩、汁多味香,巫山县也因此被授予“中国脆李之乡”称号。
为进一步提高双龙镇脆李品质,双龙镇部分种植大户基地内已建设脆李避雨设施示范点,全镇低、中、高海拔地区建立脆李避雨设施试点共20亩。该镇还建成叶用枸杞基地试点30亩,高接换种脆李480亩、柑橘(柚子)135亩,这些项目示范带动效果良好。
相关负责人表示,双龙镇通过“集体+龙头企业+农户”“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集体+家庭果园+农户”模式,按“保底分红+利益分红”确保农户利益。目前,双龙镇已经种植青脆李两万余亩,靠脆李收入10万元以上的大户不在少数。
巫山脆李留住游客的嘴,红叶抓住游客的心。红叶不仅好看,还能做成叶雕,为老百姓创收。
双龙镇安静村有一个红叶叶雕工作室,自然生长在巫山地区的三峡红叶,在巧手和刻刀下,红叶化身鸳鸯、猕猴、农耕等场、十二生肖、民间人物等,用其制作成红叶书签、红叶名片甚是好看。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文创产品,不仅成为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还华丽转身,变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一片“金叶子”。
如今,多个系列的巫山红叶叶雕产品,早已作为三峡特色伴手礼,摆上了旅游商品柜台。
一会一行一室 让“治民”变“民治”
“近期我们要对经果树进行管护,可能需要农技专家的支持,请村里协调一下。”
“我们家想搞一个猪厂,请问村上有没有什么政策?”
12月15日,双龙镇天鹅村又召开了一场“幸福议事会”,讨论村民当前的问题。村里把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百娃认可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贤者能人聚集起来,成立“幸福议事会”,广泛动员群众自发参与乡村治理,实行“大事村议、小事组议、私事民议”。通过“幸福议事会”,安坪村成功解决垃圾清运难题;新安村、水田村等成功解决饮水日常管护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双龙镇21个村(社区)通过“幸福议事会”有效化解矛盾纠纷65个。
此外,双龙镇每个村还成立了一个“惜福银行”,围绕杜会治安、乡村建设、家庭生活等方面开展平安、和美、孝爱、志智、感恩5福创建,实行村民德治“积分”管理,引导群众向上向善,站扬正能量。
“我们还有规范化的法律服务工作室,用法治引领社会风气好起来。”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双龙镇建设规化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空和人民调解室20个,聘请村级法律顾问21个,培养“法律宣讲人”队伍55人,为村集体和村民义务提供政策咨询、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调解等各类法律服务,打通了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一行一会一室,双龙镇发动引领群众参与自治,让“治民”变“民治”,推动乡村治理走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