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要对国有和民营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中国网财经12月24日讯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于2022年12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2022年会,主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在会上表示,从国有控股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组织体制特点出发,着力解决好面向广大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短板,使金融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更加适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之下,金融行业形成了以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为主导,各类国有控股金融机构为主体,民营外资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金融组织体系。在金融体系中,国有金融资产占比约为90%,根据已有数据测算、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占比约为55%,国有金融机构就业人员占比约为70%。这一组织体系的优势是,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能够迅速动员起来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与此金融组织体系相对应,我国经济结构中民营经济则占有重要地位,被概括为: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 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中国金融要服务好实体经济,就要既支持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又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金融服务要对国有和民营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不能搞“门当户对”,特别要面向更广大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公平服务。
胡晓炼指出,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逻辑、思维方式、决策机制、组织运行、考核评估等具有相似性,与民营企业则有较大差别,金融服务对国企的匹配度高,对民企的匹配度低,服务好民营企业一直是金融工作的短板。“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要补上这一短板,我们有党的领导在国有金融企业中全面加强这一优势,有党中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各项政策,有对金融服务的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应增强更好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责任和自觉。” 胡晓炼称。
胡晓炼认为,要重点从两个方面提高金融资源对民企供需匹配度:一是内功强化,重点从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高国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供给,从公司治理和诚信守法等方面提升民营企业需求质量,供需双方发力相向而行。二是硬功建设,在中小银行改革上下功夫。数量占优势的中小金融机构要成为服务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主力军,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的重点要从大型银行转到中小金融机构上。完善公司治理,夯实资本实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员工专业化素质,与大型金融机构合作加强数字化金融能力,加强金融监管。通过改革打造高水准、有竞争力、健康精细、扎根基层的中小金融机构大军,破解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