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这一年|科技创新带来活力迸发
科技创新,指引着城市的未来。
2022年以来,巴南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搭平台、壮主体、促改革、优生态,统筹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搭建、创新型企业培育等一揽子工作,“科技强区”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2021年全区R&D经费投入32.98亿元,同比增长28.8%,R&D经费投入强度为3.42%,全市第6,高于全市1.26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区已累计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4487家,总量居全市第二,占全市科技型企业总数的10.69%,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搭建科创平台
加速成果转化
冬日的暖阳洒进重庆国际生物城的美莱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映照在实验中心大楼幕墙上,这里到处是科技攻关、协同创新的奋进场景,让人感受到科技创新策源带来的无限活力。
美莱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主要通过药学研究、临床前新药筛选以及生物样本检测等,为园区内制药企业提供合同研发外包全链条服务,以缩短药物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和美莱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一样选择落户重庆国际生物城的,还有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该企业专注于糖尿病治疗性药物研发和生产,有多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环节。
据悉,近年来,为吸引生物医药企业落地,巴南陆续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产业扶持政策支持,还着力构建“研发+平台+基金”的配套服务体系,并携手上海张江药谷、武汉光谷生物城等东中部生物医药园区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生物产业联盟”,重点承接这些地区的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并与上海交大、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
如今,全区已累计培育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26个,其中国家级10个,市级116个,覆盖了全区部分优势产业、民生领域,共同构筑起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强大矩阵。
重庆国际生物城已“变身”为拥有108家生物医药企业的重庆国际生物城,并成为重庆唯一被纳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程的园区。
激发科技动能
科技型企业“倍增发展”
走进巴南区先进技术创新中心,浓浓的创新气息扑面而来,一个个电商企业、科研项目集聚于此,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重庆理享生态修复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环保菌剂研发、生产与应用的科技型企业,也是首批入驻巴南区先进技术创新中心的企业之一。但企业成立初期,面临着缺乏研发场地和资金短缺的双重考验。

重庆理亨生态修复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
为支持企业发展,巴南区先进技术创新中心党建联盟工作人员,为其协调解决了3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并给予几年免租的专属福利,解决了初创企业生存的燃眉之急。
如今,在先进技术创新中心,像重庆理亨生态修复研究院有限公司这样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企业、科研院所,目前已有20余家,涵盖智能制造、环保、大数据、人工智能、检测检验服务等多个领域。

巴南先进技术创新中心二期
科技创新,重在企业。
企业是经济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其实,巴南区先进技术创新中心只是巴南区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来,为做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壮大科企“森林”,巴南区厚植科技创新土壤,制定培育工作方案和发展路线图,帮助企业申报科技型企业。截至11月底,全区已累计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4487家,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效均获得显著提升,为全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创新“活力”越来越足
“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在收到巴巴实企业服务云平台兑现的科技奖补资金后,重庆桴之科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重庆桴之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销售、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汽车电子市场领军型企业,10多年来,相继推出了空手到、启动王、思锐、神目等品牌系列高端电子产品,在行业中树立了标杆。此次共兑付了研发投入补助资金共31.37万元。
“企业转型升级难,前期投入大,回款周期长。这次申报兑付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补助资金高达49.27万元,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中冶建工集团重庆钢结构有限公司刘女士说,以往申报类似科创奖补资金,需要准备多份书面材料,很多时候还要到处打电话咨询相关流程,现在网上申报不仅速度快,还能随时看到了审批进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为充分发挥科技补助资金的促进作用,今年来,巴南区通过巴巴实企业服务云平台进行政策的集中兑现,鼓励各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标准创新和品牌创新。
同时,为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项目申报和提高申报成功率,巴南区还分层分批梳理支持科技创新各类惠企政策,形成“免申即享”和“限时即享”两类政策清单,推进实现科技创新政策兑现网上免申请办理。
巴南区还率先在全市实现科创奖补资金线上申报兑付,截至11月底,已为1500多家科企兑付奖补资金1500余万元;3家合作银行累计放贷科技型企业184家,贷款金额3.16亿元。(文/袁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