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赓续百廿荣光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建校120周年杰出校友系列融媒体报道①柳乃夫:抗日文化战士

薪火赓续百廿荣光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建校120周年杰出校友系列融媒体报道①柳乃夫:抗日文化战士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12-28

核心导读:

栉风沐雨双甲子,为国育贤百廿年。

2022年,是重庆市荣昌中学校建校120周年。为此,这所始建于1902年的百廿学府联合华龙网,推出《薪火赓续 百廿荣光——重庆市荣昌中学校建校120周年杰出校友系列融媒体报道》,以抗日文化战士柳乃夫、中国人造石油之父赵宗燠、中国电视文艺开拓者邓在军、抗病毒天然免疫解码者舒红兵,以及种子创新研究领头人杨维才等杰出校友的成长故事,激励新时代荣中人续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人物档案:

柳乃夫原名赵宗麟,荣昌中学1925届校友,毕业后远赴上海、南京继续求学,以求救国救亡之路。1931年4月,国民党当局以传播“反动书刊”的罪名将其逮捕,出狱后的赵宗麟将名字改为柳乃夫。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38年6月6日的中条山战役中,柳乃夫拒不做亡国奴,英勇牺牲,年仅29岁。

40cafef879d8c70cd147717d0d0d9ea

校友故事:

“文能提笔寄身翰墨做文章,武能扛枪冲锋陷阵杀敌寇”,这就是柳乃夫。他的一生可歌可泣,可敬可颂,短暂而又绚烂,却在史册上留下了慷慨激昂的一页。

幼时的柳乃夫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写得一手好书法,做得一手好文章,加上性情温良、淳朴正直,深得师长同学们喜欢。1927年,柳乃夫从荣昌中学毕业,先后到成都、上海、南京等地求学深造,学成后积极追求进步,投身革命斗争,期间遭受牢狱之灾仍不改初心。出狱后,以“柳乃夫”为笔名撰写抗日救亡的爱国文章和著作,唤起民众的抗战热情。他以一介文弱书生之躯,扛起抗日大旗,奔走于大江南北百余城镇,宣传抗日,唤醒国民的民族意识。

1938年6月起,他先后到38军、177师做军队政治工作,一身戎装,满腹学识,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做出了重大贡献。1939年6月6日,柳乃夫所在部队177师遭到日军飞机、大炮、坦克的猛烈进攻,在突围时壮烈牺牲,年仅29岁。

青春年华为国效力,一腔热血尽洒疆场。柳乃夫是文化战士,更是抗战斗士。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以笔当枪,奋笔疾书,留下大量宣传抗日的文章和著作,在思想上振奋广大抗日军民的斗志和精神。他更是以血肉之躯投笔从戎,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与日军展开殊死较量,以身殉国。

男儿读书当为何?不为功名为报国。倭奴掳我疆和土,岂能任他踏山河!

柳乃夫是濑溪河畔的娇子,是昌州大地的英才。在荣昌中学校园里,有一个乃夫亭,是为纪念柳乃夫而建。春天的海棠花影里,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在亭子里闪过;秋天的捷报声中,一批批学子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带着柳乃夫的报国志,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用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为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而奋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郭晓彤)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薪火赓续百廿荣光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建校120周年杰出校友系列融媒体报道①柳乃夫:抗日文化战士

2022-12-28 11:43:16 来源:

核心导读:

栉风沐雨双甲子,为国育贤百廿年。

2022年,是重庆市荣昌中学校建校120周年。为此,这所始建于1902年的百廿学府联合华龙网,推出《薪火赓续 百廿荣光——重庆市荣昌中学校建校120周年杰出校友系列融媒体报道》,以抗日文化战士柳乃夫、中国人造石油之父赵宗燠、中国电视文艺开拓者邓在军、抗病毒天然免疫解码者舒红兵,以及种子创新研究领头人杨维才等杰出校友的成长故事,激励新时代荣中人续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人物档案:

柳乃夫原名赵宗麟,荣昌中学1925届校友,毕业后远赴上海、南京继续求学,以求救国救亡之路。1931年4月,国民党当局以传播“反动书刊”的罪名将其逮捕,出狱后的赵宗麟将名字改为柳乃夫。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38年6月6日的中条山战役中,柳乃夫拒不做亡国奴,英勇牺牲,年仅29岁。

40cafef879d8c70cd147717d0d0d9ea

校友故事:

“文能提笔寄身翰墨做文章,武能扛枪冲锋陷阵杀敌寇”,这就是柳乃夫。他的一生可歌可泣,可敬可颂,短暂而又绚烂,却在史册上留下了慷慨激昂的一页。

幼时的柳乃夫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写得一手好书法,做得一手好文章,加上性情温良、淳朴正直,深得师长同学们喜欢。1927年,柳乃夫从荣昌中学毕业,先后到成都、上海、南京等地求学深造,学成后积极追求进步,投身革命斗争,期间遭受牢狱之灾仍不改初心。出狱后,以“柳乃夫”为笔名撰写抗日救亡的爱国文章和著作,唤起民众的抗战热情。他以一介文弱书生之躯,扛起抗日大旗,奔走于大江南北百余城镇,宣传抗日,唤醒国民的民族意识。

1938年6月起,他先后到38军、177师做军队政治工作,一身戎装,满腹学识,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做出了重大贡献。1939年6月6日,柳乃夫所在部队177师遭到日军飞机、大炮、坦克的猛烈进攻,在突围时壮烈牺牲,年仅29岁。

青春年华为国效力,一腔热血尽洒疆场。柳乃夫是文化战士,更是抗战斗士。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以笔当枪,奋笔疾书,留下大量宣传抗日的文章和著作,在思想上振奋广大抗日军民的斗志和精神。他更是以血肉之躯投笔从戎,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与日军展开殊死较量,以身殉国。

男儿读书当为何?不为功名为报国。倭奴掳我疆和土,岂能任他踏山河!

柳乃夫是濑溪河畔的娇子,是昌州大地的英才。在荣昌中学校园里,有一个乃夫亭,是为纪念柳乃夫而建。春天的海棠花影里,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在亭子里闪过;秋天的捷报声中,一批批学子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带着柳乃夫的报国志,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用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为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而奋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郭晓彤)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