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重庆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丨杜全辉: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抓住三个机遇发展
2月28日,2022中国(重庆)汽车产业高峰论坛在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喜来登国际大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以“技术、创新、趋势”为中心,设置了“双碳引领 绿动未来”2022中国(重庆)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聚集专家智慧和产业精英,共同交流探讨,凝聚产业共识,明晰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共同探寻汽车流通行业新的发展机遇。其中,中国汽研新能源中心电池测试评价部部长杜全辉发表了主题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技术趋势》的精彩演讲。

2022重庆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丨杜全辉: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抓住三个机遇发展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12-29
2022中国(重庆)汽车产业高峰论坛。 组委会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齐澈)12月28日,2022中国(重庆)汽车产业高峰论坛在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喜来登国际大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以“技术、创新、趋势”为中心,设置了“双碳引领 绿动未来”2022中国(重庆)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聚集专家智慧和产业精英,共同交流探讨,凝聚产业共识,明晰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共同探寻汽车流通行业新的发展机遇。其中,中国汽研新能源中心电池测试评价部部长杜全辉发表了主题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技术趋势》的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中国汽研新能源中心电池测试评价部部长杜全辉发表演讲。 组委会供图 华龙网发

首先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现状和发展的趋势。我将结合个人的一些经验,和相关同事的一些研究成果,分为四个部分,给大家作一个分享报告。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

新能源汽车在2021年进入到了大批量使用的奠基阶段,去年整个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是在13.4%,今年截至到11月份的数据,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24.7%,全年下来预估今年的市场渗透率应该能到22%。截至到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达到476.6万辆,同比已经是有86.2%的增长,全年的数据大概率是在650万辆。

从全球市场来看,除了中国以外,整个欧洲也是新能源汽车非常活跃的区域,并且今年美国也出台了很多去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因此,不管从国内还是从国外来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未来汽车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在国内的市场,从车企端来看,在国内的市场里面,除了特斯拉以外,TOP10里都是自主品牌;在全球市场来看,也有5家中国企业进入了全球TOP10的行业里。如果再按车型来看,在国内TOP10中比亚迪入榜5款车型,在全球来看,中国有5款车型进入了全球销量的TOP10。

此外,核心零部件上,国内市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加起来占有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70%,TOP10的销量已经占到了94%的市场份额,在电池这个领域后期的规模效应或者规模优势会越发明显。

全球电池的出货量整个TOP10的企业里,中国达到了6家,整个市场份额加在一起是58.9%,接近于60%。

其实从这些数据,再结合着在燃油车时代,不管是车型还是车企的销量数据做一个对比分析,应该讲中国的汽车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我们现在是有一定的优势。未来几年怎么样把优势转换为盛势是尤为重要。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趋势

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正在逐步提升,今年已经有3款量产车型达1000公里以上,目前新上市的乘用车基本上起步在600公里、700公里,这也是后面整个新能源汽车大体的趋势,整个续航里程还会进一步提升。

在电池方面,整个续航里程的提升,最重要的贡献是来自于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所以对于电池的技术趋势来讲,整个能量密度仍然也会再进一步提升,目前很多企业正在做半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导入,我们预计可能在这两年会有越来越多新上市的产品,包括像我们前面看到蔚来的车都是半固态电池的应用,相信在未来2-3年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半固态电池的量产。

从行业的预估,大概在2035年左右,固态电池也会进入量产,如果固态电池进入量产这个阶段,能量密度还会提升50%左右,这样电池包的重量还会降低30%,在同样续航里程的情况下电池重量会降低30%,整车能耗还会提高5-8%的点,这是从电池技术进步来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

另外,在电池里面还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点,一个是安全,通过半固态电池一些工艺的改进以及材料体系的进步,未来的电池越来越多会出现只冒烟不起火,以后新能源汽车自燃会成为一个非常小概率的事件。再就是快充,现在整车的能量越来越多,实际上对快充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未来可能10分钟充电的续航里程将会成为新能源汽车产品里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参数。

下一个重要趋势是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在“十四五”期间,盟固利承担了全天候电池自加热技术研发,我也看到过他们的产品,他们还运用了在电池外面做一个加热材料,也能够实现升温速率做到5分钟。从实验室单体测试数据来讲,在低温下能量保持率能够达到80%多。

从电池的技术来讲,少钴、无贵金金属材料的应用也是发展的趋势,我们评估大概在2030年左右,可能电池的成本大约在0.4-0.6元一个瓦斯,这个数据做一个对比,2021年宁德时代电池平均出货价格大概是在0.78元,也就是说未来电池还会有一个比较大的降低,这个降低也是为后面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另外一个就是在基于结构方面电池的创新技术,就像我们看到的C2B、C2C的这些电池,以及宁德时代今年宣布上市的麒麟电池,其实严格意义上讲都是基于结构方面的创新。正是因为有结构方面的创新,使得整个电池集成的效率、使得电池的安全性都能有很大的提升。结构创新可能还是会长期成为中国电池技术创新很鲜明的一个特征。

此外,电驱动主要的趋势特征三个词概括:

一是集成化。随着技术越来越深入的掌握,整车企业会去做基于集成方案的降成本,我们也在电气架构里也会有预控制器的使然,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三合一,甚至长安的超级电驱其实已经做到了六合一、七合一,未来可能会像八合一甚至于更多的集成化产品。

二是高速化。2008年乘用车的最高转速只有6000转,现在量产的电驱动产品基本都在14000、15000,而且我们通过跟行业的交流判断,未来普遍电动车的转速应该在18000左右,可能一些高档的车甚至于会突破20000转的转速。转速的提高其实带来一个很重要的结果,就是说整个电驱动的产品可以越做越小,这也意味着成本越来越低。

三是高压化。包含像碳化硅技术的应用、油冷的应用,都是高压化带来很直接的影响,像现在可能大部分常见的是300多伏的电压平台,未来越来越多的厂家会推出600伏、700伏,电流一定的情况下提升了电压,充电就会更快,所以高压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趋势。

另外就是未来新能源汽车里很重要的点,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过去十年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看到了很大的变化,在混合动力这个领域,在过去的十年我们也突破了很多相关的技术,上汽DEU的混合动力系统、长城柠檬DHT系统、奇瑞鲲鹏DHT系统、长安蓝鲸iDD系统,很好实现了降低油耗、提高整车性能的作用。目前,我国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

另外,这两年智能新能源汽车得概念,也越来越多的被大家所认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的结合,可能也是未来整个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很重要的方向。

新能源汽车还改变了电池的供应链价值体系,从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来看,三电的成本已经达到了整车成本的50%,其中电池又占三电成本的大概76%,所以整个电池在整车里成本接近于40%,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也开始在布局电池领域的产业化。

新能源汽车将迎来一种新的开发模式、新制造模式、新商业模式以及新使用模式的改变,传统的汽车产业里可能更多是通过制造和销售两端来做,应该是占了产业利益链里很大一部分。但今后在使用环节可能会成为这个车利益链价值最多的一部分。这是简单做的判断,我就快速过一下,其实和刚才的曲线也差不多,也结合着技术路线来看的话,智能新能源汽车大概在2040年左右会成为一种比较好的需求。

三、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

首先来讲,重庆作为在汽车拉动的城市,整个产销量大概在300多万辆的水平,但是在新能源板块,其实重庆市的渗透率还很低,2021年渗透率只有7.6%,实际上这个渗透率的水平是低于全国的水平,可能和其他一些制造大省或者汽车制造大市相比的话,我们目前其实是处于比较落后的地步。另外,我们看到在重庆市的新能源汽车里还比较缺乏中高端市场产品的出现,这是我们面临比较大的现实。

其次就是我们在动力电池这个很关键的领域里,重庆市的布局是偏慢的,目前整个产业链条也比较薄弱。这是按照新建规划的产能,可以看到重庆市现有的产能加起来也就40G瓦时,而宜宾可以做到200个G瓦时,所以我们产能还是偏少。

第三,重庆市电驱动产业链较为薄弱。虽然从上游或者从材料这个体系上来讲有比较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在电驱动总成或者汽车控制这块来讲,我们还处于一个比较不好的位置,还是比较落后的位置。

当然看到我们的劣势以后,也可以看到重庆的一些机遇,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汽车“新三化”升级为重庆市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打造重庆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第二增长曲线”,依托“双碳”目标,充分发挥和利用我们在西部绿电的优势,来吸收外部资源,打造低碳汽车制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二是整零关系重构为重庆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做大做强发展机遇。零部件商紧跟产业发展新范式,强化零部件托举,拓展系统方案解决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重点其实可能围绕着汽车的“三电”以及智能网联相关硬件产品做相关布局。

三是动力电池产业正在向西南转移。动力电池受绿电的影响,整个动力电池产业这几年正在发生向西部转移比较明显的趋势,我们的判断是,大概在2030年左右,整个电池的产业里大概会有30%在西部地区,这也是重庆面临的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四、最后简单谈一下建议:

第一,对于重庆汽车产业还是要依托于头部企业,向生态主导型企业转型,在智能新能源产业布局。再就是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要很好把政产学研用很好结合的体系,充分发挥成渝战略优势,加大在技术创新的建造力度。另外就是要紧跟数据化,在重庆建立数据备份中心。

第二,紧抓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发展新机遇,重构重庆汽车产业链。通过像长安、赛力斯整车企业加大智能新能源投入,另外也在中端、高端汽车上做引进,引进一些优秀造车势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围绕电机、电控以及智能网联感知决策的零部件,优先瞄准长安新能源供应体系做招商布局,积极布局我们在智能新能源领域零部件的产业。其实重庆还有一个很好的优势,我们有两家国家级第三方汽车行业测试研究机构,作为中国汽研和招商车研,我们要不断完善技术标准和测评体系,通过这个来助力重庆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第三,建立政企战略资本协同发展能力,形成“技术+产品+资本+市场”要素聚合。现在来讲可能还是处于一个投入的阶段,特别是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看到重庆市其实在这块有一定的动作,但是这还需要再进一步加大相关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关键零部件企业的支撑力度,然后来调动整个政府资源,实现政企双向赋能。

第四,要打造重庆智能网联先行先试应用。打造智能网联的先行先试,除了对智能网联的带动以外,也会对新能源领域起到非常好的带动作用。

第五,建立换电城市、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和智能网联准入试点等标杆效应,进一步加大对于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的投入,然后打造以后燃料电池的产业链条。

最后简单作一个汇总,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不断深度融合,也使得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处于一种转型升级的阶段,目前来讲在这个领域里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先位位置,也有一定的领先优势。未来“十四五”期间,要更多依托于中央企业,加强产业链相关融合发展,从政策、产品、技术、供应链、品牌等多方面激活重庆市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我国建设汽车强国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2022重庆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丨杜全辉: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抓住三个机遇发展

2022-12-29 20:15:11 来源:
2022中国(重庆)汽车产业高峰论坛。 组委会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齐澈)12月28日,2022中国(重庆)汽车产业高峰论坛在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喜来登国际大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以“技术、创新、趋势”为中心,设置了“双碳引领 绿动未来”2022中国(重庆)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聚集专家智慧和产业精英,共同交流探讨,凝聚产业共识,明晰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共同探寻汽车流通行业新的发展机遇。其中,中国汽研新能源中心电池测试评价部部长杜全辉发表了主题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技术趋势》的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中国汽研新能源中心电池测试评价部部长杜全辉发表演讲。 组委会供图 华龙网发

首先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现状和发展的趋势。我将结合个人的一些经验,和相关同事的一些研究成果,分为四个部分,给大家作一个分享报告。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

新能源汽车在2021年进入到了大批量使用的奠基阶段,去年整个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是在13.4%,今年截至到11月份的数据,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24.7%,全年下来预估今年的市场渗透率应该能到22%。截至到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达到476.6万辆,同比已经是有86.2%的增长,全年的数据大概率是在650万辆。

从全球市场来看,除了中国以外,整个欧洲也是新能源汽车非常活跃的区域,并且今年美国也出台了很多去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因此,不管从国内还是从国外来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未来汽车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在国内的市场,从车企端来看,在国内的市场里面,除了特斯拉以外,TOP10里都是自主品牌;在全球市场来看,也有5家中国企业进入了全球TOP10的行业里。如果再按车型来看,在国内TOP10中比亚迪入榜5款车型,在全球来看,中国有5款车型进入了全球销量的TOP10。

此外,核心零部件上,国内市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加起来占有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70%,TOP10的销量已经占到了94%的市场份额,在电池这个领域后期的规模效应或者规模优势会越发明显。

全球电池的出货量整个TOP10的企业里,中国达到了6家,整个市场份额加在一起是58.9%,接近于60%。

其实从这些数据,再结合着在燃油车时代,不管是车型还是车企的销量数据做一个对比分析,应该讲中国的汽车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我们现在是有一定的优势。未来几年怎么样把优势转换为盛势是尤为重要。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趋势

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正在逐步提升,今年已经有3款量产车型达1000公里以上,目前新上市的乘用车基本上起步在600公里、700公里,这也是后面整个新能源汽车大体的趋势,整个续航里程还会进一步提升。

在电池方面,整个续航里程的提升,最重要的贡献是来自于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所以对于电池的技术趋势来讲,整个能量密度仍然也会再进一步提升,目前很多企业正在做半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导入,我们预计可能在这两年会有越来越多新上市的产品,包括像我们前面看到蔚来的车都是半固态电池的应用,相信在未来2-3年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半固态电池的量产。

从行业的预估,大概在2035年左右,固态电池也会进入量产,如果固态电池进入量产这个阶段,能量密度还会提升50%左右,这样电池包的重量还会降低30%,在同样续航里程的情况下电池重量会降低30%,整车能耗还会提高5-8%的点,这是从电池技术进步来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

另外,在电池里面还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点,一个是安全,通过半固态电池一些工艺的改进以及材料体系的进步,未来的电池越来越多会出现只冒烟不起火,以后新能源汽车自燃会成为一个非常小概率的事件。再就是快充,现在整车的能量越来越多,实际上对快充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未来可能10分钟充电的续航里程将会成为新能源汽车产品里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参数。

下一个重要趋势是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在“十四五”期间,盟固利承担了全天候电池自加热技术研发,我也看到过他们的产品,他们还运用了在电池外面做一个加热材料,也能够实现升温速率做到5分钟。从实验室单体测试数据来讲,在低温下能量保持率能够达到80%多。

从电池的技术来讲,少钴、无贵金金属材料的应用也是发展的趋势,我们评估大概在2030年左右,可能电池的成本大约在0.4-0.6元一个瓦斯,这个数据做一个对比,2021年宁德时代电池平均出货价格大概是在0.78元,也就是说未来电池还会有一个比较大的降低,这个降低也是为后面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另外一个就是在基于结构方面电池的创新技术,就像我们看到的C2B、C2C的这些电池,以及宁德时代今年宣布上市的麒麟电池,其实严格意义上讲都是基于结构方面的创新。正是因为有结构方面的创新,使得整个电池集成的效率、使得电池的安全性都能有很大的提升。结构创新可能还是会长期成为中国电池技术创新很鲜明的一个特征。

此外,电驱动主要的趋势特征三个词概括:

一是集成化。随着技术越来越深入的掌握,整车企业会去做基于集成方案的降成本,我们也在电气架构里也会有预控制器的使然,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三合一,甚至长安的超级电驱其实已经做到了六合一、七合一,未来可能会像八合一甚至于更多的集成化产品。

二是高速化。2008年乘用车的最高转速只有6000转,现在量产的电驱动产品基本都在14000、15000,而且我们通过跟行业的交流判断,未来普遍电动车的转速应该在18000左右,可能一些高档的车甚至于会突破20000转的转速。转速的提高其实带来一个很重要的结果,就是说整个电驱动的产品可以越做越小,这也意味着成本越来越低。

三是高压化。包含像碳化硅技术的应用、油冷的应用,都是高压化带来很直接的影响,像现在可能大部分常见的是300多伏的电压平台,未来越来越多的厂家会推出600伏、700伏,电流一定的情况下提升了电压,充电就会更快,所以高压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趋势。

另外就是未来新能源汽车里很重要的点,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过去十年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看到了很大的变化,在混合动力这个领域,在过去的十年我们也突破了很多相关的技术,上汽DEU的混合动力系统、长城柠檬DHT系统、奇瑞鲲鹏DHT系统、长安蓝鲸iDD系统,很好实现了降低油耗、提高整车性能的作用。目前,我国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

另外,这两年智能新能源汽车得概念,也越来越多的被大家所认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的结合,可能也是未来整个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很重要的方向。

新能源汽车还改变了电池的供应链价值体系,从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来看,三电的成本已经达到了整车成本的50%,其中电池又占三电成本的大概76%,所以整个电池在整车里成本接近于40%,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也开始在布局电池领域的产业化。

新能源汽车将迎来一种新的开发模式、新制造模式、新商业模式以及新使用模式的改变,传统的汽车产业里可能更多是通过制造和销售两端来做,应该是占了产业利益链里很大一部分。但今后在使用环节可能会成为这个车利益链价值最多的一部分。这是简单做的判断,我就快速过一下,其实和刚才的曲线也差不多,也结合着技术路线来看的话,智能新能源汽车大概在2040年左右会成为一种比较好的需求。

三、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

首先来讲,重庆作为在汽车拉动的城市,整个产销量大概在300多万辆的水平,但是在新能源板块,其实重庆市的渗透率还很低,2021年渗透率只有7.6%,实际上这个渗透率的水平是低于全国的水平,可能和其他一些制造大省或者汽车制造大市相比的话,我们目前其实是处于比较落后的地步。另外,我们看到在重庆市的新能源汽车里还比较缺乏中高端市场产品的出现,这是我们面临比较大的现实。

其次就是我们在动力电池这个很关键的领域里,重庆市的布局是偏慢的,目前整个产业链条也比较薄弱。这是按照新建规划的产能,可以看到重庆市现有的产能加起来也就40G瓦时,而宜宾可以做到200个G瓦时,所以我们产能还是偏少。

第三,重庆市电驱动产业链较为薄弱。虽然从上游或者从材料这个体系上来讲有比较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在电驱动总成或者汽车控制这块来讲,我们还处于一个比较不好的位置,还是比较落后的位置。

当然看到我们的劣势以后,也可以看到重庆的一些机遇,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汽车“新三化”升级为重庆市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打造重庆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第二增长曲线”,依托“双碳”目标,充分发挥和利用我们在西部绿电的优势,来吸收外部资源,打造低碳汽车制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二是整零关系重构为重庆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做大做强发展机遇。零部件商紧跟产业发展新范式,强化零部件托举,拓展系统方案解决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重点其实可能围绕着汽车的“三电”以及智能网联相关硬件产品做相关布局。

三是动力电池产业正在向西南转移。动力电池受绿电的影响,整个动力电池产业这几年正在发生向西部转移比较明显的趋势,我们的判断是,大概在2030年左右,整个电池的产业里大概会有30%在西部地区,这也是重庆面临的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四、最后简单谈一下建议:

第一,对于重庆汽车产业还是要依托于头部企业,向生态主导型企业转型,在智能新能源产业布局。再就是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要很好把政产学研用很好结合的体系,充分发挥成渝战略优势,加大在技术创新的建造力度。另外就是要紧跟数据化,在重庆建立数据备份中心。

第二,紧抓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发展新机遇,重构重庆汽车产业链。通过像长安、赛力斯整车企业加大智能新能源投入,另外也在中端、高端汽车上做引进,引进一些优秀造车势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围绕电机、电控以及智能网联感知决策的零部件,优先瞄准长安新能源供应体系做招商布局,积极布局我们在智能新能源领域零部件的产业。其实重庆还有一个很好的优势,我们有两家国家级第三方汽车行业测试研究机构,作为中国汽研和招商车研,我们要不断完善技术标准和测评体系,通过这个来助力重庆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第三,建立政企战略资本协同发展能力,形成“技术+产品+资本+市场”要素聚合。现在来讲可能还是处于一个投入的阶段,特别是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看到重庆市其实在这块有一定的动作,但是这还需要再进一步加大相关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关键零部件企业的支撑力度,然后来调动整个政府资源,实现政企双向赋能。

第四,要打造重庆智能网联先行先试应用。打造智能网联的先行先试,除了对智能网联的带动以外,也会对新能源领域起到非常好的带动作用。

第五,建立换电城市、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和智能网联准入试点等标杆效应,进一步加大对于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的投入,然后打造以后燃料电池的产业链条。

最后简单作一个汇总,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不断深度融合,也使得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处于一种转型升级的阶段,目前来讲在这个领域里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先位位置,也有一定的领先优势。未来“十四五”期间,要更多依托于中央企业,加强产业链相关融合发展,从政策、产品、技术、供应链、品牌等多方面激活重庆市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我国建设汽车强国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青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