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风貌提升 产业兴旺 打造现代都市中的“诗意田园”
目前,沙坪坝区已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区域内,通过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建成颐麓欢歌、浩瀚花香谷、萤火谷等为代表的农旅融合产业基地20余家,年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

沙坪坝:风貌提升 产业兴旺 打造现代都市中的“诗意田园”

来源:沙坪坝报2023-01-0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今年以来,沙坪坝区紧扣乡村振兴“二十字”工作总要求,高质量推进全域乡村振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生态底色,精心呵护一方山水,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将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人们向往的“诗意田园”。

中梁镇龙泉村。记者 郭晋 摄
中梁镇龙泉村。记者 郭晋 摄

环境风貌整体提升

共建美丽宜居乡村

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高水平绘就中部“诗意田园”,全面奏响新时代的“山乡巨变”。这其中,“五园共治”,是“诗意田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遵循乡村肌理,保留生态本底,与乡土文化相融合,规划出微田园、微景观、微公园,实现家家户户有“小田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共建美好家园。

在回龙坝镇五云山村的社区公园,记者看到,公园乡村风貌协调,乡土气息浓厚,不少居民在这里健身散步,休闲垂钓。正在打羽毛球的居民毛琴告诉记者,自己就在周边纺织厂工作,下班和周末都会来公园休闲健身。

沙坪坝区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五云山村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通过综合整治,将困扰居民群众多年的臭水塘彻底翻修整改,铺设专用污水管网,修建起环湖步道和休闲廊亭,环境风貌大幅改善,有力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大力提升村道绿化,开展村庄植树活动,组织群众栽种三角梅2000余株,打造了8公里绿化带美化乡村环境。

在凤凰镇皂桷树村,这里已经打造成为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道路宽阔整洁,农房农舍清新靓丽,处处彰显着美丽宜居新农村的景象。记者在一户农房看到,房前屋后挂满了喜庆的灯笼和飘带,充满了幸福美满的气氛。村民穆淑珍婆婆高兴地告诉记者,前几天自己的外孙女结婚出嫁了,村里忙前忙后帮忙布置。“迎亲的时候,好多人都在说我们皂桷树村环境优美,随手一拍就是婚纱大片!”刚刚结束的婚礼,让冬季的小山村,点燃了一把幸福的“烟火气”。

村干部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后,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干部村民一起动手,美化环境1100平方米,改棚、改圈、改厕180余户,修建菜地花台围栏共计1000米。村两委还积极引导社员因地制宜种植夏黑葡萄、长坡李等作物,推向市场广受好评。路修好了,环境整治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游客们纷至沓来。目前,皂桷树村游客中心已经完成主体结构和外部施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沿山而建的休闲步道也正在加紧完成硬化铺装工作,穆婆婆看着日新月异的小山村,眼中充满了幸福的光芒。

沙坪坝区深入实施“一化两改三不见”和“五园共治”专项行动,今年已完成农房风貌整治提升1225栋,栽种花木51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1万平方米;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400户、圈舍柴棚1228余处。改变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还有村民主观意识的改变和内生动力的增强,村民们从最开始的不理解到大力支持,从“站着看”到“共同干”,从“光荣榜”到“积分制”,沙坪坝的乡村从“一时美”到“时时美”,环境风貌整体提档升级,干部群众共建美丽宜居乡村。

全面盘活闲置土地

集体经济日益壮大

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盘活闲置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奏响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今年,中梁镇茅山峡村火龙井社的248亩农田,因地制宜种植了玉米、西瓜、柚子等优质农作物,长势喜人,火龙井社撂荒地改造后种植的西瓜,迎来了20万斤的大收获。沙坪坝区自实施撂荒地复耕复种以来,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对中梁镇茅山峡村火龙井社的撂荒地进行了全面改造,让“沉睡”多年的乡村耕地资源,成为了活跃乡村集体经济的“希望田”。

茅山峡村两委积极发动社员,成立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提供种子并负责销售,业主负责种植,并鼓励多耕多种、代耕代种植,激发了村民们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随着沙坪坝区中梁镇的第三批“中梁好物”正式推出,来自中梁镇茅山峡村的玉米、西瓜,成为了今年夏季俏销的农产品。而这些俏销品,正是来自村里通过对连片撂荒地整治后所结出的硕果。这一批玉米和西瓜通过村集体以“中梁好物”为标签对外销售后,就增收了5万元左右。

昔日撂荒地,风吹稻花香。前些年,沙坪坝区凤凰镇耕地撂荒面积达650余亩,其中仅五福村就有200余亩。今年启动土地复垦,村里与一家企业签订了为期5年的撂荒地代耕代种承包合同,约定由农业公司代耕承包,全程托管撂荒地,农产品由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负责销售,每年给予农户和村集体固定的农业收入,这种“农户+村集体经济+企业”代耕代种合作新模式,不仅实现了撂荒地复耕复种,也让当地村民有了土地分红和打工工资两份收入。五福村村民唐纪福告诉记者:“今年黄谷的产量是接近一千斤一亩,承包公司得到了实惠,我们自己也得到了可观的收入,大家感到很满意。”

据了解,沙坪坝区通过不断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今年新增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2649万元。沙坪坝区还积极支持和引导各涉农镇街,组建特色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新组建果蔬销售、民宿、农机、餐饮等特色专业合作社13个。“众人拾柴火焰高”,沙坪坝区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统筹推进集体经济组织联合,茅山峡村和三河村跨区域“抱团”实施缙泉烧柴窑项目,共同发展。同时大力开展农业品牌建设,中梁打造“中梁好物”,销售农产品60余万元;青木关、回龙坝也陆续推出“青木臻”“回龙臻品”,各项上线前的准备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加速乡村产业振兴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沙坪坝区的乡村建设,不垒“盆景”,而是通过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让乡村的产业更好统筹形态和业态,建设有文化休闲旅游、生态宜居的乡村生活,都市人向往的“诗意田园”。

沙坪坝的乡村,正在悄然发生蝶变,不久以后,在重庆中心城区,将出现一个独具魅力的“诗意田园”——沙坪坝区丰文三河村、中梁—歌乐乡村振兴示范带。这一示范带将用50公里“绿道”串起3个镇街、9个村、28个规模化产业基地。

中梁镇龙泉村,在蓝天白云的环绕下,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安静地坐落在湖边,令人心旷神怡。专程从外区驾车前来的市民雷湘文,拿出手机拍摄下了这一幅美丽的画面,他告诉记者,照片发到朋友圈以后,大家都在问自己是不是在大理洱海,是不是在双廊古镇,雷湘文回应大家:这里是中梁镇龙泉村,风景气质绝对不输大理洱海,大家快来打卡哦!

雷湘文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位白酒爱好者,喜欢珍藏各类白酒,自己的很多名酒都存放在位于中梁镇的“壹洞天藏”溶洞内。“前几年来这里就只是看看酒是否完好,检查一下就下山了,那个时候山上什么业态都没有,想吃碗热饭都找不到地方。”雷湘文说,现在每次驾车上山,都能够感觉到乡村旅游的显著变化,周围建起农家乐,通畅的柏油马路连接起荷塘悦色、普迪生态园等景点,现在上山不仅仅是简单看看藏酒了,在周边的农家乐吃顿地道的农家菜,下午可以在山泉水塘进行休闲垂钓,也可以带家人采摘时令水果,更可以体验一把林道越野的激情,感受乡情野趣,度过一整天的休闲时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勾勒出一幅现代都市中的乡村画卷。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遴选推荐工作,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见山,是我们来这里做的第一个系列。红日设‘邀’,青花做山,我想让更多的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想带领更多的人去看见,看见传统文化的延续、窑口的复兴,还有乡村的变化。”谈到这些,三河村缙泉烧创始人陈勇眼里满是憧憬。

缙泉烧是三河村最初引入的产业项目之一,该项目利用三河村闲置农房资源,结合当地乡村文化特色,打造“缙泉烧”乡村文化品牌,逐渐成为三河村的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更启发了三河村找到以研学为统领,推进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

今年以来,沙坪坝区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用艺术赋予三河村独特魅力,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力量,引入书画、陶瓷等艺术家和非遗文化传承人,打造了“三河村艺术家村落”。通过“集体经济组织+艺术家+农户+产业”模式,盘活该村闲置的农房和土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三河村已有26家企业入驻,其中“缙泉烧”“镜蓝染”“伴山漆艺术中心”等14家企业已经开业。在文创企业的带动下,三河村集体收入达61.5万元,农民户均增收3600余元。

目前,沙坪坝区已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区域内,通过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建成颐麓欢歌、浩瀚花香谷、萤火谷等为代表的农旅融合产业基地20余家,年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沙坪坝:风貌提升 产业兴旺 打造现代都市中的“诗意田园”

2023-01-01 06:30:48 来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今年以来,沙坪坝区紧扣乡村振兴“二十字”工作总要求,高质量推进全域乡村振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生态底色,精心呵护一方山水,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将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人们向往的“诗意田园”。

中梁镇龙泉村。记者 郭晋 摄
中梁镇龙泉村。记者 郭晋 摄

环境风貌整体提升

共建美丽宜居乡村

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高水平绘就中部“诗意田园”,全面奏响新时代的“山乡巨变”。这其中,“五园共治”,是“诗意田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遵循乡村肌理,保留生态本底,与乡土文化相融合,规划出微田园、微景观、微公园,实现家家户户有“小田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共建美好家园。

在回龙坝镇五云山村的社区公园,记者看到,公园乡村风貌协调,乡土气息浓厚,不少居民在这里健身散步,休闲垂钓。正在打羽毛球的居民毛琴告诉记者,自己就在周边纺织厂工作,下班和周末都会来公园休闲健身。

沙坪坝区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五云山村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通过综合整治,将困扰居民群众多年的臭水塘彻底翻修整改,铺设专用污水管网,修建起环湖步道和休闲廊亭,环境风貌大幅改善,有力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大力提升村道绿化,开展村庄植树活动,组织群众栽种三角梅2000余株,打造了8公里绿化带美化乡村环境。

在凤凰镇皂桷树村,这里已经打造成为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道路宽阔整洁,农房农舍清新靓丽,处处彰显着美丽宜居新农村的景象。记者在一户农房看到,房前屋后挂满了喜庆的灯笼和飘带,充满了幸福美满的气氛。村民穆淑珍婆婆高兴地告诉记者,前几天自己的外孙女结婚出嫁了,村里忙前忙后帮忙布置。“迎亲的时候,好多人都在说我们皂桷树村环境优美,随手一拍就是婚纱大片!”刚刚结束的婚礼,让冬季的小山村,点燃了一把幸福的“烟火气”。

村干部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后,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干部村民一起动手,美化环境1100平方米,改棚、改圈、改厕180余户,修建菜地花台围栏共计1000米。村两委还积极引导社员因地制宜种植夏黑葡萄、长坡李等作物,推向市场广受好评。路修好了,环境整治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游客们纷至沓来。目前,皂桷树村游客中心已经完成主体结构和外部施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沿山而建的休闲步道也正在加紧完成硬化铺装工作,穆婆婆看着日新月异的小山村,眼中充满了幸福的光芒。

沙坪坝区深入实施“一化两改三不见”和“五园共治”专项行动,今年已完成农房风貌整治提升1225栋,栽种花木51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1万平方米;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400户、圈舍柴棚1228余处。改变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还有村民主观意识的改变和内生动力的增强,村民们从最开始的不理解到大力支持,从“站着看”到“共同干”,从“光荣榜”到“积分制”,沙坪坝的乡村从“一时美”到“时时美”,环境风貌整体提档升级,干部群众共建美丽宜居乡村。

全面盘活闲置土地

集体经济日益壮大

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盘活闲置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奏响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今年,中梁镇茅山峡村火龙井社的248亩农田,因地制宜种植了玉米、西瓜、柚子等优质农作物,长势喜人,火龙井社撂荒地改造后种植的西瓜,迎来了20万斤的大收获。沙坪坝区自实施撂荒地复耕复种以来,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对中梁镇茅山峡村火龙井社的撂荒地进行了全面改造,让“沉睡”多年的乡村耕地资源,成为了活跃乡村集体经济的“希望田”。

茅山峡村两委积极发动社员,成立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提供种子并负责销售,业主负责种植,并鼓励多耕多种、代耕代种植,激发了村民们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随着沙坪坝区中梁镇的第三批“中梁好物”正式推出,来自中梁镇茅山峡村的玉米、西瓜,成为了今年夏季俏销的农产品。而这些俏销品,正是来自村里通过对连片撂荒地整治后所结出的硕果。这一批玉米和西瓜通过村集体以“中梁好物”为标签对外销售后,就增收了5万元左右。

昔日撂荒地,风吹稻花香。前些年,沙坪坝区凤凰镇耕地撂荒面积达650余亩,其中仅五福村就有200余亩。今年启动土地复垦,村里与一家企业签订了为期5年的撂荒地代耕代种承包合同,约定由农业公司代耕承包,全程托管撂荒地,农产品由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负责销售,每年给予农户和村集体固定的农业收入,这种“农户+村集体经济+企业”代耕代种合作新模式,不仅实现了撂荒地复耕复种,也让当地村民有了土地分红和打工工资两份收入。五福村村民唐纪福告诉记者:“今年黄谷的产量是接近一千斤一亩,承包公司得到了实惠,我们自己也得到了可观的收入,大家感到很满意。”

据了解,沙坪坝区通过不断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今年新增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2649万元。沙坪坝区还积极支持和引导各涉农镇街,组建特色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新组建果蔬销售、民宿、农机、餐饮等特色专业合作社13个。“众人拾柴火焰高”,沙坪坝区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统筹推进集体经济组织联合,茅山峡村和三河村跨区域“抱团”实施缙泉烧柴窑项目,共同发展。同时大力开展农业品牌建设,中梁打造“中梁好物”,销售农产品60余万元;青木关、回龙坝也陆续推出“青木臻”“回龙臻品”,各项上线前的准备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加速乡村产业振兴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沙坪坝区的乡村建设,不垒“盆景”,而是通过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让乡村的产业更好统筹形态和业态,建设有文化休闲旅游、生态宜居的乡村生活,都市人向往的“诗意田园”。

沙坪坝的乡村,正在悄然发生蝶变,不久以后,在重庆中心城区,将出现一个独具魅力的“诗意田园”——沙坪坝区丰文三河村、中梁—歌乐乡村振兴示范带。这一示范带将用50公里“绿道”串起3个镇街、9个村、28个规模化产业基地。

中梁镇龙泉村,在蓝天白云的环绕下,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安静地坐落在湖边,令人心旷神怡。专程从外区驾车前来的市民雷湘文,拿出手机拍摄下了这一幅美丽的画面,他告诉记者,照片发到朋友圈以后,大家都在问自己是不是在大理洱海,是不是在双廊古镇,雷湘文回应大家:这里是中梁镇龙泉村,风景气质绝对不输大理洱海,大家快来打卡哦!

雷湘文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位白酒爱好者,喜欢珍藏各类白酒,自己的很多名酒都存放在位于中梁镇的“壹洞天藏”溶洞内。“前几年来这里就只是看看酒是否完好,检查一下就下山了,那个时候山上什么业态都没有,想吃碗热饭都找不到地方。”雷湘文说,现在每次驾车上山,都能够感觉到乡村旅游的显著变化,周围建起农家乐,通畅的柏油马路连接起荷塘悦色、普迪生态园等景点,现在上山不仅仅是简单看看藏酒了,在周边的农家乐吃顿地道的农家菜,下午可以在山泉水塘进行休闲垂钓,也可以带家人采摘时令水果,更可以体验一把林道越野的激情,感受乡情野趣,度过一整天的休闲时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勾勒出一幅现代都市中的乡村画卷。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遴选推荐工作,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见山,是我们来这里做的第一个系列。红日设‘邀’,青花做山,我想让更多的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想带领更多的人去看见,看见传统文化的延续、窑口的复兴,还有乡村的变化。”谈到这些,三河村缙泉烧创始人陈勇眼里满是憧憬。

缙泉烧是三河村最初引入的产业项目之一,该项目利用三河村闲置农房资源,结合当地乡村文化特色,打造“缙泉烧”乡村文化品牌,逐渐成为三河村的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更启发了三河村找到以研学为统领,推进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

今年以来,沙坪坝区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用艺术赋予三河村独特魅力,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力量,引入书画、陶瓷等艺术家和非遗文化传承人,打造了“三河村艺术家村落”。通过“集体经济组织+艺术家+农户+产业”模式,盘活该村闲置的农房和土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三河村已有26家企业入驻,其中“缙泉烧”“镜蓝染”“伴山漆艺术中心”等14家企业已经开业。在文创企业的带动下,三河村集体收入达61.5万元,农民户均增收3600余元。

目前,沙坪坝区已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区域内,通过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建成颐麓欢歌、浩瀚花香谷、萤火谷等为代表的农旅融合产业基地20余家,年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