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全面构建城市文旅新格局
“潮涌嘉陵,风动歌乐。”自沙坪坝开启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崭新篇章以来,持续提升的城市人文品质正推动这座“近悦远来”之城在文化和旅游上有了新的获得感。通过系统梳理辖区红岩文化、巴渝文化、抗战文化、沙磁文化等地域文化,深厚的城市历史记忆和红色基因,让沙坪坝走出了一条历史与未来交融、传统与现代辉映的文旅融合新路径。文旅产业全要素、全体系、全产业链的提升,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还进一步塑造了城市精神“内核”,培育出了人们在“诗和远方”上的新期待。
文化供给 因“人”而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沙坪坝历史悠久,红岩文化更是历久弥新。自沙坪坝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全区以“文化传承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在不断提炼城市人文基因和精神特质的过程中,深入开展一批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文化惠民工程。
“社区为我们提供的这些‘家门口’的文化服务,真的办进了群众的心里面。”家住沙坪坝区童家桥街道的王文秀今年67岁,自己退休后便喜欢上了舞蹈。她告诉记者,原本小区有块空地,之前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总是在空地上看着视频学,热情还是很高。后来周边居民觉得声音大,加上有时候下雨不方便,大家的积极性也就没那么高了。“那时候心里面就想,如果我们自己也有个舞蹈室该多好呀!”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一次社区“座谈会”上,王文秀便提出了自己的舞蹈室诉求。没想到社区很快就腾出一个宽敞的房间给了像王文秀这样的一群社区舞蹈爱好者。
不仅有了场地,音响设备还样样齐全,甚至通过远程视频,社区舞蹈爱好者们还能享受来自区文化馆的远程专业化教学。“现在既不用风吹日晒,舞蹈动作也有专人指导,真的很不错。”王文秀说,通过自发组建、专业教学,她和她的舞蹈队还走出了小区,走上了更高的舞台。
“红岩文化大讲堂”,是童家桥街道充分利用辖区红色资源,打造的以“红岩精神”为主题的文化教育特色品牌。今年以来,沙坪坝在全区范围开展“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童家桥街道依托“红岩文化大讲堂”,多形式讲好红色故事,不断塑造以红岩精神为核心的城市精神。如今,“红岩文化大讲堂”已经将红色文化内嵌,发挥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作用,不断走进社区、走进群众,甚至还走进辖区的高等院校,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标。
在沙坪坝,基层文化服务也不是千篇一律,也注重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在石井坡街道,“共享学堂”是最受群众欢迎的家门口文化品牌,因为它贴合了当地老年人、儿童居多的特点,推出了“大讲坛”“和顺堂”“微益阁”“彩虹社”“秀厨艺”“绘阅读”“绘生活”7个公益文化服务,每周一到周日定时开展活动。“在这样的课堂里,不是要我学什么,更多的是我想学什么。”社区居民敬占荣说。
今年,沙坪坝区改扩建基层公共文化阵地8个,建成红岩阅读驿站4个、乡村美术馆2个,实现基层文服中心全域覆盖。依托数字文化服务“群众点单,政府端菜”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势,全年开展各文化活动近400场次,惠及群众约50万人次。如今,沙坪坝红岩精神绽放风采,历史文脉延续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除了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精品力作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出的沙坪坝新发展新变化的故事,不断提升城市传播力和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不久前,沙坪坝区报告文学《社区现场》、双人故事《生死状》2件作品荣获重庆市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其中,《社区现场》以小见大,通过深入挖掘并讲述社区各种“接地气”的百姓烟火故事,直击山城曲折且独特的“城市化进程”,直击党和国家随时代不断出台的惠民政策的“落地”历程,直击基层一线在重大时刻重大事件当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生死状》则讴歌了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担当作为和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伟大创造。
今年以来,沙坪坝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2个、入选国家级展出展演及项目8个、市级奖项30余个。联合出品的川剧《江姐》荣膺第十七届文华奖,表演唱《又听山乡唢呐声》等作品获得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重庆选拔活动曲艺类一等奖。
文旅融合 以“情”动人
文化的“深度”往往还能带来旅游的“热度”,从而形成一座城市的文旅“温度”。
今年以来,沙坪坝坚持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全面持续提升城市文旅品质,在展现历史的本底、体现文化的意境、保留质朴的味道的同时,精心营造场景,树立精品意识,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打造,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文化街区、文化地标和历史步道,推动历史与未来相交、传统与现代辉映。
在古镇磁器口,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紧密结合起来,与打造“群众家门口的风景”紧密结合起来,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用市场手段,引入社会资本,全面盘活各类资源,古镇业态合理落位、融合发展,逐步向高端化、品牌化转变。
磁器口“7101艺术IP基地”,是一家以“创意设计+创意产品”为主线,以“美术馆+可柒原创IP策划+软装陈设”为支点的文旅项目,内容包括7101美术馆、IP产品设计研发、艺术品商店、艺术品体验、野皇后IP茶馆、IP运营、创意经营俱乐部等,给新生代年轻人创造出更多的趣玩生活方式。
“把符合当下潮流的娱乐体验业态引入磁器口,既深化了文旅融合,又构建了一个城市文化的消费场景。”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文化+产业”的方式,强调文化消费者的体验感与参与感,打破同质化,实现了文化输出与流量变现的双赢。
“磁器长歌沉浸式体验馆”,该项目深入挖掘磁器口丰富的文化资源,植入数字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新模式,结合AR、VR、MR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规划“沉浸式体验馆+大型沉浸式RPG体验剧+综合商业”,呈现“千年磁器口·时代新磁场”的发展面貌,打造磁器口古镇文化“超级IP”,逐渐成为有吸引力的文青聚集之地。
文旅产业的相继落地,带来一系列多形式、多主题、多内容的活动,让磁器口古镇,甚至是沙坪坝其他城市空间有了更多文化附加值和文化感召力,也带动了文化消费。通过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消费活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全年拉动消费150亿元。其中重庆·1949大剧院演出313场,逐步成为现象级文化消费地标。全区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