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腊肉出国记
冬日午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城区一处冻库,一块腊肉被取出。

深山腊肉出国记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3-01-03

冬日午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城区一处冻库,一块腊肉被取出。

简单清理后,这块色泽明亮、香味扑鼻、净重五斤二两的腊肉,被真空密封装进了一个快递盒。

腊肉并不知道,自己将开启一段跨越万水千山的旅程——远在德国的收件人,正等着大快朵颐。

如此遥远的时空距离,收件人为何对一块产自彭水的腊肉心驰神往?

故事,源于渝黔交界的大山深处。

回乡创业

成立腊制品加工厂

45天前,初冬时节,彭水朗溪乡朗溪村层林尽染、山路蜿蜒。

年近花甲的朗溪村村民朱静堂吆喝着一头300多斤的肥猪行进于林间。

冬日的阳光穿透彩叶,在山路上落下光影斑驳,也落在朱静堂的笑脸上。

不远处的花地岭上,几间平房炊烟袅袅。

平房前有人站在斜阳里,听着朱静堂的吆喝声从林间传来。

“王芳妹子,等久了哟。”行至花地岭下,抬头看见平房前的人影,朱静堂打着招呼,“年前,这是给你的最后一头猪儿了,剩一头自己杀了过年。”

年前,朱静堂卖了4头猪给王芳。而在朗溪乡,王芳已买了100多户村民的近200头猪。

6年前,有感于彭水当地腊制品市场90%以上被外地商品占据,王芳萌生了回村建设腊制品加工厂的想法,“我从山里走出去,知道山里人不容易,种养的东西很难卖出去。”

王芳的想法,得到了姊妹伙曾淑娟、李方芳的鼎力支持,几间平房组成的彭水县春之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春之声公司”)在花地岭的荒坡上成立了。“乡党委、政府也给予我们很大支持,还为我们争取了40万元的冻库补贴。”

花地岭上,腊味飘香,受雇于春之声公司的村民们正忙着分割猪肉、调制配料、腌制、烟熏烘烤、打包装箱,加班加点地赶制春节的订单。

朱静堂那头300多斤的肥猪,也将在工人的手下变成美味的腊制品。那块寄往德国的腊肉,正来源于此。

“我们的腊制品都是腌制之后,挂在自制的土墙烤房内,并使用青杠柴、柏香丫等天然木材做燃料,严格按照传统熏制工艺,经过长达45天的缓慢熏制而成。”王芳介绍,这样生产出的腊制品肥而不腻、腊味醇厚、口感极佳。

订单养殖

村民实实在在有收益

春之声公司的腊肉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这也坚定了王芳和姊妹伙的信心。

不仅如此,三人还通过不断摸索,打破了腊制品熏制“7臭8烂9生蛆(即7、8、9三个月不能熏制腊制品)”的禁忌,“我们还发现用三个品种杂交出的三元猪做腊制品口味最好。”

有了熏制技术,选定了熏制的三元猪,那么三元猪从何而来?

王芳她们和乡党委、政府协商后,决定在朗溪乡发展订单养殖,“我们指导村民养殖三元猪,要求喂红苕、苞谷、菜叶子等熟食,并养殖10个月以上,我们再根据市场行情进行保底收购。”

目前,整猪的收购价为每斤15元。朱静堂的4头猪,每头都超过300斤,这为朱静堂带来了近两万元的毛收入。

“朗溪离县城远,交通也不是很方便,以前只能养头猪自己吃。现在能卖钱了,大家养猪的积极性也高。”村民廖元霞就在春之声公司的指导下发展了小规模养殖,一年毛收入10余万元。

如今,朗溪乡已有100多户村民成为春之声公司的订单养殖户。随后,订单养殖模式又扩展到了彭水的长滩、汉葭、普子等乡镇街道,以及毗邻朗溪乡的贵州沿河县后坪乡等区域,总户数超过400户,每年为春之声公司提供三元猪600余头。

“一头猪一般都超过300斤,最大的甚至有600多斤。”曾淑娟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仅这一项,公司2022年就支出近400万元。

此外,春之声公司也给附近村民带来了就近就业增收的机会,2022年为村民支付的务工费用超过20万元。

朗溪村村民龚淑珍、廖元凤,贵州省沿河县石坪乡村民刘静、蒋小琴等村民常年在此务工,每天收入100元至120元。

特别是古稀之年还能务工挣钱,这让廖元凤每天脸上都挂满笑容,“活路不累人,就跟屋头整腊肉差不多,安逸得很。”

电商销售

深山腊肉卖到海外

那么,深山里的腊肉又是如何卖出大山,甚至远销海外呢?

“除了线下进超市、团购等渠道外,电商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李方芳介绍,春之声公司建立了标准化厂房,在花地岭和彭水县城都配置了冻库,注册了品牌和商标,还聘请了专门的直播带货团队,拍摄了宣传片,“顾客在线上下单,我们就能从彭水县城直接发货,全国一般地区都是5斤以上包邮。”

通过电商平台,春之声公司的腊制品远销全国各地并走出国门。除了德国外,还有许多旅居马来西亚、美国、叙利亚等国家的华人华侨发来了订单。

在腊制品销售火爆的同时,王芳和姊妹伙又借机将彭水当地的农特产品进行了整合,“彭水产的大米、菜籽油、大脚菌、花生等都能在我们的电商平台上买到。一年下来,农特产品销售额能超过200万元。”

由此,龚淑珍、蒋小琴等村民家产的大米和花生端上了沿海人家的餐桌;廖元凤在山林里捡拾的大脚菌也卖出了好价钱。

“去年拉了几次花生、大米过来,卖了近3万元。”虽然分属渝黔,但蒋小琴家到花地岭不过10分钟车程,“我们去沿河县城坐车要3个多小时,去彭水县城也要两个小时。以前卖个东西不方便,现在有王芳妹子他们帮忙,东西就能变成现钱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暮色苍茫,花地岭上炊烟袅袅。看着依旧在灯火下忙着赶制春节订单的村民们,朗溪乡党委书记胡洪表示,无论是订单养殖加工腊制品,还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特产品,都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是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深山腊肉出国记

2023-01-03 06:45:57 来源:

冬日午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城区一处冻库,一块腊肉被取出。

简单清理后,这块色泽明亮、香味扑鼻、净重五斤二两的腊肉,被真空密封装进了一个快递盒。

腊肉并不知道,自己将开启一段跨越万水千山的旅程——远在德国的收件人,正等着大快朵颐。

如此遥远的时空距离,收件人为何对一块产自彭水的腊肉心驰神往?

故事,源于渝黔交界的大山深处。

回乡创业

成立腊制品加工厂

45天前,初冬时节,彭水朗溪乡朗溪村层林尽染、山路蜿蜒。

年近花甲的朗溪村村民朱静堂吆喝着一头300多斤的肥猪行进于林间。

冬日的阳光穿透彩叶,在山路上落下光影斑驳,也落在朱静堂的笑脸上。

不远处的花地岭上,几间平房炊烟袅袅。

平房前有人站在斜阳里,听着朱静堂的吆喝声从林间传来。

“王芳妹子,等久了哟。”行至花地岭下,抬头看见平房前的人影,朱静堂打着招呼,“年前,这是给你的最后一头猪儿了,剩一头自己杀了过年。”

年前,朱静堂卖了4头猪给王芳。而在朗溪乡,王芳已买了100多户村民的近200头猪。

6年前,有感于彭水当地腊制品市场90%以上被外地商品占据,王芳萌生了回村建设腊制品加工厂的想法,“我从山里走出去,知道山里人不容易,种养的东西很难卖出去。”

王芳的想法,得到了姊妹伙曾淑娟、李方芳的鼎力支持,几间平房组成的彭水县春之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春之声公司”)在花地岭的荒坡上成立了。“乡党委、政府也给予我们很大支持,还为我们争取了40万元的冻库补贴。”

花地岭上,腊味飘香,受雇于春之声公司的村民们正忙着分割猪肉、调制配料、腌制、烟熏烘烤、打包装箱,加班加点地赶制春节的订单。

朱静堂那头300多斤的肥猪,也将在工人的手下变成美味的腊制品。那块寄往德国的腊肉,正来源于此。

“我们的腊制品都是腌制之后,挂在自制的土墙烤房内,并使用青杠柴、柏香丫等天然木材做燃料,严格按照传统熏制工艺,经过长达45天的缓慢熏制而成。”王芳介绍,这样生产出的腊制品肥而不腻、腊味醇厚、口感极佳。

订单养殖

村民实实在在有收益

春之声公司的腊肉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这也坚定了王芳和姊妹伙的信心。

不仅如此,三人还通过不断摸索,打破了腊制品熏制“7臭8烂9生蛆(即7、8、9三个月不能熏制腊制品)”的禁忌,“我们还发现用三个品种杂交出的三元猪做腊制品口味最好。”

有了熏制技术,选定了熏制的三元猪,那么三元猪从何而来?

王芳她们和乡党委、政府协商后,决定在朗溪乡发展订单养殖,“我们指导村民养殖三元猪,要求喂红苕、苞谷、菜叶子等熟食,并养殖10个月以上,我们再根据市场行情进行保底收购。”

目前,整猪的收购价为每斤15元。朱静堂的4头猪,每头都超过300斤,这为朱静堂带来了近两万元的毛收入。

“朗溪离县城远,交通也不是很方便,以前只能养头猪自己吃。现在能卖钱了,大家养猪的积极性也高。”村民廖元霞就在春之声公司的指导下发展了小规模养殖,一年毛收入10余万元。

如今,朗溪乡已有100多户村民成为春之声公司的订单养殖户。随后,订单养殖模式又扩展到了彭水的长滩、汉葭、普子等乡镇街道,以及毗邻朗溪乡的贵州沿河县后坪乡等区域,总户数超过400户,每年为春之声公司提供三元猪600余头。

“一头猪一般都超过300斤,最大的甚至有600多斤。”曾淑娟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仅这一项,公司2022年就支出近400万元。

此外,春之声公司也给附近村民带来了就近就业增收的机会,2022年为村民支付的务工费用超过20万元。

朗溪村村民龚淑珍、廖元凤,贵州省沿河县石坪乡村民刘静、蒋小琴等村民常年在此务工,每天收入100元至120元。

特别是古稀之年还能务工挣钱,这让廖元凤每天脸上都挂满笑容,“活路不累人,就跟屋头整腊肉差不多,安逸得很。”

电商销售

深山腊肉卖到海外

那么,深山里的腊肉又是如何卖出大山,甚至远销海外呢?

“除了线下进超市、团购等渠道外,电商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李方芳介绍,春之声公司建立了标准化厂房,在花地岭和彭水县城都配置了冻库,注册了品牌和商标,还聘请了专门的直播带货团队,拍摄了宣传片,“顾客在线上下单,我们就能从彭水县城直接发货,全国一般地区都是5斤以上包邮。”

通过电商平台,春之声公司的腊制品远销全国各地并走出国门。除了德国外,还有许多旅居马来西亚、美国、叙利亚等国家的华人华侨发来了订单。

在腊制品销售火爆的同时,王芳和姊妹伙又借机将彭水当地的农特产品进行了整合,“彭水产的大米、菜籽油、大脚菌、花生等都能在我们的电商平台上买到。一年下来,农特产品销售额能超过200万元。”

由此,龚淑珍、蒋小琴等村民家产的大米和花生端上了沿海人家的餐桌;廖元凤在山林里捡拾的大脚菌也卖出了好价钱。

“去年拉了几次花生、大米过来,卖了近3万元。”虽然分属渝黔,但蒋小琴家到花地岭不过10分钟车程,“我们去沿河县城坐车要3个多小时,去彭水县城也要两个小时。以前卖个东西不方便,现在有王芳妹子他们帮忙,东西就能变成现钱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暮色苍茫,花地岭上炊烟袅袅。看着依旧在灯火下忙着赶制春节订单的村民们,朗溪乡党委书记胡洪表示,无论是订单养殖加工腊制品,还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特产品,都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是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