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强信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近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也明确了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一系列重点措施,发出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重要信号。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强信心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3-01-0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近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也明确了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一系列重点措施,发出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重要信号。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是应对风险挑战、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部署。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有所加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成为今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必然要求。今年,财政政策要求“加力提效”。其中,“加力”的要求尤为引人关注。

在财政政策中,“积极”本身就意味着扩张性的政策取向,为何还要强调“加力”?其内涵在于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特别是加大财政支出、政府投资等力度,通过财政政策的扩张,支持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稳定企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更大力度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从一系列部署看,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在多个方面“加码”。作为财政政策扩张的重点,财政支出强度加力至关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财政支出有望在2022年较大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力,通过适度扩大支出规模,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专项债券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对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作用明显。当前,投资增长制约因素较多,稳投资政策有必要加力。按照部署,今年要通过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通过用足用好专项债券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吸引和撬动更多民间投资,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此外,持续推进助企纾困,也是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举措。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还面临较多困难,有必要继续对其减负赋能。下一步,有必要完善各项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瞄准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提升政策精准性、针对性,持续“放水养鱼”,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此外,通过贴息等工具,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同配合,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特别是进一步解决好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当然,财政政策“加力”,必须始终注重“提效”的要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更加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注重财政承受能力,确保财政可持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此外,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强信心

2023-01-09 06:30:26 来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近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也明确了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一系列重点措施,发出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重要信号。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是应对风险挑战、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部署。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有所加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成为今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必然要求。今年,财政政策要求“加力提效”。其中,“加力”的要求尤为引人关注。

在财政政策中,“积极”本身就意味着扩张性的政策取向,为何还要强调“加力”?其内涵在于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特别是加大财政支出、政府投资等力度,通过财政政策的扩张,支持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稳定企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更大力度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从一系列部署看,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在多个方面“加码”。作为财政政策扩张的重点,财政支出强度加力至关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财政支出有望在2022年较大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力,通过适度扩大支出规模,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专项债券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对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作用明显。当前,投资增长制约因素较多,稳投资政策有必要加力。按照部署,今年要通过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通过用足用好专项债券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吸引和撬动更多民间投资,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此外,持续推进助企纾困,也是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举措。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还面临较多困难,有必要继续对其减负赋能。下一步,有必要完善各项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瞄准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提升政策精准性、针对性,持续“放水养鱼”,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此外,通过贴息等工具,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同配合,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特别是进一步解决好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当然,财政政策“加力”,必须始终注重“提效”的要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更加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注重财政承受能力,确保财政可持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此外,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佩兰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