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里切磋技艺 非遗传承人为群众送“大餐”
走马镇民间故事、走马神歌、傅氏糍粑、乌木雕刻、盆栽……1月12日,西部(重庆)科学城走马镇民间故事传承人讲述技艺交流暨最美传承人颁奖活动在走马古镇民情茶馆举行,各种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汇聚在此切磋技艺,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让当地群众品尝非遗“大餐”,感受日渐浓郁的年味儿。

“牡丹仙子花中花,世上最美就数她。要是跟老丈妈比起,牡丹仙子也不算个啥……”现场,走马镇民间故事非遗传承人陈富其讲起故事来,声音抑扬顿挫,表情眉飞色舞,让观众听得津津有味,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拍手叫好。

年逾花甲的他,从小就听爷爷讲述当地的民间故事,对这一非遗文化有着特殊的亲切感。各种各样的故事,他都信手拈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创作。

据介绍,2006年,走马镇民间故事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自2008年起,当地就持续举办走马镇民间故事技艺传承比赛,通过不断培养新的民间故事传承人,让优秀的民间文化不断发扬和传承。

目前,走马镇共搜集民间故事目录13100个,已采录的故事12800个,民间歌谣3500首,谚语4000余条,以及歇后语、俗语等4000条,记录各类文字资料850余万字,并发掘出国家一级演员吴文等民间故事家群体300余人。
作为走马镇民间故事非遗传承人之一,张玲玲每年都会义务讲述走马镇民间故事100余场。
“走马镇民间故事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既有神话故事、风物传说,也有民俗文化、生活故事等,很有意思。”她说,希望通过这样的义务讲述,让走马镇民间故事传播到千家万户,让走马形成“故事家家户户讲,男人讲,女人讲,娃娃也能讲”的民间文艺盛况。

不仅是走马镇民间故事,现场,其他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也纷纷秀出了绝活儿。

“太阳出来绯绯红,老人公出来大不同。脑壳戴个烟毡帽,手上捏个吹火筒……”走马神歌非遗传承人邱邦祥和徒弟谢牻一同登台,唱起了一首《大田薅秧行多行》,诙谐逗趣的唱词和腔调,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此外,现场制作的傅氏糍粑,也让观众在饱眼福、耳福的同时大饱口福。
当天,5名非遗传承人还获得“走马镇最美传承人”称号。
走马镇文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走马是成渝古驿道的必经之地,过去商贾来往络绎不绝,留下了海纳百川、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记忆。2022年,他们新发掘出傅氏糍粑传统技艺并成功申报非遗,至此,全镇共有10个非遗项目。“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把走马古镇打造成为‘非遗小镇’,汇聚更多非遗精品,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增添人文底色。
首席记者 张亦筑 龙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