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好声音|杨刚:注重农业“芯片”,建议增加经济作物区域试验示范点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2017年,一企业到村里引进种植了300亩湖南红丹柚,两年挂果,第一年口感还行,没想到第二年酸得要命,只好把树砍了,100多万打了水漂!”1月14日晚上,在2023重庆两会秀山代表团驻地,重庆市人大代表、秀山县平凯街道矮坳村支部书记杨刚,给记者摆起了这桩让他意难平的往事。
杨刚是秀山人,年轻时在深圳打拼,从车间主管做到工厂经理,最终放弃高薪,2007年携妻子一起返乡创业,2015年担任村支书。
一门心思带着村民搞产业的他,虽然有沿海带回来的管理理念,却缺少农业方面的经验,碰了不少壁。不仅是红丹柚,村里还种过30亩樱桃,结果口感也不及预期。
“都说种子种苗是农业的‘芯片’,这话真没错!种子没选对,钱没了不说,还耽搁三四年时间,对乡亲们的打击也很大。”杨刚感慨地说,也是这时,他逐渐意识到种子种苗的重要性。这次重庆两会,他也带来了相关建议。
杨刚说,经济作物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农业是“露天工厂”,各种作物(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特定环境条件,农业生产自然因素影响很大,特别是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差异很大,从而造成一种作物在此地适宜、产量高、质量好,在另一地很有可能不适宜、产量低、质量差或无收,严重的不能生长而失败。
因此,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必须进行试验示范,只有通过该地品种试验示范适宜后,再进行全面推广种植,才能成功。
多年来,重庆在大宗作物如水稻、玉米等作物上实行了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示范,然后再进行推广种植,从而很好保障了这些作物的成功种植和推广效果,如水稻在全市各区域都有试验点。但经济作物如水果、中药材等未能很好在各区域布点进行试验示范,即使有,也品种不全,不能满足全市生产需要。
在杨刚看来,为适应乡村振兴需要,必须将经济作物区域试验示范这个短板补上。对此,他提出四条具体建议。
分区域确定试验点。渝东北、渝东南、渝西和长江带等各地气候、土壤等差异性很大,区域试验示范点必须充分设置好。全市经济作物要在重庆市农科院、重庆三峡农科院和渝东南农科院等基础上,增加武陵山区试验点和大巴山区试验点,适应山地对经济作物种子种苗的需要。
完善品种类型。经济作物水果、中药材等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特别是水果品种的多样化非常重要,收集、试验、示范适宜平坝、丘陵和山区各个区域的品种,为乡村振兴和“一村一品”推广储备有力“芯片”,选择最优品种进行推广和应用。
要考虑不同海拔。在各区域对一些主要品种还要设置不同海拔,这样才能保证其更好适应性和推广应用价值,确保引种成功可能性更高。
要考虑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类型土壤对作物生长也有影响,特别是砂页岩母质发育的砂性土壤和石灰岩母质发育的粘性土壤。
杨刚说,将种子种苗这个“芯片”搞定,才能确保乡村振兴工程成功,保障农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