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3重庆两会 | 乐梅:服务民生 是轨道交通发展的根基
聆听完2023年重庆政府工作报告后,市政协委员,重庆轨道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乐梅心中,久久不能平复。
“报告中提到——将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这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城市轨道交通,正是紧贴民生的公益工程、惠民工程。”乐梅向记者说道。
今年重庆两会期间,乐梅带来的两份提案,也都是与轨道交通相关的。一份是整治轨道站点周边、营造良好出行环境的建议,另一份是轨道交通周边配套市政道路、设施同步投入使用的建议。
为什么会提出这两个方面的建议?乐梅直言,目前,轨道交通发展的重点,将逐渐从建设向管理效能、服务质量等方面升级过渡。
随着今年一季度轨道9号线2期、10号线2期和5号线北延伸段的开通,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突破500公里。
在此过程中,重庆轨道交通不断突破创新,创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山地城市特点的地铁设计和建造成套技术体系;自主创新了山地盾构法、超大断面暗挖山地地铁关键建造技术;2021年12月,重庆轨道交通4号、5号线和环线实现互联互通,更是全国首例;2022年,重庆轨道交通环线斩获了素有国际工程咨询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菲迪克工程项目奖”……
“新时代,新征程。市委、市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广大市民也对城市轨道交通有了更多期盼。”乐梅说,未来几年,重庆轨道集团将从八个方面,提高轨道交通服务品质。
——强化提能增效,提升线网运力
有序推进5号线北延伸段、5号线一期(忠恕沱至歇台子段)以及10号线二期(后堡至兰花路段)在2023年建成投用,尽早实现7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进一步织密轨道线网。增加列车上线数量,提升早晚高峰运力,缩短行车间隔,减少乘客候车时间。
——开展智能运维,保障线网稳定
推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化,加快建设轨道信号、车辆、线路等智能运维系统平台;在9号线二期和10号线二期将设置智慧安检门,做到智能检物、快速检人。
——动态精准调度,准确匹配客流
建设中的轨道交通24号线,即将引入全新的灵活编组运营模式(3+3),根据不同时段的客流量,在线自动改变运行列车编组数量,既可提升高峰时段的载客量,又可有效降低平峰时段的运营能耗。
——聚焦智慧出行,提升服务水平
轨道交通24号线建成后,将实现重庆首条全自动驾驶的轨道交通线路、重庆首条采用云化物联网融合平台的轨道交通线路。线路基于云平台,实现车站场景化运营,标准车站实现智能导向等智慧车站场景不少于5项,重点站实现数字化车控室、三维驾驶舱等智慧车站场景不少于10项。
——推行绿色发展,强化资源共享
推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探索光伏、氢能源等新能源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推广,推动单轨工程车新能源动力新技术研究。推动车辆等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效提升,后续的新建线路车辆将全面采用永磁电机、变频空调、智慧节能照明等先进节能技术和措施。
——优化换乘接驳,实现便捷出行
今年计划新增开通已运营车站9个出入口,推进弹子石、冉家坝等60个轨道站点步行便捷性工程。今年内,市郊铁路江跳线还将与5号线贯通运营,进一步实现不同运营主体、市郊线路和城轨交通的联通联运,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聚焦增值服务,满足多元需求
深挖轨道交通附属资源价值,在常规的便利店、自动售卖机等基础上,推进Q版列车盲盒、As型列车拼装积木等系列文创产品。今年还将发布轨道交通导览图2.0版,吸引更多乘客搭乘轨道交通畅游重庆。
——聚焦暖心服务,提升出行体验
线网各车站将结合自身区位特点,持续深化运营服务举措。比如紧邻机场、火车站的轨道站点,通过增设春运便民服务台,免费提供咨询引导、便民医疗、行李打包、便民充电等,温暖乘客回家路;毗邻景点或本身即是网红的轨道站点,会开展“一站式”指引服务,部分车站公共区域(票亭)将增加“招援按钮”,实现乘客与车站工作人员一键通话;与医院、养老院、小学等比邻而居的轨道站点将开展“乘车无忧”预约服务,市民可通过服务热线进行预约,由车站安排工作人员在运营区域全程接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