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更多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转到乡村振兴上来,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
从“柞水木耳”到“大同黄花”,从阿克苏糖心苹果到寿光蔬菜,从赣南脐橙到涪陵榨菜……全国各地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充分证明,“土特产”可以做成大文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进程中,要通过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持续壮大重庆优势农业,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齐心协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土”字上下功夫。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气候、土壤、水源形成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每一片水土都有自己独特的物产。同时,中国广阔的地域空间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为土特产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平台,通过电商平台,各地的特产农产品信息汇集到了消费者的“手”中,这些土特产不再只养“一方人”,而是通过电商发往五湖四海的“八方客”。土特产就是本地特色农产品,不能搞得花里胡哨,而是通过就地、就近取材,利用现代制造技术,注入乡土文化特质,充分保留其“土”的原汁原味。这才是土特产最大的“卖点”。
在“特”字上下功夫。土特产,特色很重要,如果全国各地都有,就难以卖出好价钱,甚至卖出去都成难题,要找到本地农产品的“特别”之处。在商言商,在物以稀为贵的市场中,只有特色的农产品,才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对重庆来说,依托“山水”资源,做好“特色”文章,筛选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进行精心重点培育,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比如,重庆拥有榨菜、柑橘、荣昌猪、巫山脆李等众多特色农产品,要不断放大“特”的优势,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大IP。
在“产”字上下功夫。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农村发展的天地很广阔,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产业。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就是要延长产业链,对土产、特产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我市的“土特产”提供多种“打开方式”,进而塑造更加响亮的农业品牌,提高“产”的效益,真正把土特产做成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齐心协力、久久为功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更加兴旺,让广大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更上一层楼。
作者:饮水思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