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民生、促消费,撑起“稳稳的幸福”
2023年伊始,随着我国疫情防控举措持续优化调整,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交通繁忙程度显著上升,线下商圈、生活服务业消费持续走热,商场、餐馆往日热闹繁华的景象正在重现,旅游市场和文艺演出市场加速回暖,广袤城乡逐步恢复生机和活力。当前,在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要抓住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消费旺季契机,适应居民消费习惯变化和提质升级需要,挖掘消费热点和增长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同时,打通堵点卡点、创新治理方式,做好稳就业保民生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度过喜庆、祥和、安全、健康、绿色的节日。
加快消费升级,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消费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当前,要顺应消费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升级、新型消费蓬勃发展,以及就近消费、国货消费更加突出等新趋势新特点,扶持打造更多的消费新场景、新平台、新热点。以不同等级的示范智慧商圈和示范智慧商店为抓手,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全面推进设施、服务、场景和管理的智慧化提升,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消费生态体系,改善居民购物休闲体验,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建设应与所在街区改造提升以及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有机结合,切实便利百姓日常生活。加快推动实体商业创新转型和数实融合发展,加速发展新型消费,开设吸引客流的潮店、快闪店、时尚买手店,创新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积极打造“特字号”,满足居民的多元消费需求。特别是临近春节这一消费旺季,各地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刺激消费,还通过一些线上平台发放小额通用外卖券,这些举措有助于扩大内需,增强市场活力,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推动治理创新,畅通经济社会发展“毛细血管”。要让城乡恢复往日生机活力,需要引导节日经济、夜间经济、农贸大集等蓬勃有序发展,在“放活”与“管好”之间掌握好平衡。创新发展节日经济,积极办好集文化展示、民俗表演、美食品鉴和直播售卖等于一体的节庆活动,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逛、品、赏、尝、购、娱”的消费需求。支持培育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建设一批地标性夜经济生活集聚区,着力打造传统与现代、文旅与餐饮、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的夜间经济,让城市的夜晚更有活力。创新发展农贸大集,合理规划布局、集中规范管理,既可缓解就业压力,为普通百姓保留营生空间,也可更方便地为乡村居民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类商品与服务。此外,还要积极回应百姓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持续推进老旧城区改造升级,加快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15分钟品质文化圈,着力降低城市生活成本、通勤成本;积极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整体提升新区、园区的城市生活功能,让更多小微城乡空间充满生机和活力。
稳就业保民生,夯实百姓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础。近来,各地为加快实体经济复苏,纷纷推出“小店计划”,通过解决融资难降低经营成本、支持小店线上数字化转型、开展特色小店试点示范等措施,助力个体工商户排忧解难。小店虽小,却关系着数以亿计百姓的家常生活。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稳就业保民生,需要下更大力气关注民生、帮扶企业、维护稳定,要落实好助企纾困、稳岗拓岗各项举措,扎实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零工市场、赋能零工就业,尊重大龄农民工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要加快企业复工复产,给企业一个休养生息的空间,在财政政策上继续减税降费,并给予必要的补助,在金融政策上继续给予信贷支持,让企业在宽松、友好的市场环境中重新振作起来,让员工们有岗位、有就业、有收入。如此,民生就有了基本保障,百姓的美好生活就有了坚实基础。
(邓智团 张胜 赵秋丽 李志臣 龙军 禹爱华 任爽 刘已粲 王建宏 张文攀 王斯敏 胡谦 芦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