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界别政协委员提交“1号提案” 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八部门现场办理
今(18)日,在重庆市政府办公厅会议室举行了“1号提案”现场办理会议。

四界别政协委员提交“1号提案” 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八部门现场办理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1-18
1月18日,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1号提案”现场督办会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1月18日,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1号提案”现场督办会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伊永军)在重庆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的提案中,九三学社市委会、民进市委会、农工党市委会、市政协经济界别等四界别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上,他们联合提交的《关于加快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提案,最终被提案委确定为本次政协会议的“1号提案”。今(18)日,在重庆市政府办公厅会议室举行了“1号提案”现场办理会议。

【聚焦“1号提案”】

提案指出,当前,汽车产业正在向数字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快速转型。汽车产业是重庆市重要支柱产业。

目前,全市已形成“9+3+5+30”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拥有长安汽车和赛力斯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企业16家,核心零部件企业30余家。2022年1-11月,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31.9万辆,同比增长144%;全市智能网联汽车产量32.2万辆,同比增长29.3%,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9.5万辆。截至2022年11月,全市累计建成充电场站2593座,充电桩保有量10.7万个,全市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率达90%,辐射范围西部领先。成功创建重庆(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工业和信息化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自动驾驶测试和示范运营走在全国前列。

 但当前,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研发不强,核心配套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具体表现为:

研发队伍亟待壮大。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自动驾驶、云计算、芯片等领域,创新型、高端型、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

产业生态亟待优化。重庆本土智能网联新能源车企,对“三电”等关键零部件开发不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本地化配套率仅30%。在动力电池产能、自动驾驶软件系统自主研发实力以及汽车芯片自主可控能力等核心配套领域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品牌价值亟待提升。2022年1-11月,重庆汽车产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5%,低于全市规上工业3.3个百分点,单位成本费用95.25元,低于全市规上工业1.91元 。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品牌力较弱,仍处于产业价值链下游,在单车售价和利润方面与国内头部车企差距较大。

为此,提案建议:

以人才引育为根本,强化创新链。依托“英才计划”,重点瞄准智能网联技术、软件技术、“汽车+IT+通信”、汽车营销等领域复合型人才以及产业战略发展型人才开展定向引培。

以补链强链为核心,优化生态链。积极引进特斯拉、比亚迪、丰田等高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品牌,着力提升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优化商用车产业结构。

以品牌打造为抓手,提升价值链。加快打造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和整车生产企业,加快建设一批全面数字化、柔性化生产基地,推动整车、核心零部件、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认可度高和核心竞争力。

本次市政协“1号提案”题目是:关于加快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本次市政协“1号提案”题目是:关于加快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各部门初步办理情况】

市经济信息委:

支持长安完善 “六国九地”全球研发体系,赛力斯建设汽车研究院,加快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核心研发能力;实施“汽车核心软件”等重大研发项目;制定和完善对长安、赛力斯等重点企业的“一企一策”人才专案,加大“鸿雁计划”“重庆英才”等人才政策对智能网联新能源领域领军人才引育的支持力度;支持长安与重庆大学开展校企合作,加快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培养“汽车+”复合型研发人才;推动长安与中国汽研、中科芯共建国家级“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积极承接国家汽车融合创新项目;促进长安、赛力斯加强与市内电子信息企业合作,鼓励富士康、仁宝等笔电企业研发、生产汽车电子产品。

市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我市2021年整车产能385.42万辆,在建产能23万辆。待在建项目全部建成,我市整车产能规模将达400万辆左右,这将有力支撑我市整车企业转型发展,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2022年,积极争取国家制造业相关专项资金支持,为产业链关键零部件企业争取获得8000余万元。指导7个区县8个汽车园区基础设施项目获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16.6亿元。

下一步,将推动本土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将积极支持长安、赛力斯、庆铃等优势本土企业立足重庆,加快转型发展,在科研、人才、融资等资源方面予以倾斜,协同招引关键零部件企业,针对性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企业向新能源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

市教委: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在本科高校建成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学院、重庆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等一批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关的人才培养基地,在高职院校开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互联网络技术等核心专业4个、专业点47个,多渠道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有条件的高校建设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控制等一批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国际合作基地,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下一步,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把高校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联结起来,打通创新链条“最后一公里”,全面服务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需要。

市科技局:

2022年,市科技局支持中国汽研牵头承担“新能源汽车”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获批中央财政资金3000万。组织实施“汽车核心软件”市级重大项目7项、汽车领域重点项目17项,投入市级财政经费1.12亿元。目前,我市汽车领域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为2641 家和572家,占全市总量的6.3%和9.5%。2022年引进汽车领域A类外国高端人才8人。

下一步,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支持长安汽车、中国汽研等行业龙头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庆需求,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

市人力社保局:

探索出台重庆英才集聚专项,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等重点领域单独设置领军人才产业专项,分层分类制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专业人力资源机构、驻外机构等市场化引才主体的作用,多渠道引进一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急需紧缺人才。

支持长安汽车、小康集团和相关企业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支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级评价,鼓励技工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技能人才。

持续推动“重庆英才服务港”建设,不断优化“重庆英才服务热力图”功能,为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提供子女入学、看病就医、职称申报、科技咨询等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贴心服务。

市城市管理局:

2022年,我市中心城区已建成小微停车场149个,新增停车泊位1.2万个,配建充电桩259个。

积极推进智慧停车和“充、储、泊”一体化建设。在推进智慧停车平台建设过程中将充分考虑融合充换电信息,推进停车场、充换电设施和“车、路、场、桩”数据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发展。

下一步,持续做好停车资源统计工作,摸清充换电设施配建情况,为今后增加配充换电设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统筹推动新建停车场实现“位、桩”一体化建设,做好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和充换电平台的一体化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

市交通局:

运输装备方面,我市推广新能源换电巡游出租车3300余辆、新能源网约车52000余辆,中心城区公交车实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全覆盖,其中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2322辆,试点运营氢能源公交车10辆,全市高速公路服务区137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548个充电桩。

下一步,瞄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前沿和交通交叉领域,配合形成一批技术成果和标准规范。

积极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永川区、两江新区三个智慧交通样板区围绕建设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地,提升测试验证能力,推进交通运输部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落地发挥实效。

市大数据发展局:

我市积极构建全市统一的智慧交通基础平台(云控基础平台)。在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渝北区、永川区等先期分区分片承接国家车联网先导试点工作基础上,搭建全市统一的云控基础平台1.0版本,首批实现测试区11类33项重点数据汇聚,正加快制定云控系统、车云数据交互、路云数据交互等标准规范。

着力推进“三网”融合。着力构建广泛互联、开放共享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智慧停车、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等数据融合。梳理全市18个智能网联汽车典型应用场景,大力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下一步,持续迭代升级全市一体化智慧交通数据底座(云控基础平台),促进交通数据“聚通用”。依托“渝快办”“渝快政”等平台打造“渝快停”“渝快充”等服务专区,加快培育好用、易用的智慧交通线上服务应用。择优选择跨区域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打造城市级规模化C-V2X车路协同示范应用场景,逐步实现公交、出租车、景区接驳等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四界别政协委员提交“1号提案” 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八部门现场办理

2023-01-18 16:47:28 来源:
1月18日,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1号提案”现场督办会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1月18日,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1号提案”现场督办会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伊永军)在重庆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的提案中,九三学社市委会、民进市委会、农工党市委会、市政协经济界别等四界别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上,他们联合提交的《关于加快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提案,最终被提案委确定为本次政协会议的“1号提案”。今(18)日,在重庆市政府办公厅会议室举行了“1号提案”现场办理会议。

【聚焦“1号提案”】

提案指出,当前,汽车产业正在向数字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快速转型。汽车产业是重庆市重要支柱产业。

目前,全市已形成“9+3+5+30”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拥有长安汽车和赛力斯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企业16家,核心零部件企业30余家。2022年1-11月,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31.9万辆,同比增长144%;全市智能网联汽车产量32.2万辆,同比增长29.3%,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9.5万辆。截至2022年11月,全市累计建成充电场站2593座,充电桩保有量10.7万个,全市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率达90%,辐射范围西部领先。成功创建重庆(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工业和信息化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自动驾驶测试和示范运营走在全国前列。

 但当前,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研发不强,核心配套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具体表现为:

研发队伍亟待壮大。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自动驾驶、云计算、芯片等领域,创新型、高端型、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

产业生态亟待优化。重庆本土智能网联新能源车企,对“三电”等关键零部件开发不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本地化配套率仅30%。在动力电池产能、自动驾驶软件系统自主研发实力以及汽车芯片自主可控能力等核心配套领域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品牌价值亟待提升。2022年1-11月,重庆汽车产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5%,低于全市规上工业3.3个百分点,单位成本费用95.25元,低于全市规上工业1.91元 。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品牌力较弱,仍处于产业价值链下游,在单车售价和利润方面与国内头部车企差距较大。

为此,提案建议:

以人才引育为根本,强化创新链。依托“英才计划”,重点瞄准智能网联技术、软件技术、“汽车+IT+通信”、汽车营销等领域复合型人才以及产业战略发展型人才开展定向引培。

以补链强链为核心,优化生态链。积极引进特斯拉、比亚迪、丰田等高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品牌,着力提升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优化商用车产业结构。

以品牌打造为抓手,提升价值链。加快打造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和整车生产企业,加快建设一批全面数字化、柔性化生产基地,推动整车、核心零部件、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认可度高和核心竞争力。

本次市政协“1号提案”题目是:关于加快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本次市政协“1号提案”题目是:关于加快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各部门初步办理情况】

市经济信息委:

支持长安完善 “六国九地”全球研发体系,赛力斯建设汽车研究院,加快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核心研发能力;实施“汽车核心软件”等重大研发项目;制定和完善对长安、赛力斯等重点企业的“一企一策”人才专案,加大“鸿雁计划”“重庆英才”等人才政策对智能网联新能源领域领军人才引育的支持力度;支持长安与重庆大学开展校企合作,加快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培养“汽车+”复合型研发人才;推动长安与中国汽研、中科芯共建国家级“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积极承接国家汽车融合创新项目;促进长安、赛力斯加强与市内电子信息企业合作,鼓励富士康、仁宝等笔电企业研发、生产汽车电子产品。

市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我市2021年整车产能385.42万辆,在建产能23万辆。待在建项目全部建成,我市整车产能规模将达400万辆左右,这将有力支撑我市整车企业转型发展,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2022年,积极争取国家制造业相关专项资金支持,为产业链关键零部件企业争取获得8000余万元。指导7个区县8个汽车园区基础设施项目获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16.6亿元。

下一步,将推动本土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将积极支持长安、赛力斯、庆铃等优势本土企业立足重庆,加快转型发展,在科研、人才、融资等资源方面予以倾斜,协同招引关键零部件企业,针对性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企业向新能源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

市教委: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在本科高校建成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学院、重庆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等一批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关的人才培养基地,在高职院校开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互联网络技术等核心专业4个、专业点47个,多渠道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有条件的高校建设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控制等一批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国际合作基地,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下一步,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把高校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联结起来,打通创新链条“最后一公里”,全面服务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需要。

市科技局:

2022年,市科技局支持中国汽研牵头承担“新能源汽车”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获批中央财政资金3000万。组织实施“汽车核心软件”市级重大项目7项、汽车领域重点项目17项,投入市级财政经费1.12亿元。目前,我市汽车领域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为2641 家和572家,占全市总量的6.3%和9.5%。2022年引进汽车领域A类外国高端人才8人。

下一步,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支持长安汽车、中国汽研等行业龙头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庆需求,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

市人力社保局:

探索出台重庆英才集聚专项,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等重点领域单独设置领军人才产业专项,分层分类制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专业人力资源机构、驻外机构等市场化引才主体的作用,多渠道引进一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急需紧缺人才。

支持长安汽车、小康集团和相关企业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支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级评价,鼓励技工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技能人才。

持续推动“重庆英才服务港”建设,不断优化“重庆英才服务热力图”功能,为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提供子女入学、看病就医、职称申报、科技咨询等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贴心服务。

市城市管理局:

2022年,我市中心城区已建成小微停车场149个,新增停车泊位1.2万个,配建充电桩259个。

积极推进智慧停车和“充、储、泊”一体化建设。在推进智慧停车平台建设过程中将充分考虑融合充换电信息,推进停车场、充换电设施和“车、路、场、桩”数据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发展。

下一步,持续做好停车资源统计工作,摸清充换电设施配建情况,为今后增加配充换电设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统筹推动新建停车场实现“位、桩”一体化建设,做好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和充换电平台的一体化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

市交通局:

运输装备方面,我市推广新能源换电巡游出租车3300余辆、新能源网约车52000余辆,中心城区公交车实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全覆盖,其中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2322辆,试点运营氢能源公交车10辆,全市高速公路服务区137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548个充电桩。

下一步,瞄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前沿和交通交叉领域,配合形成一批技术成果和标准规范。

积极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永川区、两江新区三个智慧交通样板区围绕建设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地,提升测试验证能力,推进交通运输部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落地发挥实效。

市大数据发展局:

我市积极构建全市统一的智慧交通基础平台(云控基础平台)。在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渝北区、永川区等先期分区分片承接国家车联网先导试点工作基础上,搭建全市统一的云控基础平台1.0版本,首批实现测试区11类33项重点数据汇聚,正加快制定云控系统、车云数据交互、路云数据交互等标准规范。

着力推进“三网”融合。着力构建广泛互联、开放共享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智慧停车、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等数据融合。梳理全市18个智能网联汽车典型应用场景,大力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下一步,持续迭代升级全市一体化智慧交通数据底座(云控基础平台),促进交通数据“聚通用”。依托“渝快办”“渝快政”等平台打造“渝快停”“渝快充”等服务专区,加快培育好用、易用的智慧交通线上服务应用。择优选择跨区域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打造城市级规模化C-V2X车路协同示范应用场景,逐步实现公交、出租车、景区接驳等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