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在守正创新中过“好年”
中华五千年,“过年”“拜年”“迎新年”等熟悉而亲切的词汇由骨入心,铭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生命里。

巴渝文苑|在守正创新中过“好年”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1-24

中华五千年,“过年”“拜年”“迎新年”等熟悉而亲切的词汇由骨入心,铭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生命里。祭祀祖先、洒扫庭院、张贴春联、红包压祟、“云拜年”……春节习俗在守正创新中传承,新春“年味”在时光迭代中发展。

回眸古代,明代李士达《岁朝村庆图》描水村山郭,村中人家辞旧迎新欢庆佳节;清朝姚文翰《朝岁欢庆图》绘阖家团圆,庭家院户儿孙嬉闹满心欢喜。放眼今朝,放烟花、守年岁、腌腊肠等年俗之外,更增添“云端过大年”“围炉饮茶过大年”“养生过大年”“旅游过大年”等新型过年方式。“以何种方式过好年”已然从曾经“中规中矩”的陈述句走向了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省略句——形形色色的方式,多姿多彩的活动,因时而新的选择构筑着新时代万紫千红的新年“画卷”。

在时间长河的流淌中难免与“暗礁”碰撞,迸发出不一样的“碎沫”,增添了国人对“新春”和“过年”的“别样风光”。过去一段时间,街道上、餐馆里、游乐园中门可罗雀,人们的身影在“少出门、多居家,网络拜年乐大家”等横幅中“遁形”,但“年味”却并未消失,而是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短视频中悄然生出新的枝丫。人们将传统的“年”搬上屏幕,用新颖的视觉化方式呈现新年。2023年,人们将传统“春节之庆”与现代“新年之乐”相结合,在守正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用“自制卯兔表情包”“H5手点动图烟火”再次点燃着这场属于全球华人的新年“狂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承载着美好的希望与祝愿在“年”中氤氲开来。在热闹而喜悦的过年仪式感中,我们也应当将这份“年味”化为“传承与创新”的崭新思考。对于新年的表达不该拘泥于单一固化的形式,这不是“只有传统好”或“只有现代好”的绝对主义,更不是“无传统不年味”或“不创新就死亡”的“一刀切”。让新年伴随着新时代在守正创新中传承发展才是中国人“新”年的应有之义,亦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与现代社会互动对话中走向文化新生的灿烂之路。

作者:董小玉 黄静

1

董小玉简介

董小玉,西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大文学博士,北师大艺术学博士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荣获重庆市名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首批“最可敬可亲教师”等称号。

主持科研项目与论著获奖:主持国务院重大文化出版工程项目《中华大典·农业典·渔业分典》《中华大典农业典·园艺作物分典》、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媒介形象流变研究”》以及省部级社科项目十余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新华文摘》《新闻与传播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专著《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媒介形象流变研究》2019年获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2020年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主讲课程获奖情况:1997年,她主讲“写作”课程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获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7年主讲“经典导读与欣赏”获批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经典导读与欣赏”上线“学习强国”;2020年“经典导读与欣赏”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021年主讲“书报刊阅评”获批为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主编国家级教材:主编面向21世纪、“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写作教程》《现代应用写作教程》《文学欣赏教程》;主编国家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12册》,以及大学通识教育教材《大学语文与写作》《大学语文》《现代礼仪与文化交流》《语言表达与交流艺术》等。

分享
新浪微博

巴渝文苑|在守正创新中过“好年”

2023-01-24 22:40:10 来源:

中华五千年,“过年”“拜年”“迎新年”等熟悉而亲切的词汇由骨入心,铭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生命里。祭祀祖先、洒扫庭院、张贴春联、红包压祟、“云拜年”……春节习俗在守正创新中传承,新春“年味”在时光迭代中发展。

回眸古代,明代李士达《岁朝村庆图》描水村山郭,村中人家辞旧迎新欢庆佳节;清朝姚文翰《朝岁欢庆图》绘阖家团圆,庭家院户儿孙嬉闹满心欢喜。放眼今朝,放烟花、守年岁、腌腊肠等年俗之外,更增添“云端过大年”“围炉饮茶过大年”“养生过大年”“旅游过大年”等新型过年方式。“以何种方式过好年”已然从曾经“中规中矩”的陈述句走向了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省略句——形形色色的方式,多姿多彩的活动,因时而新的选择构筑着新时代万紫千红的新年“画卷”。

在时间长河的流淌中难免与“暗礁”碰撞,迸发出不一样的“碎沫”,增添了国人对“新春”和“过年”的“别样风光”。过去一段时间,街道上、餐馆里、游乐园中门可罗雀,人们的身影在“少出门、多居家,网络拜年乐大家”等横幅中“遁形”,但“年味”却并未消失,而是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短视频中悄然生出新的枝丫。人们将传统的“年”搬上屏幕,用新颖的视觉化方式呈现新年。2023年,人们将传统“春节之庆”与现代“新年之乐”相结合,在守正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用“自制卯兔表情包”“H5手点动图烟火”再次点燃着这场属于全球华人的新年“狂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承载着美好的希望与祝愿在“年”中氤氲开来。在热闹而喜悦的过年仪式感中,我们也应当将这份“年味”化为“传承与创新”的崭新思考。对于新年的表达不该拘泥于单一固化的形式,这不是“只有传统好”或“只有现代好”的绝对主义,更不是“无传统不年味”或“不创新就死亡”的“一刀切”。让新年伴随着新时代在守正创新中传承发展才是中国人“新”年的应有之义,亦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与现代社会互动对话中走向文化新生的灿烂之路。

作者:董小玉 黄静

1

董小玉简介

董小玉,西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大文学博士,北师大艺术学博士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荣获重庆市名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首批“最可敬可亲教师”等称号。

主持科研项目与论著获奖:主持国务院重大文化出版工程项目《中华大典·农业典·渔业分典》《中华大典农业典·园艺作物分典》、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媒介形象流变研究”》以及省部级社科项目十余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新华文摘》《新闻与传播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专著《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媒介形象流变研究》2019年获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2020年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主讲课程获奖情况:1997年,她主讲“写作”课程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获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7年主讲“经典导读与欣赏”获批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经典导读与欣赏”上线“学习强国”;2020年“经典导读与欣赏”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021年主讲“书报刊阅评”获批为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主编国家级教材:主编面向21世纪、“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写作教程》《现代应用写作教程》《文学欣赏教程》;主编国家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12册》,以及大学通识教育教材《大学语文与写作》《大学语文》《现代礼仪与文化交流》《语言表达与交流艺术》等。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