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建设贸易强国的澎湃新动能
外贸规模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关口、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2022年,我国外贸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彰显出我国经济抗击风险挑战的能力以及生生不息的活力。

激发建设贸易强国的澎湃新动能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3-01-26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对我国外贸来说,主要产品竞争优势足、出口有市场,国内需求潜力大、进口有支撑,发展内生动力强、政策有支持。在高水平开放的带动下,我国外贸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不断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畅通,将会为推动经济整体好转作出更多贡献。

外贸规模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关口、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2022年,我国外贸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彰显出我国经济抗击风险挑战的能力以及生生不息的活力。

成绩来之殊为不易。一方面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各地方、各部门和广大外贸企业迎难而上、共同努力的艰辛付出,离不开国家出台的保通保畅、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外贸新业态发展、支持外贸企业保订单拓市场等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的有效赋能和有力加持。

当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持续放缓已成为外贸稳增长面临的最大压力。2023年,我国外贸如何继续承压前行,在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迈出新步伐?

对此,我们既要有辩证的思维,也要有宽阔的视野。一是在正视外贸发展面临各种困难挑战的同时,要坚定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信心;二是要看到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日益复苏,今年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这也为外贸发展带来不少有利条件。

当然,在坚定信心的同时,我国外贸要想拥抱更加出彩的未来,还需要有实打实的主动作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要更有力地激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贸易强国的新动能。笔者以为,应当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新动能来自外贸主体活力的有效激发。2022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9.8万家,同比增加5.6%。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所占比重达到50.9%,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外贸第一大主体地位继续巩固。未来,要通过多种方式继续巩固壮大外贸企业的规模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其在国际市场上以更加傲人的身姿乘风破浪。

新动能来自外贸制度创新的红利释放。应当看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持续扩大,跨境贸易便利化程度日益提高。近年来,外贸制度创新成为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下一步就要继续加快政策落实落细的工作,促进其日益成为建设贸易强国的新动能。

新动能来自越来越大的“朋友圈”。2022年,我国对东盟、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都保持较快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20%,拉动整体出口增长6.1个百分点。可以说,只要我们继续保持与传统伙伴的贸易优势,并有力开拓新兴市场,不断巩固和拓宽外贸“朋友圈”,我国外贸“向上生长”就具备更加坚实的支撑基础。

对我国外贸来说,主要产品竞争优势足、出口有市场,国内需求潜力大、进口有支撑,发展内生动力强、政策有支持。我们相信,在高水平开放的带动下,我国外贸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不断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畅通,将会为推动经济整体好转作出更多贡献。(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激发建设贸易强国的澎湃新动能

2023-01-26 06:30:45 来源: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对我国外贸来说,主要产品竞争优势足、出口有市场,国内需求潜力大、进口有支撑,发展内生动力强、政策有支持。在高水平开放的带动下,我国外贸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不断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畅通,将会为推动经济整体好转作出更多贡献。

外贸规模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关口、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2022年,我国外贸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彰显出我国经济抗击风险挑战的能力以及生生不息的活力。

成绩来之殊为不易。一方面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各地方、各部门和广大外贸企业迎难而上、共同努力的艰辛付出,离不开国家出台的保通保畅、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外贸新业态发展、支持外贸企业保订单拓市场等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的有效赋能和有力加持。

当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持续放缓已成为外贸稳增长面临的最大压力。2023年,我国外贸如何继续承压前行,在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迈出新步伐?

对此,我们既要有辩证的思维,也要有宽阔的视野。一是在正视外贸发展面临各种困难挑战的同时,要坚定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信心;二是要看到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日益复苏,今年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这也为外贸发展带来不少有利条件。

当然,在坚定信心的同时,我国外贸要想拥抱更加出彩的未来,还需要有实打实的主动作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要更有力地激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贸易强国的新动能。笔者以为,应当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新动能来自外贸主体活力的有效激发。2022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9.8万家,同比增加5.6%。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所占比重达到50.9%,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外贸第一大主体地位继续巩固。未来,要通过多种方式继续巩固壮大外贸企业的规模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其在国际市场上以更加傲人的身姿乘风破浪。

新动能来自外贸制度创新的红利释放。应当看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持续扩大,跨境贸易便利化程度日益提高。近年来,外贸制度创新成为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下一步就要继续加快政策落实落细的工作,促进其日益成为建设贸易强国的新动能。

新动能来自越来越大的“朋友圈”。2022年,我国对东盟、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都保持较快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20%,拉动整体出口增长6.1个百分点。可以说,只要我们继续保持与传统伙伴的贸易优势,并有力开拓新兴市场,不断巩固和拓宽外贸“朋友圈”,我国外贸“向上生长”就具备更加坚实的支撑基础。

对我国外贸来说,主要产品竞争优势足、出口有市场,国内需求潜力大、进口有支撑,发展内生动力强、政策有支持。我们相信,在高水平开放的带动下,我国外贸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不断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畅通,将会为推动经济整体好转作出更多贡献。(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佩兰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