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乘势而上 在更多好电影中看见文化自信
今年春节假期间,春节档电影市场重焕活力,多部国产新片火热上映,涵盖了古装、科幻、动画等多个门类。据实时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10时,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突破61亿元,其中2部电影的票房已经突破20亿。
2023年春季中国电影市场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这是中国电影界团结一心、共同奋斗赢得的优异成绩。中国电影人和电影企业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切实把有利条件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让中国电影市场重焕活力的好势头常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在全球电影市场增长因为疫情的影响而放缓的前提下,中国电影产业春季档期能创新高,无疑体现了产业基础的稳固坚实和自信自强。好电影作为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要让中国电影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创新创造中华文化自信自强的繁荣图景。
乘势而上,需在主旋律电影上精耕。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主旋律影片的思想引领很重要。民族复兴的百年征程中,我们有很多主旋律题材值得深挖,多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讲好“历史上的今天”,让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更亲民更细腻,将日常叙事与英雄情怀更好拓展主旋律的艺术时空,让主流价值观直抵人心,让脱贫攻坚、蛟龙入海、巡航问天这些凸显家国情怀的主旋律电影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提供精神之钙。
乘势而上,需在讲好中国故事上有突破。可以看出,春季档的电影在类型拓展,呈现手法上均突破显著,现实题材创作持续深耕。要让中国电影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更需要在内容和质量上夯实厚度、展示深度,激发观众的共鸣情怀,让中国电影为提振民族精神发挥重要力量。
让中国电影生动展示文化自信的繁荣图景,更需在“互联网+”深度融合电影产业,不断催生丰富多样的中国电影新业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为创作赋能、为电影宣传发力,就更能扩展电影市场的消费半径,为中国电影产业结构升级和长远发展提供源动力,让中国电影更加生动有力,凸显文化自信,展示时代奋进新貌。
作者:陈伟(巫山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