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培育建设现代化重庆都市区 实现城市能级大幅跃升——相关市级部门和区县负责人谈高质量干好市委“一号工程”②
1月28日召开的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以下简称“推进大会”)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实现城市能级大幅跃升。

全力培育建设现代化重庆都市区 实现城市能级大幅跃升——相关市级部门和区县负责人谈高质量干好市委“一号工程”②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3-01-31
全力培育建设现代化重庆都市区 实现城市能级大幅跃升——相关市级部门和区县负责人谈高质量干好市委“一号工程”②

图为江北嘴金融核心区。(重庆日报资料图片)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龙丹梅 夏元 黄乔 郑三波

嘉宾:

江北区委书记 滕宏伟

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 杨正华

市商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彭和良

重庆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戴科

1月28日召开的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以下简称“推进大会”)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实现城市能级大幅跃升。要全力培育建设现代化重庆都市区,着眼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强规划统筹,增强核心功能,提升人文气息,着力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加快打造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

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城市能级反映的是城市综合实力及其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影响程度,它是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集中体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中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如何增强区域带动力和竞争力,实现城市能级大幅跃升?1月30日,本报邀请相关市级部门、区县负责人参加“重报圆桌会”,看看他们如何谋划推进。

着力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着眼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着力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

“作为主城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北区始终突出金融和消费两大优势,在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中提供支撑、争当示范。”江北区委书记滕宏伟表示,江北区将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持续提升极核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综合承载力、产业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全面融入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滕宏伟表示,下一步,江北区将按照“一号工程”部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更加突出“两副担子一起担”,全力推动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上持续发力。

具体来说,一是以“三个集聚”为抓手,担好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的担子。深化机构集聚,大力引进银证保和各类持牌新型金融机构头部企业,提升区域经济证券化水平,推进QDLP、QFLP试点;深化功能集聚,支持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加快发展,高标准建设西部金融广场,提档升级江北嘴新金融峰会,拓展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功能;深化人才集聚,实施好“金种子”人才计划,办好西部金融培训学院;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引导金融资源更好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以“三个翻番”为支撑,担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的担子。围绕观音桥商圈面积、人流量、销售额“三个翻番”,深入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大力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创新消费场景,构建“一核多点”商贸格局,打造江北嘴国际高端购物目的地、北滨路国际“慢生活”经济带、寸滩国际消费新地标、果园港国际物流枢纽等更多支撑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发展总部经济、夜间经济、“四首”经济,加快引进香奈儿、米其林餐厅等高端业态,打造西部地区最大的高端酒店集群,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等。

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产业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中之重,城市产业体系是提高城市能级的重要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重庆如何实现?

对此,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杨正华表示,全市经信系统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计划到2027年,推动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这番底气来自重庆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取得的成绩。“当前,重庆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已形成4个亮点。”杨正华介绍——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通过抓实重大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达效,去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376亿元,近5年年均增长5%,全市规模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75万亿元,排名全国城市第四位。

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通过实施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软件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计划,重庆规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近5年年均增长12.5%。

三是发展质效持续提升。“我们实施研发机构倍增计划,强化‘五基’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关,取得航空航天用合金材料、自主三代核电用仪器仪表、微晶纳米玻璃等原创成果,有力保障了国家相关重大工程和产业链安全稳定。”杨正华说,全市已累计建设734个数字化车间、127个智能工厂,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8.9%;累计建成国家绿色工厂52家、绿色园区5个、绿色设计产品48种、绿色供应链5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0.76吨标准煤/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我市已逐步建成“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产业基金”中小企业生成生态体系,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别达到2484家、255家和13家。

杨正华表示,重庆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计划到2027年,实现全市规模工业营业收入迈上4万亿元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上下,制造业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步入全国前列,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安全稳定水平明显提升,形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两个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形成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型储能等一批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推进大会安排部署的“十项行动”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国际消费巴渝新地标、巴渝新品牌、巴渝新场景。

202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重庆率先和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四个城市一起,探索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之路。“当前,重庆正坚持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提升城市能级。”市商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彭和良表示,新使命、新任务更需新担当、新作为,市商务委将从五个方面全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一是提升国际化水平,培育消费新优势。大力发展首店经济,积极引进高端商业品牌、运营机构、消费业态,提升国际化消费体验,增强对国际游客、中高端消费人群的吸引力。加密国际交往推介,增强“巴渝新消费”国际知名度。

二是推动品质化扩容,培育消费新动能。拓展消费载体空间,高标准建设中央商务区、寸滩国际新城,打造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世界知名商圈,提质城市高品质商圈,升级特色商业街区。提高国际化展会活动能级,拓展西洽会展会功能和影响力,引进全球知名展会,深化“爱尚重庆”系列主题消费促进活动。

三是注重特色化发展,释放消费新活力。推动消费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商文旅体消费扩容提质,做靓“不夜重庆”“山水旅游”“美食之都”“生态康养”“户外运动”“文化消费”特色消费品牌。

四是打造便利化环境,汇聚消费新资源。提升内陆国际物流枢纽能级,拓展中欧班列(渝新欧)功能,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水平,引育一批国际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消费服务保障水平,完善商务服务质量标准体系。

五是推进一体化创新,完善消费新制度。深化消费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对接RCEP政策措施,把培育建设工作与自贸试验区建设、营商环境创新、服务业扩大开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综合试点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打好政策“组合拳”,健全促进消费升级机制。

推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城市能级的“骨架”。“十项行动”中,提出要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重庆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科告诉记者,推进大会当天下午,重庆机场集团公司就召开了落地推进会,对标对表“一号工程”部署,系统谋划了机场集团推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具体来讲,一是推动航空主业强劲复苏。全面恢复国内航线,加快恢复和增加国际客货航线航班,重点开通“一带一路”和RCEP航线。2023年集团所属机场计划实现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5万吨,全年完成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以上。

二是加速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从基础设施等硬件上、服务保障等软件上双向发力,提高物流枢纽综合保障能力;瞄准攻坚头部企业签约入驻,利用口岸功能扩大进口生鲜、医药制品等新兴货源规模,补齐冷链仓储短板。

三是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强有力推进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建设,加快重庆新机场规划建设,开工综合交通枢纽,力争尽快实现市内双枢纽协同、成渝四机场联动的发展目标。

此外,重庆机场集团还将积极协调争取空域时刻资源,一手抓空域环境优化,一手抓时刻容量提升,更好匹配双枢纽机场空域使用需求。

戴科表示,新的一年,重庆机场集团将树立“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争先”工作导向,全面实施“新枢纽、新产业、新平台”发展战略,在“开拓创新”事业发展新阶段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为加快推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贡献民航力量。

专家解读>>>

在“三力”上下功夫提升城市能级

盘古智库副秘书长、成渝研究院秘书长 范焜

把提升城市能级纳入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很有必要,这有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综合能力,包括城市品质、治理水平、城市活力、吸引力等,可以说是对城市方方面面来一个系统性的提档升级。

我认为,提升城市能级,打造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不仅是全面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的现实所需,更关乎每一个市民的高品质生活。城市能级提升说起来很宏大,实际上它就在大家身边,如影相随。

比如,今年春节,重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光影无人机焰火表演,让现场市民、游客和观看直播的观众大饱眼福,在社交媒体上形成“刷屏效应”,赢得各方赞誉,使重庆整个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其实,这就是一个提升城市能级的具体做法。

干好“一号工程”,实现城市能级大幅跃升是题中之义。借助国家政策利好不断叠加的东风,建议重庆可以在“三力”上下功夫,持续提升城市能级。

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有人才,城市才有未来。一个重要的背景是,2022年我国人口出现近几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而相较于成都、武汉、长沙等周边城市,重庆在人才吸引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提升城市能级,核心是要提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让各类优秀人才在重庆这个舞台尽展才华、实现价值。

二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的结果,体现在多个维度,比如城市的宜居性、营商环境、产业布局、综合配套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医疗卫生教育等。近年来,重庆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进步明显,尤其是在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上屡屡出新出彩。接下来要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产业等双城经济圈重点建设的产业大做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注入强劲的动力与活力。

三要进一步拓宽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一座城市的能级越高,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力就越大,与其他城市的交流也越广泛,城市辐射力也就越强。作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之一,重庆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但这些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要用好深入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这一契机,以重庆都市圈建设为重要抓手,强化产业的分工协作、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等,以点带面、均衡发展,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城市一体化融合发展。

(记者 程正龙 整理)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全力培育建设现代化重庆都市区 实现城市能级大幅跃升——相关市级部门和区县负责人谈高质量干好市委“一号工程”②

2023-01-31 06:10:34 来源:
全力培育建设现代化重庆都市区 实现城市能级大幅跃升——相关市级部门和区县负责人谈高质量干好市委“一号工程”②

图为江北嘴金融核心区。(重庆日报资料图片)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龙丹梅 夏元 黄乔 郑三波

嘉宾:

江北区委书记 滕宏伟

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 杨正华

市商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彭和良

重庆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戴科

1月28日召开的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以下简称“推进大会”)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实现城市能级大幅跃升。要全力培育建设现代化重庆都市区,着眼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强规划统筹,增强核心功能,提升人文气息,着力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加快打造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

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城市能级反映的是城市综合实力及其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影响程度,它是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集中体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中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如何增强区域带动力和竞争力,实现城市能级大幅跃升?1月30日,本报邀请相关市级部门、区县负责人参加“重报圆桌会”,看看他们如何谋划推进。

着力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着眼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着力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

“作为主城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北区始终突出金融和消费两大优势,在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中提供支撑、争当示范。”江北区委书记滕宏伟表示,江北区将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持续提升极核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综合承载力、产业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全面融入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滕宏伟表示,下一步,江北区将按照“一号工程”部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更加突出“两副担子一起担”,全力推动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上持续发力。

具体来说,一是以“三个集聚”为抓手,担好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的担子。深化机构集聚,大力引进银证保和各类持牌新型金融机构头部企业,提升区域经济证券化水平,推进QDLP、QFLP试点;深化功能集聚,支持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加快发展,高标准建设西部金融广场,提档升级江北嘴新金融峰会,拓展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功能;深化人才集聚,实施好“金种子”人才计划,办好西部金融培训学院;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引导金融资源更好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以“三个翻番”为支撑,担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的担子。围绕观音桥商圈面积、人流量、销售额“三个翻番”,深入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大力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创新消费场景,构建“一核多点”商贸格局,打造江北嘴国际高端购物目的地、北滨路国际“慢生活”经济带、寸滩国际消费新地标、果园港国际物流枢纽等更多支撑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发展总部经济、夜间经济、“四首”经济,加快引进香奈儿、米其林餐厅等高端业态,打造西部地区最大的高端酒店集群,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等。

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产业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中之重,城市产业体系是提高城市能级的重要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重庆如何实现?

对此,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杨正华表示,全市经信系统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计划到2027年,推动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这番底气来自重庆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取得的成绩。“当前,重庆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已形成4个亮点。”杨正华介绍——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通过抓实重大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达效,去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376亿元,近5年年均增长5%,全市规模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75万亿元,排名全国城市第四位。

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通过实施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软件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计划,重庆规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近5年年均增长12.5%。

三是发展质效持续提升。“我们实施研发机构倍增计划,强化‘五基’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关,取得航空航天用合金材料、自主三代核电用仪器仪表、微晶纳米玻璃等原创成果,有力保障了国家相关重大工程和产业链安全稳定。”杨正华说,全市已累计建设734个数字化车间、127个智能工厂,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8.9%;累计建成国家绿色工厂52家、绿色园区5个、绿色设计产品48种、绿色供应链5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0.76吨标准煤/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我市已逐步建成“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产业基金”中小企业生成生态体系,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别达到2484家、255家和13家。

杨正华表示,重庆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计划到2027年,实现全市规模工业营业收入迈上4万亿元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上下,制造业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步入全国前列,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安全稳定水平明显提升,形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两个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形成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型储能等一批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推进大会安排部署的“十项行动”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国际消费巴渝新地标、巴渝新品牌、巴渝新场景。

202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重庆率先和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四个城市一起,探索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之路。“当前,重庆正坚持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提升城市能级。”市商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彭和良表示,新使命、新任务更需新担当、新作为,市商务委将从五个方面全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一是提升国际化水平,培育消费新优势。大力发展首店经济,积极引进高端商业品牌、运营机构、消费业态,提升国际化消费体验,增强对国际游客、中高端消费人群的吸引力。加密国际交往推介,增强“巴渝新消费”国际知名度。

二是推动品质化扩容,培育消费新动能。拓展消费载体空间,高标准建设中央商务区、寸滩国际新城,打造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世界知名商圈,提质城市高品质商圈,升级特色商业街区。提高国际化展会活动能级,拓展西洽会展会功能和影响力,引进全球知名展会,深化“爱尚重庆”系列主题消费促进活动。

三是注重特色化发展,释放消费新活力。推动消费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商文旅体消费扩容提质,做靓“不夜重庆”“山水旅游”“美食之都”“生态康养”“户外运动”“文化消费”特色消费品牌。

四是打造便利化环境,汇聚消费新资源。提升内陆国际物流枢纽能级,拓展中欧班列(渝新欧)功能,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水平,引育一批国际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消费服务保障水平,完善商务服务质量标准体系。

五是推进一体化创新,完善消费新制度。深化消费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对接RCEP政策措施,把培育建设工作与自贸试验区建设、营商环境创新、服务业扩大开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综合试点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打好政策“组合拳”,健全促进消费升级机制。

推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城市能级的“骨架”。“十项行动”中,提出要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重庆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科告诉记者,推进大会当天下午,重庆机场集团公司就召开了落地推进会,对标对表“一号工程”部署,系统谋划了机场集团推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具体来讲,一是推动航空主业强劲复苏。全面恢复国内航线,加快恢复和增加国际客货航线航班,重点开通“一带一路”和RCEP航线。2023年集团所属机场计划实现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5万吨,全年完成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以上。

二是加速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从基础设施等硬件上、服务保障等软件上双向发力,提高物流枢纽综合保障能力;瞄准攻坚头部企业签约入驻,利用口岸功能扩大进口生鲜、医药制品等新兴货源规模,补齐冷链仓储短板。

三是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强有力推进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建设,加快重庆新机场规划建设,开工综合交通枢纽,力争尽快实现市内双枢纽协同、成渝四机场联动的发展目标。

此外,重庆机场集团还将积极协调争取空域时刻资源,一手抓空域环境优化,一手抓时刻容量提升,更好匹配双枢纽机场空域使用需求。

戴科表示,新的一年,重庆机场集团将树立“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争先”工作导向,全面实施“新枢纽、新产业、新平台”发展战略,在“开拓创新”事业发展新阶段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为加快推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贡献民航力量。

专家解读>>>

在“三力”上下功夫提升城市能级

盘古智库副秘书长、成渝研究院秘书长 范焜

把提升城市能级纳入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很有必要,这有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综合能力,包括城市品质、治理水平、城市活力、吸引力等,可以说是对城市方方面面来一个系统性的提档升级。

我认为,提升城市能级,打造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不仅是全面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的现实所需,更关乎每一个市民的高品质生活。城市能级提升说起来很宏大,实际上它就在大家身边,如影相随。

比如,今年春节,重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光影无人机焰火表演,让现场市民、游客和观看直播的观众大饱眼福,在社交媒体上形成“刷屏效应”,赢得各方赞誉,使重庆整个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其实,这就是一个提升城市能级的具体做法。

干好“一号工程”,实现城市能级大幅跃升是题中之义。借助国家政策利好不断叠加的东风,建议重庆可以在“三力”上下功夫,持续提升城市能级。

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有人才,城市才有未来。一个重要的背景是,2022年我国人口出现近几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而相较于成都、武汉、长沙等周边城市,重庆在人才吸引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提升城市能级,核心是要提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让各类优秀人才在重庆这个舞台尽展才华、实现价值。

二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的结果,体现在多个维度,比如城市的宜居性、营商环境、产业布局、综合配套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医疗卫生教育等。近年来,重庆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进步明显,尤其是在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上屡屡出新出彩。接下来要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产业等双城经济圈重点建设的产业大做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注入强劲的动力与活力。

三要进一步拓宽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一座城市的能级越高,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力就越大,与其他城市的交流也越广泛,城市辐射力也就越强。作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之一,重庆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但这些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要用好深入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这一契机,以重庆都市圈建设为重要抓手,强化产业的分工协作、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等,以点带面、均衡发展,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城市一体化融合发展。

(记者 程正龙 整理)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