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端牢“饭碗”要打好水利等基础设施有准备之仗
红红火火的闹热年过完后,热热闹闹的春耕备耕正式登场。
前几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有关部门要作全面部署,层层压实责任,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为提升粮食稳定供应能力、保持物价平稳打牢基础。
虽未立春,但春的脚步声已在巴渝大地的田间地头回响:乡场上农用物资供应店里打起了拥堂,田间地头里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农技人员奔忙在田坎上。新年刚过,綦江区赶水镇双龙村的田地里,村民在忙着整土、挖沟、起垄、播种、覆膜,种植早熟糯玉米。四村民组脱贫户鄢世伦一家就种下了6亩多,预计今年能增收1万多元。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农业工作的头等大事。备耕,是为端牢“饭碗”,打赢保障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这一有准备之仗的备战。而今年的备耕,除了备好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备耕——灌溉渠道的清淤和水利设施的修复。
而这项备耕,对于端牢重庆人的“饭碗”来说,极为迫切。前不久,市统计局发布数据:2022年,由于受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全市粮食的播种面积虽然比上年增加了50.28万亩,但粮食总产量却比上年下降了1.8%。去年受极端天气影响,我市部分地区的农田灌溉就曾遇到困难,可见通畅的灌溉渠道等末端水利设施,对保障农业生产、人畜饮用水十分重要。
保障农产品的供给,还要让农产品能畅通地运出去。在重庆高新区天池村十三村民组,一条由镇村规划、村民调整土地修建的“四好公路”,正在紧张施工,即将完成。以前,这里的农产品因公路不通,销售不畅。这条在去年底动工修建的公路修好后,村里的农特产品就能顺畅地销售出去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春之重在于备。打好今年春耕备耕这一仗,要充分考虑到去年让人有点措手不及的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的考验和影响,要重视农田灌溉设施的清淤和损毁渠道的恢复、抽水提灌设施的维修等“末稍”农田基础设施的完善,做好抵御干旱水涝等灾害的准备,打好有准备之仗。
开春就要冲刺,上阵就要猛打。精心组织,科学实施,下好春耕备耕先手棋,打好第一仗,就能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赢得先机,夯实基础。兔年巴渝大地的春来得早,夺取全年丰收的基础就会打得更牢。
作者:罗成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