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评】渝论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重庆如何贡献力量?
2月2日召开的重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跑出新重庆“三农”工作加速度,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重庆力量。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重庆大城市大农村的市情,更需要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基,为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重庆可以在哪些方面贡献更大力量?

在提升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供能力上贡献重庆力量。在全国的布局中,重庆是粮食产销平衡区,也就是说,重庆人的饭碗,要主要装重庆粮。因而,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的稳产增产,是一项硬任务。确保重庆人的饭碗,首先要保护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为此,重庆提出了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其次是要确保粮食种植面积,重庆农业部门已经确定,在去年3070.0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今年将扩种油菜40万亩,新增大豆9万亩,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万亩;重庆是大城市,重要农产品的保供任务重,抓好肉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生产极为重要。因此,需要切实加强“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确保生猪和蔬菜产能持续巩固。
在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贡献重庆力量。从今年开始,重庆实施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目前,全市已发展起柑橘、榨菜、茶叶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3200万亩。在高质高效发展中,需要在“育”“强”“兴”“树”上下功夫。重庆相关部门已作出规划:实施农产品加工100家领军型、100家成长型“双百”企业培育计划;建强特色产业全链条,通过加工“带一促三”,拉动全产业链增值增效,坚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同打造成渝地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在业态兴旺上,要用好当地资源,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开发具有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乡土特征的产品产业;在树立品牌上,要持续用力打造“巴味渝珍”“三峡柑橘”等区域公用品牌,深化“三品一标”建设。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贡献重庆力量。通过加大精准监测帮扶力度,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来巩固脱贫成果。要加快产业发展、促进脱贫农民增收,加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来拓展成果。自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重庆已先后打造了产业帮扶基地5.6万个,发展特色种植基地1624万亩,特色产业覆盖90%以上的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当下,需要重点在政策支持、基地管护、产销对接、利益联结等方面持续发力。
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贡献重庆力量。重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构建乡村规划新格局,开创乡村建设新局面,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激发乡村治理新效能,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桃花源”。 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有序推进“五清理一活动”,协同推进农村路、水、电、通讯、物流“五网”建设;深化推广乡村治理“三事分流”“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提升乡村治理“数智化”水平;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增加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快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作者:罗成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