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两江评 | 日出花开时 春耕备耕忙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天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寓意开始与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在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全国各地呈现出一派人勤春早、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春耕对于农业生产就有着非凡的意义。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荀子·王篇志》中就有“春耕,夏酝,秋收,冬藏”的说法。古人认为,只有开好春耕头,才能创造“不失其时,五谷不绝”的大丰收。在古代,春耕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国家意志。自汉代始,最高统治者皇帝每一年的春天,都会扶犁亲耕、劝课农桑,率先垂范以表达重农尊祖的思想。
近年来,在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和新冠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粮食安全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核心地位更加凸显。春耕备耕作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保供保需的关键一环,对于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抓备耕就是抓发展,保春耕就是保饭碗。”眼下,重庆各地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春耕备耕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
备耕先备地,种田先犁田。新业态、新技术的加入为春耕这一传统注入崭新动力。在重庆江津,为进一步管好用好耕地,将阻碍农业生产的地形“天堑变通途”。首批2.58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正紧锣密鼓加速推进。大数据、无人机等新兴技术的加持,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的模式让更多“粮田”变“良田”。据悉,通过“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建设成的高产稳产、集中连片、配套完善且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能实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如今,我们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接近“禾下乘凉梦”。
保供保稳,万象“耕”新。在农业生产上下游方面,重庆市各地区多部门也在全力以赴落实保障。新年伊始,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便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春雷”行动,聚焦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质量等重点领域,对违法制造、销售假劣农资等行为进行大力查处整治,在全市农资市场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为有效应对冬干春旱,市水利局在经历去年罕见干旱后主动出击,“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充分利用降雨时机,采取蓄、引、拦、提等多种形式,引水入库,能蓄则蓄。目前,全市水利工程蓄水18.98亿立方米,可供水量12.82亿立方米,为春耕生产提供了可靠水源保障。
“民以食为天”。不论时代发展到怎样的阶段,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社会的一切发展都要建立在“谷满仓、食果腹”这一质朴的追求之上。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挑战,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一句话的分量。如今,阴霾已逐渐散去,万物也迎着春光渐渐复苏。新的一年,新的节气,新的春耕。相信勤劳善良的人们一定能端稳端牢“中国饭碗”,迎着复苏的春风,续写更多美好的“春天的故事”。
作者:周照东(江津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