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山地城市公园专家市民论坛上,专家学者与市民代表倡议——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好山地城市公园“样板间”
重庆依山而建、临水而居,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近年来,重庆结合自身城市特色,积极在山水上做文章,在园林上下功夫,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首届山地城市公园专家市民论坛上,专家学者与市民代表倡议——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好山地城市公园“样板间”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3-02-08

首席记者 杨骏 记者 申晓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调研中心城市建设时也明确,要深化城市设计,加强整体规划,努力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

为贯彻这一理念,由两江新区党工委和重庆日报联合主办的首届山地城市公园专家市民论坛(下称“论坛”)于2月7日在两江新区管委会举行。来自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以及市民代表共聚一堂,为重庆公园的规划建设、文化铸魂、品位提升建言献策。

重庆城市公园超2000个

两江新区已成“百园之城”

重庆依山而建、临水而居,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近年来,重庆结合自身城市特色,积极在山水上做文章,在园林上下功夫,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数据显示,近年来,重庆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12544.11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9.24%,基本形成山青、水绿、城美的自然生态格局。截至去年9月,重庆有城市公园逾2000个(含社区公园和游园),初步实现了“城在园中,园在城里”。

两江新区则是重庆打造公园城市的“样板间”。

两江新区城市管理局局长周兵表示,两江新区一直按照“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空间格局,不断加快公园建设,努力让广大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以金海湾滨江公园为例。该公园从大竹林片区绵延至礼嘉片区,与蜿蜒流淌的嘉陵江一同绘就了一条天然的滨江风光带。

“包括金海湾滨江公园在内,串联水土、悦来的34公里滨江生态长廊已全线贯通。”周兵表示,这条长廊将两江新区多个公园和沿江带串联在一起,推动两江新区成为山水生态画卷、人文风景珠链、智慧游憩秀带,也让市民享受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2022年,两江新区完成城市公园更新提质、口袋公园、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街头绿地、坡坎崖绿化美化等建设更新项目23个(处),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

如今,两江新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园之城”——已建成公园132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1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0.47%,绿地率34.32%。高品质生活“推窗可见”。

无论是两江新区,还是整个重庆,城市公园的打造还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22年,重庆发布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建设一批大型城市公园、生态公园及游园、体育文化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并实施一批道路绿化和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

到2024年,重庆将实现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大于85%,城市林荫路普及率也要达到85%以上,城区90%以上区域都在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以内。

建公园要“因地制宜”

各有特色“串园成群”

要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有清晰的路径。未来重庆公园该怎么建,需要各方的思考。

“重庆有独特的山水格局和丰富的地形地貌,所以我们在打造公园时,也要因地制宜,建设具有重庆特色的山水共生公园系统。”西南大学景观设计学教授李良在论坛上建议。

比如重庆首个“海绵公园”——悦来会展公园,就是在重庆山地地形﹢海绵城市“高收低用”理念指导下,利用生态透水砖、植草沟代替水泥砖和传统管道,再加以对大量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利用,实现了对周边超过50万平方米区域雨水的调蓄、净化和利用,极大减少了径流污染物排江总量,让公园更灵动、江湾水更清。

李良还认为,城市公园承载了居民大量的活动内容,要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景观也要呈现多样性。

礼仁公园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相关部门在公园建设前的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周边不少居民对田园诗意生活充满向往。于是,公园在种植景观水生植物的同时,特意留出了约80平方米的面积种植水稻,给予市民近距离感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观体验,获得市民的赞许与肯定。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李向北提到,国外有的城市将不同大小、尺度的公园和公共空间串联起来,形成了城市公园带。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产城融合,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两江新区打造“百园之城”时,就参考了李向北提及的理念,建成了以照母山公园群、礼嘉公园群、悦来公园群、滨江公园群、鱼复新城公园群、龙兴新城公园群、水土新城公园群和江北嘴公园群八大公园群。

值得一提的是,两江新区根据鱼复、龙兴、水土三大新城的产业布局,将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和公园建设相结合,初步实现了产城景融合,使这三大新城既是产业聚集区,又是现代城市,还是生态公园。

“在推进八大公园群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建成300多公里的‘两江绿道’,以串联城市公园、生态绿地、商业聚居区和人群居住区。”周兵介绍,这些绿道根据地形因形就势,全程没有梯坎,都是平坦路面或缓坡路面,宽阔的大道上既可骑行,又可漫步,周边鸟语花香,兼具休闲与通勤功能。

集思广益问计于民

公园建设人人参与

建公园,是为了广大市民。在公园建设中,市民有哪些想法?对建成的公园,市民给出怎样的评价?

“百园之城·全民问计”活动征集到市民提出的2000多条建议。论坛上,3位市民代表分享了“最具价值金点子”。

“公园可以打‘文旅牌’。”市民代表丁运时表示,两江新区公园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嘉陵江17公里超长岸线的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优势,打造立体文化旅游景观,带动和促进两江新区全域旅游的开展。

“讲好两江故事,公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市民代表彭廷学建议,让公园成为讲好两江故事的靓丽名片,同时建立开放机制和活动体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公园。

“可玩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市民代表柯桔建议,两江新区下一步可以增加戏水公园、时尚运动公园等主题公园,既满足市民消暑纳凉需求,又扩大文化体育影响力。

“这些金点子凝聚了市民智慧,体现了大家对两江新区公园的热爱和认可。”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戴伶表示,通过全民问计活动,可以促进全民参与,在公园打造中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综合素养,这一方式值得推广。

“借助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公园还可以更智慧。”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执行院长唐剑晖建议,应从公园的智能化监控、智能化交互、智能化清洁等入手,提升公园智能化程度,更好地实现“城在山水间、人在公园中”的高品质生活。

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院长黄建建议,继续发挥两江新区公园建设在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找准绿色空间价值转化的切入点,探索公园多维价值实现的方法路径。

“城市公园与每位市民息息相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马岱良表示,城市公园是高楼耸立中的“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是市民转身就能亲近自然、拥抱绿色的绝好去处。

他建议一是坚持培根铸魂,建设文化之园。将文化事业发展与建设高品质公园城市深度融合,促进城市公园与文化资源有机融合。

二是坚持贴近生活,建设文明之园。发挥好公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涵养上的重要阵地作用,组织开展游园引导、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引导人们牢固树立爱绿护绿意识,自觉维护文明游园环境。

三是坚持深度融合,建设文旅之园。要立足可视、可感、可及,坚持可进入、可参与、可互动,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培育“开放式公园﹢街区”新消费场景,切实让好生态带来好生意、新场景带火新消费。

四是坚持引领发展,建设文创之园。两江新区作为智慧之城、创新之城,可以依托创新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公园,引入一批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文创产业,促进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推动构建“创新策源”功能支撑下的绿色动力体系。

短评>>>

人民公园人民建 建好公园为人民

记者 陈钧

城市公园是林立高楼中的“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是人们转身就能亲近自然、拥抱绿色的绝好去处。还绿于民,让“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大力推进城市公园建设,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近年来,我国各地持续推进城市公园建设,类型不同、功能多样的各类公园,让城市更美丽,也更绿色、更宜居。截至去年9月,重庆建成城市公园逾2000个,初步实现“城在园中,园在城里”。

一个城市,公园建得怎么样,数量仅是衡量标准之一。更重要的是倾听公园使用者的意见,问问城市居民公园好不好。建设城市公园的初衷,就是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机融合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不断实现人们心中的绿色生态幸福生活图景。

城市公园建设应触手可及、全民共享。通过增加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等触手可及的城市公园,让居民们感受到“微幸福”就在身边。城市公园建设应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通过城市公园布局与城市规划密切结合,让居民们感受到重庆山水之城的宜居之美。城市公园建设应久久为功,共同参与。通过共建共享的协同治理格局,让居民们感受到城市公园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可为,让“人民公园人民建,建好公园为人民”的理念深入民心。

市民金点子>>>

公园交通

网友“胡加勇”建议,在距离较近的公园之间开通接驳车,尤其是在具备条件的路段开通无人驾驶车辆,既方便转场,又能让市民感受大数据智能化。

网友“程老师”建议,两江新区可通过技术手段推出“智慧停车”,即采取类似医院预约挂号的形式,提高停车位使用效率;增加推荐服务功能,当某公园停车位紧张时,可以推荐附近公园,满足市民游园需求。

便民设施

网友“唐胜男”反映,冬天气温低,从家里到公园需要穿得多,在公园跑步的时候脱下的厚外套不知道放在哪里,希望公园里面可以设置储物柜。

网友“刘玥”建议,完善公园母婴室的各种设施,配备插座、温奶器、尿布台、适合喂奶的桌椅、能够出热水的台盆等。

其他需求

网友“陈舒平”和“蔡潼”提议,在公园内和周边设置智能售卖机和餐饮店,可以将两江新区内的景点、知名企业及拳头产品设计在纪念章、食品、玩具上售卖,提高相关产品知名度。

网友“闫佳良”提到,重庆雨水较多,建议给公园内的公共篮球场加盖雨棚。(记者 申晓佳 杨骏整理)

他山之石>>>

城市中的“翡翠项链”——波士顿公园系统

波士顿公园系统诞生于19世纪的美国波士顿,由有“现代景观设计之父”之称的奥姆斯特德设计。

波士顿公园系统以河流等为纽带,利用开阔的原生绿地,将9个公园连成一条约16公里长的景观带,每一个公园都如同绿色明珠,因此整个公园系统又被称为“翡翠项链”。它将城市文明与自然肌理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城市商业区、文体休闲场所、历史文化遗址等与公园绿地通过线性廊道有机连接起来,使公园与城市共同形成开放的和谐整体。

在城市中感受矿业文化——香港马鞍山公园

马鞍山公园位于中国香港新界沙田区马鞍山,占地约5.5公顷,位于海边,于1998年8月开放。公园内有儿童游乐场、健身缓跑道,还有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器材等,各个年龄段的游览者既可欣赏海景,又能休闲健身,享受欢乐的亲子时光。

马鞍山公园浓厚的矿业文化极具特点。公园内设置有采矿历史展览,展示矿石标本、采矿设备等。人们在游览公园的同时,也能了解马鞍山的采矿历史。(记者 申晓佳 杨骏整理)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首届山地城市公园专家市民论坛上,专家学者与市民代表倡议——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好山地城市公园“样板间”

2023-02-08 06:58:19 来源:

首席记者 杨骏 记者 申晓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调研中心城市建设时也明确,要深化城市设计,加强整体规划,努力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

为贯彻这一理念,由两江新区党工委和重庆日报联合主办的首届山地城市公园专家市民论坛(下称“论坛”)于2月7日在两江新区管委会举行。来自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以及市民代表共聚一堂,为重庆公园的规划建设、文化铸魂、品位提升建言献策。

重庆城市公园超2000个

两江新区已成“百园之城”

重庆依山而建、临水而居,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近年来,重庆结合自身城市特色,积极在山水上做文章,在园林上下功夫,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数据显示,近年来,重庆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12544.11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9.24%,基本形成山青、水绿、城美的自然生态格局。截至去年9月,重庆有城市公园逾2000个(含社区公园和游园),初步实现了“城在园中,园在城里”。

两江新区则是重庆打造公园城市的“样板间”。

两江新区城市管理局局长周兵表示,两江新区一直按照“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空间格局,不断加快公园建设,努力让广大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以金海湾滨江公园为例。该公园从大竹林片区绵延至礼嘉片区,与蜿蜒流淌的嘉陵江一同绘就了一条天然的滨江风光带。

“包括金海湾滨江公园在内,串联水土、悦来的34公里滨江生态长廊已全线贯通。”周兵表示,这条长廊将两江新区多个公园和沿江带串联在一起,推动两江新区成为山水生态画卷、人文风景珠链、智慧游憩秀带,也让市民享受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2022年,两江新区完成城市公园更新提质、口袋公园、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街头绿地、坡坎崖绿化美化等建设更新项目23个(处),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

如今,两江新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园之城”——已建成公园132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1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0.47%,绿地率34.32%。高品质生活“推窗可见”。

无论是两江新区,还是整个重庆,城市公园的打造还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22年,重庆发布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建设一批大型城市公园、生态公园及游园、体育文化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并实施一批道路绿化和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

到2024年,重庆将实现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大于85%,城市林荫路普及率也要达到85%以上,城区90%以上区域都在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以内。

建公园要“因地制宜”

各有特色“串园成群”

要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有清晰的路径。未来重庆公园该怎么建,需要各方的思考。

“重庆有独特的山水格局和丰富的地形地貌,所以我们在打造公园时,也要因地制宜,建设具有重庆特色的山水共生公园系统。”西南大学景观设计学教授李良在论坛上建议。

比如重庆首个“海绵公园”——悦来会展公园,就是在重庆山地地形﹢海绵城市“高收低用”理念指导下,利用生态透水砖、植草沟代替水泥砖和传统管道,再加以对大量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利用,实现了对周边超过50万平方米区域雨水的调蓄、净化和利用,极大减少了径流污染物排江总量,让公园更灵动、江湾水更清。

李良还认为,城市公园承载了居民大量的活动内容,要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景观也要呈现多样性。

礼仁公园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相关部门在公园建设前的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周边不少居民对田园诗意生活充满向往。于是,公园在种植景观水生植物的同时,特意留出了约80平方米的面积种植水稻,给予市民近距离感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观体验,获得市民的赞许与肯定。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李向北提到,国外有的城市将不同大小、尺度的公园和公共空间串联起来,形成了城市公园带。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产城融合,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两江新区打造“百园之城”时,就参考了李向北提及的理念,建成了以照母山公园群、礼嘉公园群、悦来公园群、滨江公园群、鱼复新城公园群、龙兴新城公园群、水土新城公园群和江北嘴公园群八大公园群。

值得一提的是,两江新区根据鱼复、龙兴、水土三大新城的产业布局,将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和公园建设相结合,初步实现了产城景融合,使这三大新城既是产业聚集区,又是现代城市,还是生态公园。

“在推进八大公园群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建成300多公里的‘两江绿道’,以串联城市公园、生态绿地、商业聚居区和人群居住区。”周兵介绍,这些绿道根据地形因形就势,全程没有梯坎,都是平坦路面或缓坡路面,宽阔的大道上既可骑行,又可漫步,周边鸟语花香,兼具休闲与通勤功能。

集思广益问计于民

公园建设人人参与

建公园,是为了广大市民。在公园建设中,市民有哪些想法?对建成的公园,市民给出怎样的评价?

“百园之城·全民问计”活动征集到市民提出的2000多条建议。论坛上,3位市民代表分享了“最具价值金点子”。

“公园可以打‘文旅牌’。”市民代表丁运时表示,两江新区公园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嘉陵江17公里超长岸线的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优势,打造立体文化旅游景观,带动和促进两江新区全域旅游的开展。

“讲好两江故事,公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市民代表彭廷学建议,让公园成为讲好两江故事的靓丽名片,同时建立开放机制和活动体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公园。

“可玩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市民代表柯桔建议,两江新区下一步可以增加戏水公园、时尚运动公园等主题公园,既满足市民消暑纳凉需求,又扩大文化体育影响力。

“这些金点子凝聚了市民智慧,体现了大家对两江新区公园的热爱和认可。”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戴伶表示,通过全民问计活动,可以促进全民参与,在公园打造中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综合素养,这一方式值得推广。

“借助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公园还可以更智慧。”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执行院长唐剑晖建议,应从公园的智能化监控、智能化交互、智能化清洁等入手,提升公园智能化程度,更好地实现“城在山水间、人在公园中”的高品质生活。

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院长黄建建议,继续发挥两江新区公园建设在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找准绿色空间价值转化的切入点,探索公园多维价值实现的方法路径。

“城市公园与每位市民息息相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马岱良表示,城市公园是高楼耸立中的“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是市民转身就能亲近自然、拥抱绿色的绝好去处。

他建议一是坚持培根铸魂,建设文化之园。将文化事业发展与建设高品质公园城市深度融合,促进城市公园与文化资源有机融合。

二是坚持贴近生活,建设文明之园。发挥好公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涵养上的重要阵地作用,组织开展游园引导、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引导人们牢固树立爱绿护绿意识,自觉维护文明游园环境。

三是坚持深度融合,建设文旅之园。要立足可视、可感、可及,坚持可进入、可参与、可互动,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培育“开放式公园﹢街区”新消费场景,切实让好生态带来好生意、新场景带火新消费。

四是坚持引领发展,建设文创之园。两江新区作为智慧之城、创新之城,可以依托创新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公园,引入一批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文创产业,促进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推动构建“创新策源”功能支撑下的绿色动力体系。

短评>>>

人民公园人民建 建好公园为人民

记者 陈钧

城市公园是林立高楼中的“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是人们转身就能亲近自然、拥抱绿色的绝好去处。还绿于民,让“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大力推进城市公园建设,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近年来,我国各地持续推进城市公园建设,类型不同、功能多样的各类公园,让城市更美丽,也更绿色、更宜居。截至去年9月,重庆建成城市公园逾2000个,初步实现“城在园中,园在城里”。

一个城市,公园建得怎么样,数量仅是衡量标准之一。更重要的是倾听公园使用者的意见,问问城市居民公园好不好。建设城市公园的初衷,就是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机融合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不断实现人们心中的绿色生态幸福生活图景。

城市公园建设应触手可及、全民共享。通过增加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等触手可及的城市公园,让居民们感受到“微幸福”就在身边。城市公园建设应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通过城市公园布局与城市规划密切结合,让居民们感受到重庆山水之城的宜居之美。城市公园建设应久久为功,共同参与。通过共建共享的协同治理格局,让居民们感受到城市公园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可为,让“人民公园人民建,建好公园为人民”的理念深入民心。

市民金点子>>>

公园交通

网友“胡加勇”建议,在距离较近的公园之间开通接驳车,尤其是在具备条件的路段开通无人驾驶车辆,既方便转场,又能让市民感受大数据智能化。

网友“程老师”建议,两江新区可通过技术手段推出“智慧停车”,即采取类似医院预约挂号的形式,提高停车位使用效率;增加推荐服务功能,当某公园停车位紧张时,可以推荐附近公园,满足市民游园需求。

便民设施

网友“唐胜男”反映,冬天气温低,从家里到公园需要穿得多,在公园跑步的时候脱下的厚外套不知道放在哪里,希望公园里面可以设置储物柜。

网友“刘玥”建议,完善公园母婴室的各种设施,配备插座、温奶器、尿布台、适合喂奶的桌椅、能够出热水的台盆等。

其他需求

网友“陈舒平”和“蔡潼”提议,在公园内和周边设置智能售卖机和餐饮店,可以将两江新区内的景点、知名企业及拳头产品设计在纪念章、食品、玩具上售卖,提高相关产品知名度。

网友“闫佳良”提到,重庆雨水较多,建议给公园内的公共篮球场加盖雨棚。(记者 申晓佳 杨骏整理)

他山之石>>>

城市中的“翡翠项链”——波士顿公园系统

波士顿公园系统诞生于19世纪的美国波士顿,由有“现代景观设计之父”之称的奥姆斯特德设计。

波士顿公园系统以河流等为纽带,利用开阔的原生绿地,将9个公园连成一条约16公里长的景观带,每一个公园都如同绿色明珠,因此整个公园系统又被称为“翡翠项链”。它将城市文明与自然肌理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城市商业区、文体休闲场所、历史文化遗址等与公园绿地通过线性廊道有机连接起来,使公园与城市共同形成开放的和谐整体。

在城市中感受矿业文化——香港马鞍山公园

马鞍山公园位于中国香港新界沙田区马鞍山,占地约5.5公顷,位于海边,于1998年8月开放。公园内有儿童游乐场、健身缓跑道,还有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器材等,各个年龄段的游览者既可欣赏海景,又能休闲健身,享受欢乐的亲子时光。

马鞍山公园浓厚的矿业文化极具特点。公园内设置有采矿历史展览,展示矿石标本、采矿设备等。人们在游览公园的同时,也能了解马鞍山的采矿历史。(记者 申晓佳 杨骏整理)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