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向太空!重庆大学牵头建设我国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2月7日,教育部·重庆市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建设方案研讨会在重庆大学举行。

征途向太空!重庆大学牵头建设我国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来源:2023-02-08
会议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秦思思 摄
会议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秦思思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秦思思)看过电影《流浪地球2》的人一定都对其中的“太空电梯”印象深刻。记者从重庆大学了解到,这项构想已经在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任务中,并已经完成概念设计。

2月7日,教育部·重庆市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建设方案研讨会在重庆大学举行,戚发轫院士、朱广生院士、周志成院士等十余位院士在内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据了解,作为依托重庆大学建设的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已经参与了我国“探月工程”等多项科研项目,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与重庆市共同建设“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由重庆大学牵头,将聚焦深空探测前沿科学和技术重大问题与需求,培养科研人才队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

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协同创新中心方案建设,指导完善方案,为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发展献计献策。与会专家建议,中心要瞄准国家空间科学发展的战略规划,突出重点,发挥高校学科全综合交叉、年轻师生多创新能力和活力强、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广泛等优势,通过科学目标牵引,开展原创性研究,做好基础的科学和技术贡献,为国家甚至世界深空探测提供更好的技术、人才等支撑。

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谢更新教授表示,中心将主要聚焦太空太阳能电站、深空极端环境下基础科学、地外生态系统、太空天梯等重要需求与方向任务,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动成果落地。将组织来自俄罗斯、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际科学家攻坚克难,吸引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围绕人类共同的深空探测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题和重大需求与任务,打造世界深空探测国际合作平台,探索有组织科研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体制。在4年周期里,打造深空探测领域“产、学、研、用”创新链,推动成果落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

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秦思思 摄
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秦思思 摄

以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电梯为例,这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构想,已经在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任务中,并已经完成概念设计。谢更新介绍,他们设计的多段式可重构“太空天梯”由近地天梯子系统、太空天梯子系统、近月天梯子系统组成,具有双向载运、太空资源开发与利用、太空旅游、太空服务站等功能,因为创意新颖、造价可控和功能多样被列入的国家月球探测储备方案。

“要实现这一构想,不仅需要机械、环境、控制、力学、材料等学科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在基础研究和技术上进行攻关,也需要开展验证性试验。”谢更新透露,他们将利用重庆的地理特点,在天坑开展千米级天梯验证技术初步方案,在洞穴中地外可控生态系统地面验证实验,开展模拟地外星球人类生存实验与研究,为长期地外星球载人探测任务提供技术储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征途向太空!重庆大学牵头建设我国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2023-02-08 12:33:44 来源:
会议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秦思思 摄
会议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秦思思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秦思思)看过电影《流浪地球2》的人一定都对其中的“太空电梯”印象深刻。记者从重庆大学了解到,这项构想已经在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任务中,并已经完成概念设计。

2月7日,教育部·重庆市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建设方案研讨会在重庆大学举行,戚发轫院士、朱广生院士、周志成院士等十余位院士在内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据了解,作为依托重庆大学建设的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已经参与了我国“探月工程”等多项科研项目,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与重庆市共同建设“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由重庆大学牵头,将聚焦深空探测前沿科学和技术重大问题与需求,培养科研人才队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

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协同创新中心方案建设,指导完善方案,为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发展献计献策。与会专家建议,中心要瞄准国家空间科学发展的战略规划,突出重点,发挥高校学科全综合交叉、年轻师生多创新能力和活力强、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广泛等优势,通过科学目标牵引,开展原创性研究,做好基础的科学和技术贡献,为国家甚至世界深空探测提供更好的技术、人才等支撑。

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谢更新教授表示,中心将主要聚焦太空太阳能电站、深空极端环境下基础科学、地外生态系统、太空天梯等重要需求与方向任务,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动成果落地。将组织来自俄罗斯、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际科学家攻坚克难,吸引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围绕人类共同的深空探测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题和重大需求与任务,打造世界深空探测国际合作平台,探索有组织科研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体制。在4年周期里,打造深空探测领域“产、学、研、用”创新链,推动成果落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

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秦思思 摄
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秦思思 摄

以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电梯为例,这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构想,已经在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任务中,并已经完成概念设计。谢更新介绍,他们设计的多段式可重构“太空天梯”由近地天梯子系统、太空天梯子系统、近月天梯子系统组成,具有双向载运、太空资源开发与利用、太空旅游、太空服务站等功能,因为创意新颖、造价可控和功能多样被列入的国家月球探测储备方案。

“要实现这一构想,不仅需要机械、环境、控制、力学、材料等学科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在基础研究和技术上进行攻关,也需要开展验证性试验。”谢更新透露,他们将利用重庆的地理特点,在天坑开展千米级天梯验证技术初步方案,在洞穴中地外可控生态系统地面验证实验,开展模拟地外星球人类生存实验与研究,为长期地外星球载人探测任务提供技术储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