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朋友圈“信用修复”蒙蔽双眼!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我国社会诚信意识显著提升,诚信氛围日益浓厚。特别是失信惩戒制度的广泛适用,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了强有力的威慑和惩戒效能,“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促进并强化了各类信用主体守信践诺的意识。

莫让朋友圈“信用修复”蒙蔽双眼!

来源:经济日报2023-02-13

“最新征信修复文件发布,可以贷款买房买车了”“有失信行为,还钱后3个工作日就可恢复”……近日,有关“信用修复”的消息在朋友圈里疯传,引发广泛关注。

确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前不久发布了《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对信用信息修复的方式方法、协同联动、监督管理与诚信教育等作出细化规定,并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不过,联想到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官宣“‘征信修复’骗局不可信”“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等说法,让很多人犯了嘀咕:究竟该听谁的?

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擅自修改、删除信用报告上真实、准确的征信信息。如果在征信数据上出现错误、遗漏时,就可以提起征信异议进行更正。换言之,征信不存在修复这一说,只能对征信数据进行纠错更正。

“信用修复”主要针对的是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其对失信行为进行整改后,向相关部门提出信用修复申请,经核实认定后,政府相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不再展示其失信记录。简单地说,就是“信用修复”并不针对个人开展业务。

“征信”与“信用”有交集,但二者之间并不能画等号。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不当利益,人为偷换了“征信修复”与“信用修复”的概念,利用信息主体对征信法规政策不了解、急于删除个人不良征信信息的心理,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事实上,所谓的“征信修复”不仅达不到删除不良信息的目的,还会给信息主体带来信息安全隐患,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存在较大法律风险。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近年来,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我国社会诚信意识显著提升,诚信氛围日益浓厚。特别是失信惩戒制度的广泛适用,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了强有力的威慑和惩戒效能,“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促进并强化了各类信用主体守信践诺的意识。

失信惩戒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社会信用生态的良好发展,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当信用主体主动纠正其失信行为后,理应通过信用修复机制恢复其信用,使其重塑信用回归社会。这也是上述《办法》实施的目的所在,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原则导向和正面激励的价值遵循。

近些年来,我国对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十分重视。自2019年以来,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出台了多个部门规章,对信用修复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从实际效果看,这些政策举措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信用修复机制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此次《办法》的出台,及时回应了信用信息修复的现实需求,不仅保障了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及时更新信用主体信用信息,对推动信用立法、促进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大家关注的个人征信问题,不论是中国人民银行,还是各类金融机构,都提供免费、畅通的维权服务。如果信息主体认为信用报告上的个人信息存在错误、遗漏,就可以直接找到金融机构办理征信异议,申请更正错误数据,或者前往当地人民银行办理,千万不要被五花八门的信用修复骗局所忽悠。

(顾阳)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莫让朋友圈“信用修复”蒙蔽双眼!

2023-02-13 05:06:23 来源:

“最新征信修复文件发布,可以贷款买房买车了”“有失信行为,还钱后3个工作日就可恢复”……近日,有关“信用修复”的消息在朋友圈里疯传,引发广泛关注。

确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前不久发布了《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对信用信息修复的方式方法、协同联动、监督管理与诚信教育等作出细化规定,并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不过,联想到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官宣“‘征信修复’骗局不可信”“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等说法,让很多人犯了嘀咕:究竟该听谁的?

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擅自修改、删除信用报告上真实、准确的征信信息。如果在征信数据上出现错误、遗漏时,就可以提起征信异议进行更正。换言之,征信不存在修复这一说,只能对征信数据进行纠错更正。

“信用修复”主要针对的是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其对失信行为进行整改后,向相关部门提出信用修复申请,经核实认定后,政府相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不再展示其失信记录。简单地说,就是“信用修复”并不针对个人开展业务。

“征信”与“信用”有交集,但二者之间并不能画等号。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不当利益,人为偷换了“征信修复”与“信用修复”的概念,利用信息主体对征信法规政策不了解、急于删除个人不良征信信息的心理,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事实上,所谓的“征信修复”不仅达不到删除不良信息的目的,还会给信息主体带来信息安全隐患,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存在较大法律风险。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近年来,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我国社会诚信意识显著提升,诚信氛围日益浓厚。特别是失信惩戒制度的广泛适用,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了强有力的威慑和惩戒效能,“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促进并强化了各类信用主体守信践诺的意识。

失信惩戒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社会信用生态的良好发展,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当信用主体主动纠正其失信行为后,理应通过信用修复机制恢复其信用,使其重塑信用回归社会。这也是上述《办法》实施的目的所在,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原则导向和正面激励的价值遵循。

近些年来,我国对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十分重视。自2019年以来,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出台了多个部门规章,对信用修复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从实际效果看,这些政策举措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信用修复机制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此次《办法》的出台,及时回应了信用信息修复的现实需求,不仅保障了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及时更新信用主体信用信息,对推动信用立法、促进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大家关注的个人征信问题,不论是中国人民银行,还是各类金融机构,都提供免费、畅通的维权服务。如果信息主体认为信用报告上的个人信息存在错误、遗漏,就可以直接找到金融机构办理征信异议,申请更正错误数据,或者前往当地人民银行办理,千万不要被五花八门的信用修复骗局所忽悠。

(顾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诗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