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赛事6年办了34届 家长和学校都该醒醒了

山寨赛事6年办了34届 家长和学校都该醒醒了

来源:光明网2023-02-12

作者:任然

“有没有什么‘含金量’高的作文比赛?”最近北京家长杨清(化名)在某家长群提问,有人给他发来了“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团购链接,并称“团这个直接进省决赛”,群里还有家长晒出了获奖证书。“丰富三科简历”“为小升初助力”……看到代报名机构对比赛的介绍时杨清有些心动。但随后在网络上搜索到的相关信息,却让他对比赛的合规性产生质疑,并投诉至北京12345平台。一投诉才发现,这个比赛根本不在教育部公布的名单里,其套路被多家媒体曝光过,主办方法定代表人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然而尽管如此,这项竞赛6年里竟办了34次。

这简直就是黑色幽默。

从常理推测,很多家长容易被这样的山寨赛事“割韭菜”,可能是因为被赛事名称所迷惑。像“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含金量十足,但实际上,要识别这类赛事的“真身”未必有那么难。要知道,一个真正正规的比赛不可能在网络上团购进省决赛的资格。退一步言之,花钱直接进决赛,这样的评选和竞赛对孩子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呢?一定程度上说,一些家长可能明知道有被骗风险也不惜掏钱给孩子报名,说到底还是教育焦虑下的盲目跟风,让人失去了该有的清醒。

因此,这样一种荒诞现象的公开上演,不仅是提醒社会,“割韭菜”的赛事可能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多,也应该给一些家长的盲从和对教育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敲响警钟。家长但凡清醒一点,类似的山寨赛事也不可能如此有市场。

当然,一些家长的“非理性”背后,可能也的确存在着“理性”的成分。尽管教育部已重申,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不得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但还是有学校对于有证书的孩子在招生时会给予或暗或明的区别对待——甚至,这些证书的山寨与否都不那么重要。对这样一种现象,显然还需要监管部门对各级学校的招生环节有更得力的规范。而明知道是山寨赛事,部分家长也会不惜掏钱让孩子“贴金”,这也提醒更多的学校,不应该再迷信形形色色的证书对于孩子综合素质的认定效力。

实际上,一个早就被揭穿的山寨赛事,能够在过去这么多年禁而难绝,吸引很多家长买单,甚至一些学校也未能发现问题,这也揭露了当前社会教育生态中的某种值得警惕的虚伪的“共谋”:山寨机构“假装”办赛,一些家长“假装”相信并买单,部分学校也“假装”默认有证书就代表更好,由此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它不仅带来了不必要的教育资源和精力的浪费,增加教育“内卷”,也让社会的教育氛围变得更加功利化。

要走出上述怪圈,当然需要很多努力。比如,继续强化对教育竞赛的规范力度,不仅要公布正规赛事的白名单,也要对一些突出的“黑赛事”加强风险提示,并采取更为主动的治理行动。但无论怎么做,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集体觉醒,都是绕不开的一环。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山寨赛事6年办了34届 家长和学校都该醒醒了

2023-02-12 06:30:28 来源:

作者:任然

“有没有什么‘含金量’高的作文比赛?”最近北京家长杨清(化名)在某家长群提问,有人给他发来了“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团购链接,并称“团这个直接进省决赛”,群里还有家长晒出了获奖证书。“丰富三科简历”“为小升初助力”……看到代报名机构对比赛的介绍时杨清有些心动。但随后在网络上搜索到的相关信息,却让他对比赛的合规性产生质疑,并投诉至北京12345平台。一投诉才发现,这个比赛根本不在教育部公布的名单里,其套路被多家媒体曝光过,主办方法定代表人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然而尽管如此,这项竞赛6年里竟办了34次。

这简直就是黑色幽默。

从常理推测,很多家长容易被这样的山寨赛事“割韭菜”,可能是因为被赛事名称所迷惑。像“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含金量十足,但实际上,要识别这类赛事的“真身”未必有那么难。要知道,一个真正正规的比赛不可能在网络上团购进省决赛的资格。退一步言之,花钱直接进决赛,这样的评选和竞赛对孩子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呢?一定程度上说,一些家长可能明知道有被骗风险也不惜掏钱给孩子报名,说到底还是教育焦虑下的盲目跟风,让人失去了该有的清醒。

因此,这样一种荒诞现象的公开上演,不仅是提醒社会,“割韭菜”的赛事可能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多,也应该给一些家长的盲从和对教育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敲响警钟。家长但凡清醒一点,类似的山寨赛事也不可能如此有市场。

当然,一些家长的“非理性”背后,可能也的确存在着“理性”的成分。尽管教育部已重申,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不得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但还是有学校对于有证书的孩子在招生时会给予或暗或明的区别对待——甚至,这些证书的山寨与否都不那么重要。对这样一种现象,显然还需要监管部门对各级学校的招生环节有更得力的规范。而明知道是山寨赛事,部分家长也会不惜掏钱让孩子“贴金”,这也提醒更多的学校,不应该再迷信形形色色的证书对于孩子综合素质的认定效力。

实际上,一个早就被揭穿的山寨赛事,能够在过去这么多年禁而难绝,吸引很多家长买单,甚至一些学校也未能发现问题,这也揭露了当前社会教育生态中的某种值得警惕的虚伪的“共谋”:山寨机构“假装”办赛,一些家长“假装”相信并买单,部分学校也“假装”默认有证书就代表更好,由此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它不仅带来了不必要的教育资源和精力的浪费,增加教育“内卷”,也让社会的教育氛围变得更加功利化。

要走出上述怪圈,当然需要很多努力。比如,继续强化对教育竞赛的规范力度,不仅要公布正规赛事的白名单,也要对一些突出的“黑赛事”加强风险提示,并采取更为主动的治理行动。但无论怎么做,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集体觉醒,都是绕不开的一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潘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