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重庆科技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启动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重庆科技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启动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2-11
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审查会。郭晓彤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郭晓彤)2月10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海上稠油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发生机理及在储层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启动暨实施方案审查会在重庆科技学院召开。

会上,中国工程院周守为院士、李阳院士、谢玉洪院士和多位知名教授组成专家组,与项目组科技人员共同深入研讨“海上稠油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发生机理及在储层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的实施方案。项目启动会由重庆科技学院校长赵明阶教授主持,实施方案审查会由周守为院士主持。

中国工程院周守为院士主持实施方案审查会。郭晓彤摄
中国工程院李阳院士发言。郭晓彤摄
中国工程院谢玉洪院士发言。郭晓彤摄

乘着“四个面向”的东风 实现“零”的突破

近年来,重庆科技学院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等“四个面向”的要求,大力开展科技创新。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获批数量从2020年的9项,增至2022年的23项,增幅达156%,居重庆市属高校前列。其中,2022年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海上稠油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发生机理及在储层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实现了学校牵头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零”的突破。

据了解,“海上稠油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发生机理及在储层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由重庆科技学院与中海油研究总院合作攻关。双方将聚合科研力量,共同发挥项目、技术、平台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资源,聚焦关键领域的核心问题,加快实现“瓶颈”技术突破,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互利共赢。

项目研究成果预期将为“海上稠油注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热采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关键理论基础,对提高我国海上稠油动用程度和最终采收率、提升我国石油资源自我保障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废水入地变“宝藏” 让“稠油”不再是“愁油”

目前,全球已进入常规油气稳定生产、非常规油气快速开发阶段。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指重稠油、超重油、深层页岩油气等,全球70%的石油资源属于稠油,其特点是粘度大、凝点高、流动性差。

技术人员曾这样描述地层深处的稠油:“就像蜂蜜一般,附着在油管和抽油杆上,要用刀子刮才能剥离。”因此,稠油的开发对采油技术和流程处理都提出了极高要求,是业界公认的世界级难题。

2013年,重庆科技学院聘请周守为院士为学校与中海油联合共建的重稠油/油砂热采及GAGD实验室建设总顾问,带领团队发展。2014年9月,周守为院士提出:利用超临界水和含油废水等反应生成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变废水等为“燃料”。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将“超临界”这一概念用于石油资源的开发。

“我们发现,当把一定比例的油和水混合后,他们在超临界的状态下能够产生60%左右的可燃性气体。”周守为院士说,“这预示着我们可以用较少的燃料产生较高的热量,再将热量注入地下实现稠油的顺利采出。”

这概念一经提出,中海油研究总院便与重庆科技学院合作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大型物理模拟装置——“大三维”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开采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该装置内部温度可达到425摄氏度,内部压力达到35兆帕,可模拟不同类型的油藏热采驱油机理等。

目前,该装置获得了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学院已于2022年6月申请立项建设“非常规油气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了这些前期经验的加持,重庆科技学院在与诸多“985”“211”高校同台竞技后脱颖而出,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

在项目实施方案审查会上,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非常规油气开发研究院院长戚志林教授表示,希望通过研究,揭示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发生机理及在储层中的作用机制,为海上稠油注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热采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提供关键理论基础,最终攻破世界级难题。

专家组围绕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充分肯定了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并认为该项目对提高我国海上稠油动用程度和最终采收率、提升我国石油资源自我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重庆科技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启动

2023-02-11 20:10:59 来源:
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审查会。郭晓彤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郭晓彤)2月10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海上稠油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发生机理及在储层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启动暨实施方案审查会在重庆科技学院召开。

会上,中国工程院周守为院士、李阳院士、谢玉洪院士和多位知名教授组成专家组,与项目组科技人员共同深入研讨“海上稠油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发生机理及在储层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的实施方案。项目启动会由重庆科技学院校长赵明阶教授主持,实施方案审查会由周守为院士主持。

中国工程院周守为院士主持实施方案审查会。郭晓彤摄
中国工程院李阳院士发言。郭晓彤摄
中国工程院谢玉洪院士发言。郭晓彤摄

乘着“四个面向”的东风 实现“零”的突破

近年来,重庆科技学院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等“四个面向”的要求,大力开展科技创新。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获批数量从2020年的9项,增至2022年的23项,增幅达156%,居重庆市属高校前列。其中,2022年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海上稠油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发生机理及在储层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实现了学校牵头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零”的突破。

据了解,“海上稠油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发生机理及在储层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由重庆科技学院与中海油研究总院合作攻关。双方将聚合科研力量,共同发挥项目、技术、平台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资源,聚焦关键领域的核心问题,加快实现“瓶颈”技术突破,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互利共赢。

项目研究成果预期将为“海上稠油注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热采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关键理论基础,对提高我国海上稠油动用程度和最终采收率、提升我国石油资源自我保障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废水入地变“宝藏” 让“稠油”不再是“愁油”

目前,全球已进入常规油气稳定生产、非常规油气快速开发阶段。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指重稠油、超重油、深层页岩油气等,全球70%的石油资源属于稠油,其特点是粘度大、凝点高、流动性差。

技术人员曾这样描述地层深处的稠油:“就像蜂蜜一般,附着在油管和抽油杆上,要用刀子刮才能剥离。”因此,稠油的开发对采油技术和流程处理都提出了极高要求,是业界公认的世界级难题。

2013年,重庆科技学院聘请周守为院士为学校与中海油联合共建的重稠油/油砂热采及GAGD实验室建设总顾问,带领团队发展。2014年9月,周守为院士提出:利用超临界水和含油废水等反应生成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变废水等为“燃料”。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将“超临界”这一概念用于石油资源的开发。

“我们发现,当把一定比例的油和水混合后,他们在超临界的状态下能够产生60%左右的可燃性气体。”周守为院士说,“这预示着我们可以用较少的燃料产生较高的热量,再将热量注入地下实现稠油的顺利采出。”

这概念一经提出,中海油研究总院便与重庆科技学院合作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大型物理模拟装置——“大三维”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开采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该装置内部温度可达到425摄氏度,内部压力达到35兆帕,可模拟不同类型的油藏热采驱油机理等。

目前,该装置获得了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学院已于2022年6月申请立项建设“非常规油气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了这些前期经验的加持,重庆科技学院在与诸多“985”“211”高校同台竞技后脱颖而出,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

在项目实施方案审查会上,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非常规油气开发研究院院长戚志林教授表示,希望通过研究,揭示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发生机理及在储层中的作用机制,为海上稠油注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热采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提供关键理论基础,最终攻破世界级难题。

专家组围绕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充分肯定了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并认为该项目对提高我国海上稠油动用程度和最终采收率、提升我国石油资源自我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肖启术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