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天文派出所推出“错时工作法”,实现居民下班民警上班——
零时差排忧解难 零距离服务居民
“错时工作制法”究竟是如何实施的,又改变了什么,记者来到天文派出所一探究竟。

南岸区天文派出所推出“错时工作法”,实现居民下班民警上班——
零时差排忧解难 零距离服务居民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3-02-13

“以前下班回来难得看到一次民警,现在经常能看到……”2月8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南岸区城南家园公租房小区一组团采访时,住在该小区的市民陈鹏感慨道。

让陈鹏发出如此感慨的是天文派出所的一项制度改革。从去年3月开始,天文派出所推出“错时工作法”,安排民警轮流在居民下班回到小区后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民警和居民的联系更多了,居民对社区民警也越来越熟悉。

“错时工作制法”究竟是如何实施的,又改变了什么,记者来到天文派出所一探究竟。

“居民下班,民警下班”,导致社区民警工作“受阻”

社区警务工作,要的就是民警对自己社区“如数家珍”。

天文派出所警长陈定军说,城南家园小区是我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区,有近10万人在此居住。整个小区的人员变动也很频繁,每年可能要换四分之一的居民。这给社区民警开展警务工作带来了难度。仅是得知居民变更后上门走访,社区民警都有些应付不过来。此外,人员流动性大,也带来了一系列治安问题,“邻里矛盾、打架斗殴等社会治安问题突出。”

“人员流动性大,民警需要更多的入户走访宣传。”陈定军坦言,可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那就是“居民上班,民警上班,居民下班,民警下班。”

陈定军说,城南家园小区的居民虽然多,但是白天他们大多数都要外出务工,待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我们入户走访时,根本见不到正主,有时候搜集一户信息,要跑很多趟,居民还不乐意。”

2022年1月,陈伟到天文派出所担任所长时,就发现所里对城南家园小区的人口基数“摸不清”“吃不透”。

“我们分析,一方面是小区人口多、流动性大,另一方面是社区民警开展工作较困难。”在陈伟看来,民警与群众接触,分为警务性接触和非警务性接触。所谓警务性接触,是指居民有需求,找到民警,例如办理证件,或报警求助等。非警务性接触,是指让群众看到警察,感受到警察就在自己身边。“要与群众拉近关系,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需要更多非警务性接触。”

为了社区民警更好地开展工作,也为了促使民警更多与群众进行非警务性接触,天文派出所从去年3月开始,决定在城南家园小区实施“错时工作法”。

由陌生到熟悉,错时“上班”拉近了警民距离

所谓“错时工作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居民下班后,民警才上班。说起来很简单,可做起来并不简单。

“社区民警的主要工作就是入户走访、登记人员信息、进行法治宣传等,要是居民不在家,那对工作开展肯定会有影响。”陈定军说,“错时工作法”实施后,每天晚上6点半到9点半,所里轮流安排社区民警与辅警一起去小区里巡逻走访,风雨无阻。

任何一项制度改革都并非一帆风顺。陈伟坦言,刚开始实施时,部分民警习惯了“早九晚五”作息时间,感觉很不适应,有抵触情绪。

“虽然有抵触,但我们还是继续推动下去,为群众服务不是一句口号,我们应该将方便留给群众,将困难留给自己。”陈伟说,派出所调整了部分民警工作,挑选了一些思想素质过硬,擅长与群众打交道的民警担任城南家园小区的社区民警。所里还通过组织谈话、私下谈心、强调工作纪律等方式,加强与民警的交流沟通,帮助民警克服畏难情绪。

该措施实施1个多月后,效果初显。“有一次,一个居民对我说‘在这住了10年了,我第一次认到社区民警’,这让我颇有感触。”陈定军说,“错时工作法”让社区民警与居民打交道更多,能够更多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去年8月的一个晚上,陈定军和同事与往常一样,来到小区里入户走访,在走访一户居民时,发现一名女子的身份信息无法核实。

“她没有身份证,我们也没查到她的户籍。”陈定军询问后得知,女子姓万,河南人,20多年前因和家人发生矛盾,冲动之下离家出走至今,“她说害怕家人责怪,觉得难以面对家人,虽然想回家却不敢回。”

陈定军当即决定帮她找到亲人,化解纠纷。经过多方辗转,陈定军找到了万女士的户籍信息,却发现河南的家人因多年寻找未果,认为万女士已经去世,遂在老家将其户口注销了。最终,在当地派出所协助下,陈定军与其家人取得了联系,再通过双方视频取得了谅解,促使万女士成功返乡见到了阔别20多年的亲人。

将动员更多力量,形成社会治理“合力”

记者随陈定军在城南家园公租房小区一组团走访时,不时有居民来与陈定军打招呼。陈定军开心地说:“这与以前完全不一样,能够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居民李亮表示,他2013年搬来该小区,前些年几乎没见过社区民警,现在见得多了,自然也有印象,“虽然目前没什么需要找警察的,但我知道,警察就在我身边,哪天需要求助时能找到他们就够了。”

“错时工作法”真正实现了让社区民警更多“扎根”基层社区,更多地与群众打交道,拉近了社区民警和社区居民的距离。

“错时工作法”试点运行仅1年,陈伟有了更多的想法。

“此前我们只在城南家园小区实行,今年我们打算推广到派出所辖区的每一个社区。”陈伟说,让更多警力下沉基层,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消除矛盾源头,是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公安基层治理水平的需要,“错时工作法”给了民警更多与居民接触的机会,值得推广。

陈伟认为,基层社会治理也需要多方合力共抓共建。许多社区工作的开展,也存在“政府下班,居民下班”的问题,因此“错时工作法”同样对社区工作等有帮助,“今年我们想联合社区等更多综治力量共同为老百姓服务。”

此外,陈伟表示,基层治理也离不开居民自治,因此他还准备发动小区内的党员力量和社会治理积极分子,与民警一起共同走访巡逻,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共同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

重庆日报记者 周松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南岸区天文派出所推出“错时工作法”,实现居民下班民警上班——
零时差排忧解难 零距离服务居民

2023-02-13 07:05:10 来源:

“以前下班回来难得看到一次民警,现在经常能看到……”2月8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南岸区城南家园公租房小区一组团采访时,住在该小区的市民陈鹏感慨道。

让陈鹏发出如此感慨的是天文派出所的一项制度改革。从去年3月开始,天文派出所推出“错时工作法”,安排民警轮流在居民下班回到小区后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民警和居民的联系更多了,居民对社区民警也越来越熟悉。

“错时工作制法”究竟是如何实施的,又改变了什么,记者来到天文派出所一探究竟。

“居民下班,民警下班”,导致社区民警工作“受阻”

社区警务工作,要的就是民警对自己社区“如数家珍”。

天文派出所警长陈定军说,城南家园小区是我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区,有近10万人在此居住。整个小区的人员变动也很频繁,每年可能要换四分之一的居民。这给社区民警开展警务工作带来了难度。仅是得知居民变更后上门走访,社区民警都有些应付不过来。此外,人员流动性大,也带来了一系列治安问题,“邻里矛盾、打架斗殴等社会治安问题突出。”

“人员流动性大,民警需要更多的入户走访宣传。”陈定军坦言,可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那就是“居民上班,民警上班,居民下班,民警下班。”

陈定军说,城南家园小区的居民虽然多,但是白天他们大多数都要外出务工,待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我们入户走访时,根本见不到正主,有时候搜集一户信息,要跑很多趟,居民还不乐意。”

2022年1月,陈伟到天文派出所担任所长时,就发现所里对城南家园小区的人口基数“摸不清”“吃不透”。

“我们分析,一方面是小区人口多、流动性大,另一方面是社区民警开展工作较困难。”在陈伟看来,民警与群众接触,分为警务性接触和非警务性接触。所谓警务性接触,是指居民有需求,找到民警,例如办理证件,或报警求助等。非警务性接触,是指让群众看到警察,感受到警察就在自己身边。“要与群众拉近关系,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需要更多非警务性接触。”

为了社区民警更好地开展工作,也为了促使民警更多与群众进行非警务性接触,天文派出所从去年3月开始,决定在城南家园小区实施“错时工作法”。

由陌生到熟悉,错时“上班”拉近了警民距离

所谓“错时工作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居民下班后,民警才上班。说起来很简单,可做起来并不简单。

“社区民警的主要工作就是入户走访、登记人员信息、进行法治宣传等,要是居民不在家,那对工作开展肯定会有影响。”陈定军说,“错时工作法”实施后,每天晚上6点半到9点半,所里轮流安排社区民警与辅警一起去小区里巡逻走访,风雨无阻。

任何一项制度改革都并非一帆风顺。陈伟坦言,刚开始实施时,部分民警习惯了“早九晚五”作息时间,感觉很不适应,有抵触情绪。

“虽然有抵触,但我们还是继续推动下去,为群众服务不是一句口号,我们应该将方便留给群众,将困难留给自己。”陈伟说,派出所调整了部分民警工作,挑选了一些思想素质过硬,擅长与群众打交道的民警担任城南家园小区的社区民警。所里还通过组织谈话、私下谈心、强调工作纪律等方式,加强与民警的交流沟通,帮助民警克服畏难情绪。

该措施实施1个多月后,效果初显。“有一次,一个居民对我说‘在这住了10年了,我第一次认到社区民警’,这让我颇有感触。”陈定军说,“错时工作法”让社区民警与居民打交道更多,能够更多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去年8月的一个晚上,陈定军和同事与往常一样,来到小区里入户走访,在走访一户居民时,发现一名女子的身份信息无法核实。

“她没有身份证,我们也没查到她的户籍。”陈定军询问后得知,女子姓万,河南人,20多年前因和家人发生矛盾,冲动之下离家出走至今,“她说害怕家人责怪,觉得难以面对家人,虽然想回家却不敢回。”

陈定军当即决定帮她找到亲人,化解纠纷。经过多方辗转,陈定军找到了万女士的户籍信息,却发现河南的家人因多年寻找未果,认为万女士已经去世,遂在老家将其户口注销了。最终,在当地派出所协助下,陈定军与其家人取得了联系,再通过双方视频取得了谅解,促使万女士成功返乡见到了阔别20多年的亲人。

将动员更多力量,形成社会治理“合力”

记者随陈定军在城南家园公租房小区一组团走访时,不时有居民来与陈定军打招呼。陈定军开心地说:“这与以前完全不一样,能够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居民李亮表示,他2013年搬来该小区,前些年几乎没见过社区民警,现在见得多了,自然也有印象,“虽然目前没什么需要找警察的,但我知道,警察就在我身边,哪天需要求助时能找到他们就够了。”

“错时工作法”真正实现了让社区民警更多“扎根”基层社区,更多地与群众打交道,拉近了社区民警和社区居民的距离。

“错时工作法”试点运行仅1年,陈伟有了更多的想法。

“此前我们只在城南家园小区实行,今年我们打算推广到派出所辖区的每一个社区。”陈伟说,让更多警力下沉基层,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消除矛盾源头,是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公安基层治理水平的需要,“错时工作法”给了民警更多与居民接触的机会,值得推广。

陈伟认为,基层社会治理也需要多方合力共抓共建。许多社区工作的开展,也存在“政府下班,居民下班”的问题,因此“错时工作法”同样对社区工作等有帮助,“今年我们想联合社区等更多综治力量共同为老百姓服务。”

此外,陈伟表示,基层治理也离不开居民自治,因此他还准备发动小区内的党员力量和社会治理积极分子,与民警一起共同走访巡逻,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共同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

重庆日报记者 周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