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和水平
张北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是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因此,统筹推进文化传播,提升传播能力和水平,真实、立体、全面展示中国形象,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守牢传播立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更是文化传播的历史责任。我们只有坚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通过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使先进的思想文化牢牢根植中国大地。通过加强文化传播的全局性谋划,着力增强文化传播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实现国内和国际相统筹、问题导向和实现目标相统一,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文化传播体系,才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形成国家文化繁荣的动人图景。
彰显文化特色。“内容为王”是传播的基础,唯有体现个性、具有特色的文化传播才能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从而增强传播效能。一是民族的特性。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推动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强需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只有解决好了民族性问题,才更有力量去解决世界性问题。二是时代的特征。文化传播紧扣时代脉动,才能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是作为精神探索和智慧结晶的文化价值的时代体现,是主流价值观的广泛传播与人类文明价值尺度的普遍性表达。三是人民的特质。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自信的主体。文化传播站稳人民立场,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对多样化文化的需求与增强精神动力相统一,就需要文化传播关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把握人民愿望,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故事连接情感,使受众都能从每个故事中找到情感的代入点,以事实、形象、情感、道理为核心,形成更多共情的传播因子,把讲好中国故事作为提升文化传播效果的最佳方式。一是讲中国历史的故事。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蕴涵着治国理政深邃的思想文化。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传播,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多的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二是讲中国发展的故事。中国不仅长期保持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而且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此要着重讲好。三是讲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故事。当今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要奋力讲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故事。四是讲中国政党的故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应讲清楚党的性质和宗旨,与世界其他政党之间的区别,尤其要讲好这个先进政党所具有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创新媒介技术。媒介技术的创新发展是提升传播效率、效果的重要因素。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应当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和核心,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传播技术,从而为新的文明形态创造条件。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变质,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通过抢占国际互联网媒介信息空间,放大文化传播的功能,突破文化传播的疆域,使文化信息无处不在,使中华文化的传播触手可及、中华文化的影响无时不有。同时,还要适应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竞争加剧的现实,探索人工智能细分受众,实现文化传播的精准化,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实现海量的文化信息与个性化的文化需求相匹配,通过建好移动传播平台、管好用好商业化社会化互联网平台,牢牢占据文化传播、思想引领的制高点,让人们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始终保持正能量与主旋律。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