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沱江流域近代糖业史研究综述②|有关沱江流域糖业史研究的资料使用情况
档案馆所藏史料以原始性、系统性、完整性著称,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

四川沱江流域近代糖业史研究综述②|有关沱江流域糖业史研究的资料使用情况

2023-02-14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摘要:沱江流域糖业史研究,无论是在研究领域的拓展方面还是在糖业史料的挖掘方面,均已达到了一个相对高度,成为了中国糖业史及手工行业史研究的一个典型案例。不过,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时期沱江流域糖业发展的原貌,并服务当下该区域糖业文化的打造,还应进一步探讨酒精糖料、糖业与相关行业的关系、糖业融资、蔗糖纠纷等相关问题,深入挖掘地方文献及口述史资料等史料。

沱江流域位于四川省中部,年平均气温约为18度,年降水量约为1千毫米,较适宜种植甘蔗。近代以来,沱江流域以其在糖品产量、制糖技术、市场结构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四川地区著名蔗糖经济区,蔗糖经济的形成及发展也推动了该区域社会经济的近代变迁。这些特点及影响使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相关研究成果包括两本专著、三篇硕士论文、一篇博士论文及二十几篇学术论文。这些研究成果涉及到手工制糖技术改良、机器制糖工业的发展、糖业经济形成及发展、糖业与区域社会关系、糖业事件等多个方面。从近代中国区域糖业史的研究状况来看,该流域糖业史研究成果最多,探讨的问题也最为全面,堪为研究中国糖业史及手工行业经济史的一个典型范例。因此,对其进行回顾及思考,既可以明确该流域糖业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有助于推动整个糖业史及手工行业经济史的研究向纵深方面发展。

有关沱江流域糖业史研究的资料使用情况

从已有研究成果所用史料来看,我们可以把有关史料归结为以下几个部分:

1.档案史料

档案馆所藏史料以原始性、系统性、完整性著称,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在糖业档案史料方面,以内江市档案馆及重庆市档案馆馆藏糖业史料为最多,其次是四川省档案馆以及沱江流域各县市档案馆所藏档案史料。

民国时期的内江是四川省第二行政专员公署驻地、川康区食糖专卖总局驻地、四川省农改所甘蔗试验场所在地、资源委员会酒精业务委员会资内办事处所在地,同时,多家银行也在该地开设分行或办事处,因此,形成了一大批档案史料,其内容绝大部分是关于内江及沱江流域糖业的,现在均保存在内江市档案馆内,如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川康区食糖专卖局,四川省甘蔗实验场,民国资源委员会酒精业务委员会,民国川、陕、黔酒精厂(联),民国资内银钱(钱庄)(联)等全宗。

国民政府迁渝后,银行机构也纷纷内迁重庆。这些银行为了顺利开展业务,一方面纷纷在内江设立分行或办事处,另一方面又积极从事四川糖业调查,因此,也形成了一大批关于四川糖业的档案史料(包括业务函电和调查报告)。这些史料均存于重庆市档案馆内,如中国银行重庆分行、中中交农(中央、中国、交通、农民)银行联合办事处、中中交农四联总处重庆分处、中国农民银行重庆分行、聚兴诚银行、川盐银行、美丰商业银行、金城银行重庆分行、重庆社会局、立信会计师重庆事务所、重庆市商业同业公会、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重庆分行、中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支行等全宗。

从时间上看,这些档案史料多形成于抗日战争爆发后;从形式上看,有政府机关之间的函、代电、训令、指令,有非政府组织(银钱业、同业公会)的调查资料、业务报告、会议记录;从内容上看,涉及到糖业技术改良、酒精糖料、糖业借贷、食糖专卖、糖业纠纷等多个方面。因此,档案史料是研究糖业史的重要史料之一,尤值得重视。

2.县志史料

有关糖业史方面的县志史料,多保存在国内一些重点大学的图书馆内,如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及四川大学等大学图书馆。县志中记述的糖业内容不多,但多为抗战前的内容,能与档案史料形成互补,因此显得弥足珍贵。不过因记述内容过于简略,需要与其他资料相互配合使用。就目前情况来看,可以用到的县志大致有以下数种:雍正《四川通志》(清代黄廷桂等修,1733年刻本);乾隆《富顺县志》(故宫博物院编,1760年故宫珍本丛刊),乾隆《资阳县志》(故宫博物院编,1765年故宫珍本丛刊);嘉庆《四川通志》(清代常明等修,1816年刻本),嘉庆《直隶泸州志》(1820年刻本);道光《蜀典》十二卷(清代张澍纂,1834年刻本),道光《内江县志要》(清代王果纂修,1845年刻本);咸丰《简州志》十四卷(清代濮瑗修,1853年刻本),咸丰《内江县志》(1858年刻本),咸丰《资阳县志》(1860年刻本);同治《续金堂县志》(1867年刻本);光绪《蜀故》二十七卷,(清代彭遵泗纂,1876年刻本),光绪《直隶泸州志》(1882年刻本),光绪《简州续志》十四卷(清代易家霖修,1897年刻本);民国《合川县志》,(张森楷等纂修,1920年刊本),民国《金堂县续志》(王暨英修,1921年铅印本),民国《内江县志》(朱襄虞、曾庆昌纂修,1925年刊本),民国《简阳县志》(林志茂等修,1927年铅印本),民国《合江县志》(张开文等纂修,1929年铅印本),民国《富顺县志》(庐翊廷等编修,1931年铅印本),民国《简阳县续志》(李青廷修,1931年铅印本),民国《四川郡县志》(龚煦春纂,1935年刻本),民国《四川通志稿》(四川通志局编,1936年稿本),民国《泸县志》(王禄昌修,1938年铅印本),民国《内江县志》(朱寿朋、伍应奎等纂,1945年石印本),民国《四川新地志》(1947年铅印本),民国《资阳县志稿》(佚名纂,1949年铅印本)。

3.资料汇编

资料汇编以其较强的针对性、系统性等特点,成为研究某一方面问题的重要资料之一。有关沱江流域糖业的资料汇编比较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40余种,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以糖业为题进行记述的,如《四川省之糖》(重庆中国银行编,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经济研究所1934年版),《沱江流域蔗糖业调查报告》(四川省甘蔗试验场编,1938年版),《四川蔗糖产销调查》(杨寿标主编,中国农民银行经济研究处1941年版),《战时重庆之糖业》(国民经济研究所),《内江县甘蔗资料汇编》(内江县人民委员会编,1957年版),《土法制糖参考资料》(内江专署委员会、四川合作社联合社内江专区办事处编,1954年版),《民国时期内江蔗糖档案资料选编》(内江地区档案馆编,三卷本,1984年版)等等。这一类型的资料汇编往往以糖业的某一方面为其主要关注内容,对其进行详细、系统的调查、整理或论述,问题突出、内容翔实,是研究糖业史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

另一类则是把糖业作为其记述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成渝路区之经济地理与经济建设》(王成敬著,四川省银行经济研究处1945年版),《四川农村经济》(吕登平著,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四川经济参考资料》(张肖梅编,上海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1939年版);《中国农村经济资料》(冯和法著,台北华世出版社1978年版),《四川财政史资料》(鲁子健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四川近代贸易史料》(游时敏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抗战时期专卖史料》(何思瞇编,台湾国史馆1992年印行),《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彭泽益编,三联书局1957年版),《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孙毓棠编,第一辑,1840—1895年,上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纂,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等等。尽管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糖业是一个小行业,不过,这类资料汇编对其予以了足够重视,设有专章(节)来记述其发展及演变。同时,这类资料汇编又与上一类形成了互补,因此,也颇值得重视。

4.报章杂志史料

近代旧报刊杂志也是一类很重要的史料。它们密切关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给我们留下了相当多的宝贵史料。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与四川糖业相关的报刊资料共计有50多种,如《四川经济季刊》、《四川经济月刊》、《西南实业通讯》、《四川月报》、《台糖通讯》、《中国银行经济汇报》、《银行周报》、《中农月刊》、《资源委员会季刊》、《工商半月刊》、《建设周讯》、《实业通讯》等期刊以及《新新新闻》、《新华日报》(重庆)、《华西日报》等地方报纸。

这些各级各类的经济、糖业类专业报章杂志大都延聘了当时著名的经济学者、资深从业人士等作为其主要撰稿人,开设的栏目也十分广泛,有糖业评论、调查、统计报告、通讯等等,对当时四川糖业的发展现状、所面临的困境、如何改进等方面均做了深入调查、分析及评述,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近代四川糖业的原貌,并以其消息权威、内容丰富、数据详尽等特点,在糖业界及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研究糖业史的重要补充资料。

5.文史资料

以往学界对文史资料多不重视,认为其至多为一些野狐禅罢了。但是近些年来,学界对此的看法有了较大改观,因为一些根据事件亲历者的回忆整理出来的文史资料同样具有较高价值。

就四川地区的文史资料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已经刊登了很多关于糖业的文章。在这其中,尤以内江市中区文史资料编辑最为突出,几乎年年刊出糖业类文章,且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涵盖了制糖技术、糖业习俗、糖业贸易等多个方面,如邹作圣、黄江陵、宋子麟等人所著的文章,为我们深入了解近代沱江流域糖业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很多帮助。

6.外文资料

外文资料的使用一直是内陆糖业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有很多客观原因。就有关四川糖业史的外文资料来看,主要以日文资料为主,这主要是因为近代日本对中国糖业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如《支那的糖业》(台湾总督官房调查课,海外调查第11号,盛文社1922年版),《四川考察报告书》(中支建设资料整备委员会,上海兴亚院1940年版),《栈云峡雨记》(竹添井井,米内山庸夫译注,大阪屋号书店1944年版),《中国省别全志》(东亚同文会,五卷四川,南天书店1988年版),《中国经济全书》(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第8辑,东亚同文会1908年版)及《领事报告资料》等等。例如,《中国省别全志》和《领事报告资料》对中国糖业的记述均为实地调查资料,客观性较强;历时较久,且从未间断,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涉及的范围较广,数量较大,均具有一定的独特价值。

(作者:赵国壮,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柳晓飞,重庆铁路中学高中历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