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走进百企|迈向“高智绿”:重庆制造业“新含量”里的新气象
编前语:面对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世界经济的持续疲弱,过去一年,我国经济仍然实现同比3%的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这殊为不易的成绩,是我们开拓前进的信心所在。信心,比黄金更宝贵。2023年,我们面对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也在加深。然而,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未变,人民的信心正不断增强。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华网推出融媒体栏目“强信心·走进百企”,通过深入的采访调研、丰富的融媒形式,与您一同见证广大企业开拓进取的蓬勃活力,见证中国人民拼搏奋斗的坚定信心。
新华网重庆2月13日电(李元元 韩梦霖)春节过后,走进重庆龙煜精密铜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煜铜管”)的生产车间,企业的两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一根根碾压成型的铜管整齐码放,等候装车发货……
“2020年,企业有一个月时间没有接到过订单。电价上涨等因素也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涨,‘招工难’现象较为突出……”提起这几年遇到过的坎儿,龙煜铜管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张旭辉回忆道。
这些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多重叠加,也是重庆不少制造业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如今,在各项政策支持下,龙煜铜管等重庆众多制造业企业一步一个脚印承压前行,以求新求变的姿态谋划企业高质量发展。复工复产后,走进生产一线,机器高效运转赶订单,工人干劲满满忙生产,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企业对未来发展也充满了信心。
向研发要效益 用“高精尖”新品赢得新订单
龙煜铜管是一家典型的供应链企业,主要为国内空调主机厂生产精密铜管。张旭辉意识到,要让企业突破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了解“链主”企业的市场需求,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将消费端的需求转换为制造端的创新导向,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更加高、精、尖的产品,实现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升级,才能让企业持续获得订单。
张旭辉和团队研究发现,国家新出台的节能减排方案对空调能耗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提升铜管的热交换效率,不仅可以满足国家对空调能效比提升的要求,还能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找到方向后,张旭辉主持成立了研发团队,在市科技研发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用较短时间自主研发出了“轻量化、高效能”的7毫米内螺纹新品。
该款新产品推出后,立刻获得了市场青睐,国内各空调主机厂的订单纷纷飞来。2021年,企业研发的所有新品销售量超1万吨,实现收入7亿元。3年来,龙煜铜管申报并授权专利80余项,成为重庆市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向研发要效益,已成为当下许多制造业企业的共识。今年,重庆将实施传统支柱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将达到500亿元以上。
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 变制造为“智”造
龙煜铜管主动应变的另一“秘诀”,则是对企业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
“原来,生产线智能化程度低,对工人依赖性大,生产效率上不去。”张旭辉下定决心,要让企业从制造变“智”造。龙煜铜管用一年时间,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购置数控化设备及配套运行系统,对全部非主操岗位启动了自动化改造。
“改造后人均年产出提升40%,对低技术含量的工人依赖度大大降低。”张旭辉介绍。
新产品研发和智能化改造为企业发展插上了“翅膀”——2022年,龙煜铜管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连续3年稳步增长,在生产规模、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位居西南地区同行业之首;当年7月,龙煜铜管成功入选新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如今,随着重庆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大量的机器人正走入生产一线。位于两江新区龙兴新城的三一智能装备产业园内,2021年建成投产的“灯塔工厂”组装线上,工人们与智能化设备相互配合,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生产作业,一台台大中小型各类挖掘机不断下线。
该工厂是三一集团在西南地区建造的首家“灯塔工厂”,其总装配线设计能力为每17.3分钟下线一台大型挖掘机,投产半年便生产出了上万台挖掘机,当年实现产值68.1亿元。据介绍,整个“灯塔工厂”拥有一千多台智能化设备,工厂自动化率达到了80%,人均年产值超过1500万元。
在该工厂的卷板工位,通过3D视觉引导机器人抓件,将工件抓取到卷板的辊床上,卷至成型后,再由下料机器人把成型的工件抓取到托盘上,最后由AGV物流机器人配送至下一焊接工位。
“以前这一工序主要操作都需要工人来完成,整个过程需要15到20分钟。引入智能化设备后,工序用时仅需3至5分钟,不仅减少了人为失误,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三一重工重庆工厂下料成型工程师徐文进这样对比。
不仅如此,在这家“聪明的工厂”内,所有生产设备通过物联网实现了互联互通,生产数据实时上传,通过自动在线检测与大数据分析,及时防错纠错,优化人力调动、物料转运,实现了生产管理智能化。
在两江新区,数字化、智能化设备链接起生产各环节的智慧工厂还有很多。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开展了制造业“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新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407个,推动企业“上云”1.3万余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智能化改造的“甜头”。
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重庆正推动构建“产业大脑”体系,力争2023年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左右。
龙煜铜管总经理张旭辉介绍,目前该企业正对产线开展“5G+工业互联网”改造,计划对所有设备、生产工艺等进行数字模拟,通过“数字孪生”的方式,优化管理、过程控制,人均生产效率有望再提高10%。
打造“绿色工厂” 增添产业“含绿量”
在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智能化水平的同时,重庆还扩大绿色化改造实施范围,建设更多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当前,重庆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2家、国家级绿色园区5家。
以龙煜铜管为例,为降低设备能耗和用电成本,企业投入资金实施了多个节能技改项目,部分设备由用电改为用气……2022年,该企业生产1吨铜管所需耗电量降低了60度,在实现绿色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节省了生产成本。
同样,三一重工重庆“灯塔工厂”在建设工程中,环保项目投入超过1亿元,整个工厂的水电气全部通过智能化系统监控,有效降低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和生产能耗。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聚力加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重庆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产业能级、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正为重庆制造业发展创造新赛道、提供新机遇,也为企业的发展增强了信心。
“充足的订单量,让企业发展更有信心。2023年,随着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好,龙煜铜管的产销量一定会再上新台阶。”张旭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