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地评线 | 让“上新”成“常新” 助旅游复苏加速前进
在旅游复苏的春风里,重庆的景区及时上新,无疑又给前来山城旅游的游客增加了选项。

【渝论】地评线 | 让“上新”成“常新” 助旅游复苏加速前进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2-18

“4A+10,3A+3!重庆国家级旅游景区上新”。近日,重庆市文化旅游又添新喜讯,确定万州凤凰花果山等10家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梁平百里竹海·猎神等3家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此消息一出,网友大呼:“还等什么,走,逛起来。”

在旅游复苏的春风里,重庆的景区及时上新,无疑又给前来山城旅游的游客增加了选项。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旅游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我国旅游行业指数自2017年达到峰值,后面几年都呈现连续下降趋势。随着我国对新冠病毒实行“乙类乙管”后,国内旅游行业复苏势头强劲。以今年春节假期为例,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加30.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重庆作为全国旅游城市中热度较高的城市,各处景点也吸引了不少全国各地游客。

kE1eQfTs1tTIOyUq55avPPG2nEHj0sbyiVw

从游客对山城旅游的反响看,为什么不少网友觉得到重庆旅游舒适度高?因为山城旅游中的文化含量、民俗民风、特色小吃、特色景点等十分丰富。追根溯源,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山城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正是重庆的旅游事业抓好了这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让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才有了重庆各地旅游景点让游客都想来的愿望。

如何让旅游资源“上新”成为“常新”?既是做强旅游特色的关键,也是吸引人的磁力。比如之前重庆市规划局联合市地理信息中心曾推出《重庆四时幽赏地图》,遴选了山城12个月中最美的景,让游客旅游更有针对性。譬如其中建议游玩地,巫山小三峡、奉节夔门、巫溪兰英大峽谷一线,笔者曾多次亲身赏玩,那红叶峡谷之壮观,可不是一般的美。巫山小三峡的红叶颜色鲜艳,自高向低染红了峡江两岸的一片片群山,与山、水交相辉映,“满山红叶似彩霞”的歌声,也曾随着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而唱响全国。此次景区上新,巫山县又新添了两个国家级旅游景区,大大地勾起了笔者重游之心。

可以说,无论我们在春景中走进重庆,还是在盛夏来到山城,抑或是冬天在群山之巅去感受山城的高寒胜景,面对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会有想去的行动,有去了不想走的想法,这何尝不是旅游景点常兴、常新的秘籍?

所以,要让旅游资源成为大众喜欢的盛景、胜景,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上,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如此才能相得益彰,密不可分,因为抓住了文化特点做旅游,才能抓住了核心价值,也就抓住了旅游的巨大市场。因此,在旅游复苏的发展机遇期,如何进一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抢占旅游文化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还需要各地在旅游“上新”的同时,做好“常新”“常兴”文章,才能让旅游成为推进各地经济发展、丰富大众生活的重要渠道。

作者:陈伟(巫山县)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渝论】地评线 | 让“上新”成“常新” 助旅游复苏加速前进

2023-02-18 06:00:00 来源:

“4A+10,3A+3!重庆国家级旅游景区上新”。近日,重庆市文化旅游又添新喜讯,确定万州凤凰花果山等10家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梁平百里竹海·猎神等3家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此消息一出,网友大呼:“还等什么,走,逛起来。”

在旅游复苏的春风里,重庆的景区及时上新,无疑又给前来山城旅游的游客增加了选项。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旅游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我国旅游行业指数自2017年达到峰值,后面几年都呈现连续下降趋势。随着我国对新冠病毒实行“乙类乙管”后,国内旅游行业复苏势头强劲。以今年春节假期为例,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加30.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重庆作为全国旅游城市中热度较高的城市,各处景点也吸引了不少全国各地游客。

kE1eQfTs1tTIOyUq55avPPG2nEHj0sbyiVw

从游客对山城旅游的反响看,为什么不少网友觉得到重庆旅游舒适度高?因为山城旅游中的文化含量、民俗民风、特色小吃、特色景点等十分丰富。追根溯源,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山城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正是重庆的旅游事业抓好了这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让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才有了重庆各地旅游景点让游客都想来的愿望。

如何让旅游资源“上新”成为“常新”?既是做强旅游特色的关键,也是吸引人的磁力。比如之前重庆市规划局联合市地理信息中心曾推出《重庆四时幽赏地图》,遴选了山城12个月中最美的景,让游客旅游更有针对性。譬如其中建议游玩地,巫山小三峡、奉节夔门、巫溪兰英大峽谷一线,笔者曾多次亲身赏玩,那红叶峡谷之壮观,可不是一般的美。巫山小三峡的红叶颜色鲜艳,自高向低染红了峡江两岸的一片片群山,与山、水交相辉映,“满山红叶似彩霞”的歌声,也曾随着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而唱响全国。此次景区上新,巫山县又新添了两个国家级旅游景区,大大地勾起了笔者重游之心。

可以说,无论我们在春景中走进重庆,还是在盛夏来到山城,抑或是冬天在群山之巅去感受山城的高寒胜景,面对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会有想去的行动,有去了不想走的想法,这何尝不是旅游景点常兴、常新的秘籍?

所以,要让旅游资源成为大众喜欢的盛景、胜景,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上,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如此才能相得益彰,密不可分,因为抓住了文化特点做旅游,才能抓住了核心价值,也就抓住了旅游的巨大市场。因此,在旅游复苏的发展机遇期,如何进一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抢占旅游文化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还需要各地在旅游“上新”的同时,做好“常新”“常兴”文章,才能让旅游成为推进各地经济发展、丰富大众生活的重要渠道。

作者:陈伟(巫山县)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田韵沁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