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膳】奉上一道“薏米山药粥”,助你健脾渗湿、滋补肺肾!
【每周一膳】祖国医学养生之道,在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求形与神俱。其中“食饮有节”,一指饮食要有节制,在腹不在目;二更是讲,饮食要与时节相和,得时而饮,适节而食,顺应大自然规律。“饮食选用当令食材,顺应当地饮食文化”,是几千年来不自觉融入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骨血中的群体生活智慧。在此我们根据时节为大家准备每周一膳,或汤、或菜,或粥,或茶饮,助您吃出健康,感悟生活的美好!
雨水时节,天气多变,忽冷忽热、乍暖还寒是这个节气最真实的写照。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期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空气湿润而不燥热的雨水时节,最适合调养脾胃。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对人体健康有深远影响,脾胃功能健全是人体全面吸收和利用营养的保证;反之,会导致体质下降和营养不良。
山 药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山药作用缓和,不寒不燥,补气而不滞,养阴而不腻,平补三焦,三大功效以补脾胃的功效最为显著,用于脾胃虚弱,体倦、吃的少或泄泻。山药为药食两用中药,可以蒸,可以煮粥,可以炒着吃,还可与土鸡或排骨煨汤。
本周推荐
薏米山药粥
当令时节:雨水
材料:鲜山药、芡实、薏米各100g,冰糖适量。
做法:
1.芡实、薏米分别洗净,覆盖保鲜膜,浸泡一夜。
2.浸泡好的芡实、薏米与鲜山药、适量水一起放入打浆机中,充分打匀成粉浆。
3.将粉浆倒入砂锅,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5分钟,根据个人口味添加冰糖即可。
专家点评:
山药具有补脾胃、生津、补肾的功效。山药的功效一是以补脾胃的功效最为显著,用于脾胃虚弱,体倦、吃的少或泄泻。二是生津益肺,用于肺虚喘咳、虚劳咳嗽,消渴或烦热口渴。三是补肾涩精,用于肾虚遗精,小便多,带下等症。每日用量15~30g,煎服。山药养阴宜生用,健脾宜麸炒。
小贴士:
服食山药时应注意: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慎用。实热邪实者忌用。低血糖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外用容易导致皮肤过敏。
本期当值医师:牛淑娴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就职于江北区中医院针灸一科。擅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等一系列后遗症,运用“黄帝内针”、“浮针”等传统或现代的针刺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常见痛症,以及配合中药处方治疗内外妇儿等常见病。
出品:华龙网健康频道VS江北区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