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清单传递发展温度
随着2023年省级两会落下帷幕,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晒出了一张张诚意满满、亮点纷呈的民生清单,带来了不少真金白银的福利。

民生清单传递发展温度

来源:经济日报2023-02-26

随着2023年省级两会落下帷幕,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晒出了一张张诚意满满、亮点纷呈的民生清单,带来了不少真金白银的福利。梳理各地的民生清单,看都有哪些群众所需所盼的政策举措,今年将有什么最新进展?

全力促进就业创业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2023年,各地的民生清单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就业创业放在各项民生工作的首位。

各省区市在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普遍对城镇新增就业和城镇调查失业率等指标提出了要求。山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陕西确定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贵州提出“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各地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提质增量出发部署了不少具体举措。内蒙古今年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帮扶行动,确保年末就业率达到90%以上,同时实施“三支一扶”和社区民生基层服务计划,招募7500名项目人员;宁夏计划对毕业两年内初次创业学生给予创业补助,支持城市灵活就业人员从事电商、快递、送餐、家政等行业工作,新增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以上,培育创业实体9000个;湖北今年将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600个以上,新增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40万人以上,新增返乡创业5万人以上。

居民收入与就业直接挂钩,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地在增加居民收入方面制定的相关举措,将让群众增收渠道更加多元。福建将落实落细“四大群体”增收计划,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全面“提低”、加快“扩中”、合理“调高”;安徽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浙江推进“劳有所得”,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年均增长7%左右。

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各地把职业技能培训与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相结合,很多措施值得期待。广东公布的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中,“粤菜师傅”“广东技能”“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被列入第一项民生实事,对于制造业当家的全国第一大劳务输入省来说,把技能培训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无疑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杨红山表示,广东将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入实施就业民生工程,让劳动者“粤就业越幸福”。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教育法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性经常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记者对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2023年教育领域的政策进行梳理发现,各地财政继续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四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确保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宁夏也提出必须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在各级各类教育投入中,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成为重点。山西今年将建设10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改造500所寄宿制学校;内蒙古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4所、中小学676所,新增学位6.9万个;河南将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0万个,新建150所乡镇寄宿制小学。各地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努力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教育问题。

在加大教育投入过程中,各地还不断推进更高质量、更具内涵的教育公平。浙江提出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100%保障入学,就读公办学校达85%;北京将扩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比例;湖北将深入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程、新建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示范性教联体100个。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促公平有效手段,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向优质均衡发展。

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定位的表述做了较大调整,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今年,不少地方都将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为产业发展培育优质人才提上议事日程。上海提出将打造一批产教融合育人基地、高校科研基地,做强做优职业教育,扩大职工继续教育“双元制”试点;安徽提出深化校企“双元”育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教育、产业、科研相衔接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福建将推动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贯通培养改革试点,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推动更好养老服务

据民政部统计,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养老服务已经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解决好养老服务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成为今年各地民生清单中的重要事项。

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居家养老是我国传统养老模式,也是绝大多数家庭和老年人的选择意愿。怎样解决居家养老的不便或困难?山西今年实施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家门口的幸福养老”,提高城乡低保家庭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天津将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30个,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江西将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3万张,继续为1.2万户以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

养老金是老年人生活最基本的保障,多地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北京日前发布的2023年办好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分工方案中,明确提出在今年12月底前,继续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标准;河南宣布自2023年1月1日起,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在原每人每月113元的基础上增加1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23元;河北明确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23元提高到133元,增长8.13%。

实现老有康养离不开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浙江今年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助餐配送餐村(社)覆盖率达到85%,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家县级医院建有安宁疗护病区,康养联合体镇街覆盖率达100%;江苏重点打造“苏适养老”服务品牌,深入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更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海南正在推进健康海南行动暨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行动,发展普惠性养老,并开工建设海南省老年医疗中心一期等项目。

经济日报记者 敖 蓉 李 丹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民生清单传递发展温度

2023-02-26 10:09:41 来源:

随着2023年省级两会落下帷幕,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晒出了一张张诚意满满、亮点纷呈的民生清单,带来了不少真金白银的福利。梳理各地的民生清单,看都有哪些群众所需所盼的政策举措,今年将有什么最新进展?

全力促进就业创业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2023年,各地的民生清单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就业创业放在各项民生工作的首位。

各省区市在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普遍对城镇新增就业和城镇调查失业率等指标提出了要求。山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陕西确定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贵州提出“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各地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提质增量出发部署了不少具体举措。内蒙古今年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帮扶行动,确保年末就业率达到90%以上,同时实施“三支一扶”和社区民生基层服务计划,招募7500名项目人员;宁夏计划对毕业两年内初次创业学生给予创业补助,支持城市灵活就业人员从事电商、快递、送餐、家政等行业工作,新增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以上,培育创业实体9000个;湖北今年将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600个以上,新增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40万人以上,新增返乡创业5万人以上。

居民收入与就业直接挂钩,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地在增加居民收入方面制定的相关举措,将让群众增收渠道更加多元。福建将落实落细“四大群体”增收计划,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全面“提低”、加快“扩中”、合理“调高”;安徽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浙江推进“劳有所得”,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年均增长7%左右。

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各地把职业技能培训与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相结合,很多措施值得期待。广东公布的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中,“粤菜师傅”“广东技能”“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被列入第一项民生实事,对于制造业当家的全国第一大劳务输入省来说,把技能培训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无疑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杨红山表示,广东将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入实施就业民生工程,让劳动者“粤就业越幸福”。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教育法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性经常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记者对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2023年教育领域的政策进行梳理发现,各地财政继续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四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确保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宁夏也提出必须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在各级各类教育投入中,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成为重点。山西今年将建设10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改造500所寄宿制学校;内蒙古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4所、中小学676所,新增学位6.9万个;河南将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0万个,新建150所乡镇寄宿制小学。各地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努力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教育问题。

在加大教育投入过程中,各地还不断推进更高质量、更具内涵的教育公平。浙江提出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100%保障入学,就读公办学校达85%;北京将扩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比例;湖北将深入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程、新建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示范性教联体100个。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促公平有效手段,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向优质均衡发展。

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定位的表述做了较大调整,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今年,不少地方都将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为产业发展培育优质人才提上议事日程。上海提出将打造一批产教融合育人基地、高校科研基地,做强做优职业教育,扩大职工继续教育“双元制”试点;安徽提出深化校企“双元”育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教育、产业、科研相衔接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福建将推动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贯通培养改革试点,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推动更好养老服务

据民政部统计,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养老服务已经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解决好养老服务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成为今年各地民生清单中的重要事项。

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居家养老是我国传统养老模式,也是绝大多数家庭和老年人的选择意愿。怎样解决居家养老的不便或困难?山西今年实施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家门口的幸福养老”,提高城乡低保家庭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天津将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30个,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江西将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3万张,继续为1.2万户以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

养老金是老年人生活最基本的保障,多地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北京日前发布的2023年办好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分工方案中,明确提出在今年12月底前,继续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标准;河南宣布自2023年1月1日起,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在原每人每月113元的基础上增加1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23元;河北明确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23元提高到133元,增长8.13%。

实现老有康养离不开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浙江今年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助餐配送餐村(社)覆盖率达到85%,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家县级医院建有安宁疗护病区,康养联合体镇街覆盖率达100%;江苏重点打造“苏适养老”服务品牌,深入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更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海南正在推进健康海南行动暨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行动,发展普惠性养老,并开工建设海南省老年医疗中心一期等项目。

经济日报记者 敖 蓉 李 丹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