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德育工作如何转型?这场教研会让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知”有“味”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冯一鸣 实习生 邓鑫芸)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更是提升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必要选择。
新时代下,随着教育形态逐渐发生转变,德育教研工作者该以何种教育思维、教育认知和教育观念去应对这种转变呢?
2月24日,重庆市2023年德育教研工作会暨思政一体化建设研究培训会在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为全市德育教研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更为加快建设重庆市思政建设一体化育人格局,促进重庆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党建引领
让德育工作具有“原味” 融入“鲜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高要求和系统化部署。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它不是一个学段、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区域的事情,而是要全社会建构起纵横结合的立体化、网络化的育人格局。”开幕式上,重庆市教委宣教处相关负责人指出,想要推进全市德育工作转型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就需要全市德育教研工作者从深刻把握思政一体化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思政一体化的机制体制和持续提升思政一体化的质量水平三个方面下足功夫。
在全面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上,如何才能使学校思政课始终具有“原味”,融入“鲜味”?重庆市教育科学院党委书记范卿泽以三条主线和一个工作队伍亮明了“答卷”。三条主线即是指思政课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一支工作队伍便是指班主任队伍。
据悉,此次教研活动是全市范围内各学段、各类型学校德育教研工作者的一次经验交流与思想碰撞。这不仅是对教学理论上的研究,更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杨光奇表示,学校将借此机会以党建为引领,专业为载体,课程为抓手,校内外资源为基础,将课程思政融通到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专业建设中,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群英荟萃
搭建育人之“桥” 同心交流齐发力
德育工作想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博众家之长,集群英之荟萃。为此,此次大会遴选了10所在德育工作中收获丰硕成果的学校,并由相关代表上台发言,进行经验的总结与分享。
重庆市南岸区江南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陈坤指出,一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以榜样教育为魂,以大思政课为径,以政校家社联动为行,融入家校共育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了覆盖校园课堂、社会一体的心育思政大课堂。
之后,学校将通过坚持走好心育阵的建设、走实心育序列化的建构和走优心育专业水平提升的每一步。

不同于江南小学对思政大课堂的建设,重庆市第八中学校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巫平讲述了重庆八中班主任工作室的成立背景、指导思想与建设发展的重心。她强调,当下,不少班主任面临着有“爱心”但缺“爱能”、工作开展举步维艰等困境。班主任工作室的成立便在帮助班主任解决带班育人困惑、落实各项工作中起到示范性和引领性的作用。

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校长龚国桥以“推动教育融合,提升职业素养”为切入点,介绍了学校是如何通过理念融合、课程融合、活动融合、平台融合、师资融合“五位一体”的融合教育方式,创新育人模式,注重有机结合,高效推进职业生涯与心理健康融合教育工作。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又该如何开展?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李阳洪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以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而是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为原则,从环境营造、技法训练实践和作品成果展示等方面,分享了重师在“育人细无声”的过程中,将传统美德教育自然而然融入到书法教育教学中的经验。

除此之外,来自两江新区星光学校、重庆人民小学、重庆市涪陵区级机关幼儿园、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礼嘉实验小学、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等学校的代表发言人分别从以劳育德、红岩精神涵养童心童德和家校社协同育人等方面,结合各自学校在德育各个领域实践探索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分享,奉献了德育工作创新的智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专家“支招”
推进德育研究路径更科学、更系统
“新时代,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我们如何去转变德育工作理念、工作方式,从而适应新的教育改革?”大会专题培训环节,重庆市教科院德育教研员谭博士的一席话引起了在场各位德育研究工作者的深思。
谭博士指出,新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着育人目标、教育价值、德育内容、育人场域、德育范式和德育实施的六大转变。针对这些转变,谭博士提出,应从加强德育科研引领,提升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完善德育课程建设,提升德育工作地专业性;建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突出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强化学科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工作的全面性五个方面入手,应对新时代下德育工作的转型。
此次专题培训从德育工作层面对德育工作的转型和策略进行方向的指引。而对于德育研究工作者而言,其自身的思维状态、研究方式与研究形态也同样需要转变。
基于此,重庆市教科院德育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从全面改进德育教研工作方式、努力提升德育基础研究能力、全面增强德育研究内在自觉、准确把握大思政建设的课堂教学逻辑、着力聚焦把握大思政建设的重点和系统建构一体化建设的本质意义六个方面,对推进教研转型,提升研究质量,进一步全面推进重庆市大思政一体化建设研究,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讲解,并对全市德育教研及思政建设研究工作进行了布置。
学校思政课,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重庆市教科院德育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强调,对于每一位德育教研工作者而言,其核心育德能力在于帮助学生解决真是问题的能力。“本质上说,我们要在当下的新时代重构师道尊严——传道授业解惑,唯有捍卫真理,才会绽放师德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