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 |以复苏迎两会:年初多项经济指标取得“开门红”
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多措并举发力“抢开局”,已经有多项指标、多个领域在年初取得“开门红”,为两会之后更大规模、全局性的稳经济举措开好头、起好步。

两会前瞻 |以复苏迎两会:年初多项经济指标取得“开门红”

来源:中国网财经2023-02-27

中国网财经2月27日讯(记者 李春晖)“两会时间”即将开启,中国经济有望迎来新一波政策红利。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多措并举发力“抢开局”,已经有多项指标、多个领域在年初取得“开门红”,为两会之后更大规模、全局性的稳经济举措开好头、起好步。

PMI重返扩张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收缩。

1月份,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PMI三大指数——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和52.9%,高于上月3.1、12.8和1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升至扩张区间,意味着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1月份特别是春节期间疫情影响大幅减弱后,宏观经济回暖势头明显。接下来两个月制造业PMI指数有望进一步回升,服务业PMI指数有望保持高位。这意味着一季度经济回升幅度有望超过市场此前的普遍预期。

信贷“开门红”

自去年底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之后,国内各地发力“拼经济”,推动政策靠前发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叠加各项稳信贷政策工具驱动,1月信贷实现了“开门红”。

央行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创单月信贷投放历史新高。这说明疫情之后国内经济活动较快修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在回暖。

其中,1月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短期贷款增加1.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企业贷款在总量扩张的同时,期限结构也继续改善,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源于经济回暖背景下银行风险偏好回升;另一方面说明在助企纾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引导下,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等中长期项目支持力度。

“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融资需求共同作用下,开年信用扩张积极,加速宽信用进程。”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王青认为,伴随经济修复势头增强,宽信用效应将在一季度持续体现,这也将对后续经济加快复苏提供关键动力。

楼市回温

房地产链条长、涉及面广,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加上建筑业则占到14%。房地产行业的走势,对于中国经济的复苏节奏具有重要影响。近期以来,随着稳地产相关政策在供需两端全面发力,加之春节前后多个热点城市下调首套房贷利率,房地产行业复苏的步伐正在加快。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70城中,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36个和13个,比上月分别增加21个和6个。

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认为,1月房价整体跌幅收窄,上涨城市个数增多,这是市场底部修复的表现。

“这是新房上涨城市数量自2021年9月以来首次超过下跌城市数量。”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称,楼市小阳春即将到来,重点一二线城市有望率先复苏,预计一季度楼市复苏进程将会延续。

消费迎“春”

今年春节是三年以来首个不需“就地过年”的春节。“节日效应”叠加防疫措施调整优化、消费场景“解锁”,旅游、餐饮、电影等多个行业迎来“春天”。

电影行业,今年春节档成为中国影史总票房第二的春节档:假期7天票房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观影人次超过1.29亿,同比增长13.16%。

餐饮行业,据中国烹饪协会开展的“兔年春节期间重点餐饮企业经营情况调研”数据,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1—27日),受访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4.7%,与2019年春节相比上涨1.9%,客流量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6%,与2019年春节基本持平。

旅游业,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春节虽已经过去,但消费“暖春”还将延续。元宵节后,甘肃、湖南、山东、山西、河南等多地乘势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新举措,打通堵点,强化政策支撑,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

“消费复苏的总体趋势,确定且可持续。”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春节期间消费的强劲表现超预期,充分展现出我国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活力。当前,疫情对经济前景造成的不确定性大幅下降,消费信心增强;同时,此前推出的一揽子稳经济政策和接续措施,稳定了就业和经济大盘,为后续消费恢复提供坚实基础。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两会前瞻 |以复苏迎两会:年初多项经济指标取得“开门红”

2023-02-27 06:30:44 来源:

中国网财经2月27日讯(记者 李春晖)“两会时间”即将开启,中国经济有望迎来新一波政策红利。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多措并举发力“抢开局”,已经有多项指标、多个领域在年初取得“开门红”,为两会之后更大规模、全局性的稳经济举措开好头、起好步。

PMI重返扩张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收缩。

1月份,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PMI三大指数——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和52.9%,高于上月3.1、12.8和1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升至扩张区间,意味着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1月份特别是春节期间疫情影响大幅减弱后,宏观经济回暖势头明显。接下来两个月制造业PMI指数有望进一步回升,服务业PMI指数有望保持高位。这意味着一季度经济回升幅度有望超过市场此前的普遍预期。

信贷“开门红”

自去年底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之后,国内各地发力“拼经济”,推动政策靠前发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叠加各项稳信贷政策工具驱动,1月信贷实现了“开门红”。

央行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创单月信贷投放历史新高。这说明疫情之后国内经济活动较快修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在回暖。

其中,1月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短期贷款增加1.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企业贷款在总量扩张的同时,期限结构也继续改善,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源于经济回暖背景下银行风险偏好回升;另一方面说明在助企纾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引导下,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等中长期项目支持力度。

“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融资需求共同作用下,开年信用扩张积极,加速宽信用进程。”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王青认为,伴随经济修复势头增强,宽信用效应将在一季度持续体现,这也将对后续经济加快复苏提供关键动力。

楼市回温

房地产链条长、涉及面广,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加上建筑业则占到14%。房地产行业的走势,对于中国经济的复苏节奏具有重要影响。近期以来,随着稳地产相关政策在供需两端全面发力,加之春节前后多个热点城市下调首套房贷利率,房地产行业复苏的步伐正在加快。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70城中,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36个和13个,比上月分别增加21个和6个。

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认为,1月房价整体跌幅收窄,上涨城市个数增多,这是市场底部修复的表现。

“这是新房上涨城市数量自2021年9月以来首次超过下跌城市数量。”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称,楼市小阳春即将到来,重点一二线城市有望率先复苏,预计一季度楼市复苏进程将会延续。

消费迎“春”

今年春节是三年以来首个不需“就地过年”的春节。“节日效应”叠加防疫措施调整优化、消费场景“解锁”,旅游、餐饮、电影等多个行业迎来“春天”。

电影行业,今年春节档成为中国影史总票房第二的春节档:假期7天票房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观影人次超过1.29亿,同比增长13.16%。

餐饮行业,据中国烹饪协会开展的“兔年春节期间重点餐饮企业经营情况调研”数据,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1—27日),受访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4.7%,与2019年春节相比上涨1.9%,客流量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6%,与2019年春节基本持平。

旅游业,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春节虽已经过去,但消费“暖春”还将延续。元宵节后,甘肃、湖南、山东、山西、河南等多地乘势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新举措,打通堵点,强化政策支撑,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

“消费复苏的总体趋势,确定且可持续。”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春节期间消费的强劲表现超预期,充分展现出我国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活力。当前,疫情对经济前景造成的不确定性大幅下降,消费信心增强;同时,此前推出的一揽子稳经济政策和接续措施,稳定了就业和经济大盘,为后续消费恢复提供坚实基础。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陶龙鑫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