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浩瀚——森林覆盖率横向补偿机制
近年来,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系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夯实绿色根基。但各区县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定位不同,有的区县是国家粮油主产地或者是城市化率高的中心城区,森林覆盖率较低,且造林用地紧张,提高森林覆盖率有困难;有的区县地处大巴山区或武陵山区,森林覆盖率高,绿化潜力大,但经济社会发展又相对滞后。如何破解这对矛盾,既促进区县政府履行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法定职责,又推动当地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为此,重庆市印发《重庆市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工作方案(试行)》,对完成森林覆盖率目标确有困难的地区,允许其购买森林面积指标,用于本地区森林覆盖率目标值的计算,让保护生态的地区得补偿、不吃亏,探索建立了基于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形成了区域间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山清水秀空气好!”说起自身的生态环境,石柱人很是骄傲。总面积3014平方公里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0.2%。这里,森林茂密,鸟叫、蝉鸣萦绕耳侧,满山满坡的浓绿,美得让人流连忘返。2020年9月,石柱县与南岸区签订了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根据协议,石柱县向南岸区出售9.2万亩森林面积指标,补偿金额2.3亿元,其中森林补偿费9200万元,管护费1.38亿元。森林面积指标并非一卖了之,还要卖出区县看管养护,通过划定森林片区,确定管护人员,周边村民当起了“森林保姆”,每年将获得养护务工收入。同时,依托优质的森林资源,当地村民在原有宅基地上建起了“森林人家”客栈,促进了生态旅游和生态康养的发展,也给村民带来了收益。
石柱县的案例,是重庆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的一个缩影。森林覆盖率横向补偿制度实施以来,江北区与酉阳县,九龙坡区与城口县,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与巫溪县,高新区与黔江区一对一签订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累计交易森林面积指标近40万亩、总成交金额近10亿元,实现生态与发展“双赢”。
文字来源: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