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一秒钟!”——川剧《江姐》“又双叒叕”在北京唱响之前
3月1日上午,川剧《江姐》的“灵魂人物”沈铁梅,正在指导演员们进行演出前的最后一次排练。

“再多一秒钟!”——川剧《江姐》“又双叒叕”在北京唱响之前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3-0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杜典韵)“你的锣鼓是要打到别个翻的跟头上的,一定要注意节奏。”“这里的签子(川剧锣鼓中的一种乐器)再空一秒钟,留一点呼吸感。”3月1日上午,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舞台上,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川剧《江姐》的“灵魂人物”沈铁梅,正在指导演员们进行演出前的最后一次排练。还有几个小时,这台既有重庆地方戏特色、又呈现了重庆本土诞生的红岩精神的川剧,就将登上该戏荣获文华大奖后的第一个进京舞台。

川剧《江姐》正在排练绣红旗片段。记者 杜典韵 摄
川剧《江姐》正在排练绣红旗片段。记者 杜典韵 摄

“我们是28日上午到达的北京,到达之后就开始装台、排练等工作,昨天晚上排练到十点剧院下班了,所以今天早上来排练剩下的一场戏。”重庆市川剧院青年演员白孟迪介绍。

从排练再到各式演出,重庆市川剧院的演员们已经演绎过《江姐》不下数百次,个中细节早已烂熟于心。尽管如此,演出前的他们,仍旧在用心地调整每一个细节。哪里步子需要快一步、一个群演行进过程中抬头的角度、一句词从哪个步子开始说、哪里的锣鼓需要快一秒……这样精确到“1”这个数字的调整,还在不停地发生在舞台上。

后台演员在根据监视器准备帮腔。记者 杜典韵 摄
后台演员在根据监视器准备帮腔。记者 杜典韵 摄

观此场景,记者的心中不禁浮现过一句:“这就是《江姐》!”其实这样的场景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而是几乎发生在每一次正式演出前。也正是因为这样始终满怀的“一棵菜”精神,保证每个工种、细节都尽善尽美,才成就了今天的川剧《江姐》。

据了解,此次川剧《江姐》参加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该展演从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戏剧类优秀作品、第十七届文华大奖获奖作品和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历史题材创作工程、2022年度剧本扶持工程等近年来组织实施的创作扶持工程作品名录中,选择了部分优秀新创和经典保留舞台艺术作品,进京集中示范演出。

梅兰芳大剧院舞台上,重庆市川剧院的设备箱。记者 杜典韵 摄
梅兰芳大剧院舞台上,重庆市川剧院的设备箱。记者 杜典韵 摄

川剧《江姐》取材于小说《红岩》,首演于2018年1月,累计全国巡演百余场,前后历经20多次修改打磨。“严格说来,这是川剧《江姐》第四次进京,我们希望把荣获文华大奖的那个版本,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这次的舞台上。”重庆市川剧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希望这次我们能用最原汁原味的巴腔渝韵,用这部重庆地域和重庆地方戏的骄傲之作,带领北京观众回到那个不可忘怀的年代中,一起感受革命先烈宝贵的精神信仰与坚定的理想信念。”

分享
新浪微博

“再多一秒钟!”——川剧《江姐》“又双叒叕”在北京唱响之前

2023-03-01 14:00:15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杜典韵)“你的锣鼓是要打到别个翻的跟头上的,一定要注意节奏。”“这里的签子(川剧锣鼓中的一种乐器)再空一秒钟,留一点呼吸感。”3月1日上午,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舞台上,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川剧《江姐》的“灵魂人物”沈铁梅,正在指导演员们进行演出前的最后一次排练。还有几个小时,这台既有重庆地方戏特色、又呈现了重庆本土诞生的红岩精神的川剧,就将登上该戏荣获文华大奖后的第一个进京舞台。

川剧《江姐》正在排练绣红旗片段。记者 杜典韵 摄
川剧《江姐》正在排练绣红旗片段。记者 杜典韵 摄

“我们是28日上午到达的北京,到达之后就开始装台、排练等工作,昨天晚上排练到十点剧院下班了,所以今天早上来排练剩下的一场戏。”重庆市川剧院青年演员白孟迪介绍。

从排练再到各式演出,重庆市川剧院的演员们已经演绎过《江姐》不下数百次,个中细节早已烂熟于心。尽管如此,演出前的他们,仍旧在用心地调整每一个细节。哪里步子需要快一步、一个群演行进过程中抬头的角度、一句词从哪个步子开始说、哪里的锣鼓需要快一秒……这样精确到“1”这个数字的调整,还在不停地发生在舞台上。

后台演员在根据监视器准备帮腔。记者 杜典韵 摄
后台演员在根据监视器准备帮腔。记者 杜典韵 摄

观此场景,记者的心中不禁浮现过一句:“这就是《江姐》!”其实这样的场景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而是几乎发生在每一次正式演出前。也正是因为这样始终满怀的“一棵菜”精神,保证每个工种、细节都尽善尽美,才成就了今天的川剧《江姐》。

据了解,此次川剧《江姐》参加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该展演从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戏剧类优秀作品、第十七届文华大奖获奖作品和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历史题材创作工程、2022年度剧本扶持工程等近年来组织实施的创作扶持工程作品名录中,选择了部分优秀新创和经典保留舞台艺术作品,进京集中示范演出。

梅兰芳大剧院舞台上,重庆市川剧院的设备箱。记者 杜典韵 摄
梅兰芳大剧院舞台上,重庆市川剧院的设备箱。记者 杜典韵 摄

川剧《江姐》取材于小说《红岩》,首演于2018年1月,累计全国巡演百余场,前后历经20多次修改打磨。“严格说来,这是川剧《江姐》第四次进京,我们希望把荣获文华大奖的那个版本,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这次的舞台上。”重庆市川剧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希望这次我们能用最原汁原味的巴腔渝韵,用这部重庆地域和重庆地方戏的骄傲之作,带领北京观众回到那个不可忘怀的年代中,一起感受革命先烈宝贵的精神信仰与坚定的理想信念。”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云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