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老茶山焕发新活力
雨水节气刚过,彭水县不少高海拔地区寒冷依旧,但在朗溪乡思南村的茶叶基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放眼望去,山头上满是辛勤劳作的村民。

彭水: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老茶山焕发新活力

来源:彭水日报2023-03-03

雨水节气刚过,彭水县不少高海拔地区寒冷依旧,但在朗溪乡思南村的茶叶基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放眼望去,山头上满是辛勤劳作的村民。

村民正在栽种茶树。 记者 谢云芳 摄
村民正在栽种茶树。 记者 谢云芳 摄

因地制宜

调整产业结构

现在的茶叶基地曾经是老茶山,属于思南村的村集体经济,原本一直种的本地茶,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茶树品种老化以及无人管理等因素,老茶山逐渐衰败。

如何恢复茶山往日的活力?这是思南村村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重振茶山,思南村将基地中途流转给村民个人发展,但因为经营和管理不善,以及各种原因,没有产生经济效益,茶山就此荒废多年,近些年只有少数十几家农户种点庄稼。

当前,乡村振兴逐步推进,朗溪乡政府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了让老茶山重新焕发生机,朗溪乡政府提前布局,修建了1.5公里的产业便道到茶山,完善产业路等基础设施,为招商引资做足准备,打消企业的顾虑。

来自贵州的企业通过多次考察当地海拔、光照、土质等因素,最终决定在朗溪乡栽种安吉白茶、黄茶,利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

招商引资

茶山焕发新活力

“乡亲们,挖窝子的时候注意一下哦,窝距一定得留足……”基地负责人田小华正在基地里给村民讲解栽茶树的要领。

记者看到,60余名工人在田小华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栽种,现场忙而有序,一排排茶树瞬间给翻新的黄土地里点缀得绿意盎然。

田小华虽是贵州人,但是紧邻朗溪乡,距离郎溪乡只有六七公里,十几分钟的车程就到朗溪乡,所以他对朗溪乡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也很了解。

田小华2011年就开始种植茶树,至今也有十多年的种植经验,有着多年丰富种植经验的他发现郎溪乡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

“种茶树最适合的海拔是700至900米,朗溪乡刚好是这个海拔高度,这里的土质疏松透气不板结,又有点风化,土质还很肥沃。”田小华抓起一把土壤说道。

“我们茶叶基地的面积有300亩,种植了白茶和黄茶两个品种,茶树今天就可以栽完,栽完就开始剪枝,后期才会长得均匀。”田小华说,别看现在种下去的苗子小,后期管理得好,3年就可以投产了。

就近务工

村民增收干劲足

王云翠是思南村1组的村民,她正拿着锄头挖窝子,“我在这里帮忙栽茶树,100块钱一天,收入还不错,今天在这里栽茶树的基本都是思南村的村民,以后还能在这里管护茶树和采茶,我们高兴着呢。”

目前,朗溪乡还没有其他的大型产业,用工需求较少,闲赋在家的剩余劳动力不少,平时管护或采茶的用工需求有保障,这也是田小华看中朗溪乡的资源优势之一。

“我们这次光栽茶树就用了200多个工天,劳务开支2万多元,以后每年需要除五次草,施五次肥,每一次除完草就需要施一次水溶性的复合肥,每年茶树的管理务工费开支在20万左右。”田小华说。

如今,茶山焕发了新的活力,村民们有了增收的途径,田小华对于未来茶山的发展也是信心满满。

谈及下一步打算,田小华介绍,准备流转更多农户的土地,扩大种植面积,投产后就近建加工厂,让更多的劳动力就近务工。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彭水: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老茶山焕发新活力

2023-03-03 06:30:28 来源:

雨水节气刚过,彭水县不少高海拔地区寒冷依旧,但在朗溪乡思南村的茶叶基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放眼望去,山头上满是辛勤劳作的村民。

村民正在栽种茶树。 记者 谢云芳 摄
村民正在栽种茶树。 记者 谢云芳 摄

因地制宜

调整产业结构

现在的茶叶基地曾经是老茶山,属于思南村的村集体经济,原本一直种的本地茶,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茶树品种老化以及无人管理等因素,老茶山逐渐衰败。

如何恢复茶山往日的活力?这是思南村村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重振茶山,思南村将基地中途流转给村民个人发展,但因为经营和管理不善,以及各种原因,没有产生经济效益,茶山就此荒废多年,近些年只有少数十几家农户种点庄稼。

当前,乡村振兴逐步推进,朗溪乡政府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了让老茶山重新焕发生机,朗溪乡政府提前布局,修建了1.5公里的产业便道到茶山,完善产业路等基础设施,为招商引资做足准备,打消企业的顾虑。

来自贵州的企业通过多次考察当地海拔、光照、土质等因素,最终决定在朗溪乡栽种安吉白茶、黄茶,利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

招商引资

茶山焕发新活力

“乡亲们,挖窝子的时候注意一下哦,窝距一定得留足……”基地负责人田小华正在基地里给村民讲解栽茶树的要领。

记者看到,60余名工人在田小华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栽种,现场忙而有序,一排排茶树瞬间给翻新的黄土地里点缀得绿意盎然。

田小华虽是贵州人,但是紧邻朗溪乡,距离郎溪乡只有六七公里,十几分钟的车程就到朗溪乡,所以他对朗溪乡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也很了解。

田小华2011年就开始种植茶树,至今也有十多年的种植经验,有着多年丰富种植经验的他发现郎溪乡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

“种茶树最适合的海拔是700至900米,朗溪乡刚好是这个海拔高度,这里的土质疏松透气不板结,又有点风化,土质还很肥沃。”田小华抓起一把土壤说道。

“我们茶叶基地的面积有300亩,种植了白茶和黄茶两个品种,茶树今天就可以栽完,栽完就开始剪枝,后期才会长得均匀。”田小华说,别看现在种下去的苗子小,后期管理得好,3年就可以投产了。

就近务工

村民增收干劲足

王云翠是思南村1组的村民,她正拿着锄头挖窝子,“我在这里帮忙栽茶树,100块钱一天,收入还不错,今天在这里栽茶树的基本都是思南村的村民,以后还能在这里管护茶树和采茶,我们高兴着呢。”

目前,朗溪乡还没有其他的大型产业,用工需求较少,闲赋在家的剩余劳动力不少,平时管护或采茶的用工需求有保障,这也是田小华看中朗溪乡的资源优势之一。

“我们这次光栽茶树就用了200多个工天,劳务开支2万多元,以后每年需要除五次草,施五次肥,每一次除完草就需要施一次水溶性的复合肥,每年茶树的管理务工费开支在20万左右。”田小华说。

如今,茶山焕发了新的活力,村民们有了增收的途径,田小华对于未来茶山的发展也是信心满满。

谈及下一步打算,田小华介绍,准备流转更多农户的土地,扩大种植面积,投产后就近建加工厂,让更多的劳动力就近务工。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