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创建“红岩大课堂” 铸魂育人见实效
歌乐山麓,绿荫环绕,距重庆一中5公里处,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就坐落于此。来自重庆一中的高二学生刘曜铭和几位同学开启了“红岩”寻访之旅。他们访问校史馆、陈列馆,并结合学校的校史课程,一步步走进烈士的生平事迹。

沙坪坝:创建“红岩大课堂” 铸魂育人见实效

来源:沙坪坝发布2023-03-03

歌乐山麓,绿荫环绕,距重庆一中5公里处,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就坐落于此。来自重庆一中的高二学生刘曜铭和几位同学开启了“红岩”寻访之旅。他们访问校史馆、陈列馆,并结合学校的校史课程,一步步走进烈士的生平事迹。

“红岩英烈中有7位是重庆一中的师生,我最佩服的是胡作霖,在面对敌人大屠杀时,他用自己的身体去堵住敌人的枪口,掩护难友们突围而壮烈牺牲。”刘曜铭从校史课程中了解到英雄牺牲前的更多细节,深受震撼后主动加入了“红岩讲解员”的志愿者队伍。

重庆一中学生在校内烈士纪念园讲述英烈事迹

“红色校史是开展思政教育的资源宝库,从还原身边的真实人物出发,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对红色历史更可亲、可感,入脑入心。”重庆一中副校长周鹊虹说。

沙坪坝区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聚集了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白公馆、渣滓洞等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何将这些红色资源利用最大化,为“大思政课”建设服务?

“深挖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把思政课建设得更强、更实、更活。”沙坪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向斌说,在沙坪坝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总结出多年开展红色教育的经验,积极建设“红岩大课堂”,探索出区域实践落地的新路。

建设“开讲红岩”宣讲课堂

“‘小萝卜头’真名宋振中,他出生才八个月,就和妈妈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过着非人的监狱生活……”今年暑假,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1班的邹予希和五年级2班的黄一诺同学,自豪地走上“小小红岩讲解员”服务岗位,声情并茂地向来访的游客讲述红岩英烈的故事。

“每一次讲解,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邹予希说,她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当上“小讲解员”并不容易,要经过层层选拔,历经多轮班级、年级PK,再通过专业培训,才能正式“上岗”。

一段时间以来,沙坪坝区以“学习+赛训+实践”的方式,培育优秀“小小红岩讲解员”2000余名,通过人人讲红岩、个个知红岩,达到红岩精神入心入脑的育人效果。

“树人校史与红色文化同根同源,创立于1938年的树人小学校,创始人之一王焕志,也是学校的第一名共产党员……”在树人小学“校史+党史”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翻开《树人十讲》文集,讲述学校百年红色故事。

在滨江小学,《建强红色堡垒 倡滨江精神》校史课程走进每一个班级,讲述难忘的抗战岁月;在莲光小学,“莲园·党史讲坛”为师生讲述江竹筠、刘国志等革命先烈的故事……一场场红色宣讲在各学校铺展开来。

沙坪坝区联动社会资源,开设多样化的“开讲红岩”课堂,利用思政课、升旗仪式、朝会、班队会、校园广播站、假期课堂等,广泛开展讲红岩故事、颂红岩精神、说红岩先锋等宣讲活动1000余场。

建设“行走红岩”实践课堂

在阴暗潮湿的监狱里,小萝卜头在刻苦学习,没有纸笔,他用树枝做的笔,蘸水在地上练字,一位“时空穿越者”走近他的身边。

“小萝卜头,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希望,某一天出狱时能走进校园,在宽敞的教室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

这是今年6月,树人小学的同学们与“小萝卜头”进行的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场景。孩子们通过听、说、看、做、演等方式,与扮演小萝卜头、黄显声将军等演员展开互动,沉浸式体验了红岩烈士的英雄事迹。新颖的研学方式,让孩子们深受震撼,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今的红岩主题实践活动越来越丰富,从单一的知识灌输到丰富的活动体验,学生比以往更深刻感受红色文化,更易于深入接受红色教育。”树人小学党委书记、校长杨志渭说。

树人小学开展《行走·红岩》主题研学活动

据悉,沙坪坝区教委以深入开展“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为载体,采取“馆校联动”、“院校联动”等方式,与红岩联线共建“中小学思政教学实践基地”,打造“行走·红岩”思政实践课程群;依托“重庆1949·大剧院”思政实践教育基地作用,积极联动相关部门,推动“红岩讲堂100场进校园”品牌项目,共同构建以“红岩精神”为主旋律的思政实践大课堂。

全区各类思政实践活动内涵丰富、鲜活生动。持续开展“红岩”童剧、“小小红岩志愿者”“红梅花儿永放光彩”等主题活动2000余场次。

建设“时代红岩”优质课堂

“凝结红岩革命烈士血与泪的‘狱中意见’究竟讲了些什么?”“如果你是重庆市委负责人,根据狱中同志汇报,你认为该吸取哪些教训?”“生活中,我们遇到团队管理的问题没有?”

这是新高考下,南开中学一节普通的思政课,通过创设情景、分析史料、结合时政的方式,老师以问题导向,引领学生深度思考、自主探究,最终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实现了红色精神传承的目标。

“从重形式转向重内涵、从重预设转向重生成、从重说教转向重体悟,如今的思政课堂更注重对话和思辨。”沙坪坝区教委副主任李颖说,在思辨型价值教育课程模式下,学生的道德认知力、判断力、选择力和行动力得到充分发展。

近来,全区推出了《中小学思辨型班会课评价标准》,编辑《“道德两难”问题读本》、《“思辨型”主题班会课精品案例集》,将学生真实生活中面临的大量道德两难问题和容易出现价值模糊的问题引入课堂讨论,形成价值认同,实现价值自觉。

为了让思政课教学更加入脑入心,除了创设“思辨型”课堂,沙坪坝区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思政+共情”“思政+共享”“思政+共行”模式,开展“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活动,运用网上展厅、全息投影、AI互动技术,提升学习质量。

“江竹筠既是革命勇士、忠诚战友也是一名伟大的母亲,而她对待自己孩子是什么样的态度?”在树人博文小学的一节思政课堂上,老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感官。

“真正点燃学生兴趣,触发思考,形成观点,乐于交流分享并付诸行动,这样的课堂才会促进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会。”沙坪坝区进修学院思政教研员熊鹰说。

近年来,沙坪坝区整体推进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打造出以“红岩精神”为核心的“金课”体系,先后孵化“行走·红岩”“继承我的父兄”等79个(例)精品课程。全区还创设了“光彩红岩”体验课堂、“最美红岩”榜样课堂、“先锋红岩”引领课堂,逐步形成全域覆盖、层次递进、资源丰富、形式新颖、立体多维的红岩大课堂教育品牌群,有力推进“大思政课”目标落实到位。

分享
新浪微博

沙坪坝:创建“红岩大课堂” 铸魂育人见实效

2023-03-03 09:33:30 来源:

歌乐山麓,绿荫环绕,距重庆一中5公里处,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就坐落于此。来自重庆一中的高二学生刘曜铭和几位同学开启了“红岩”寻访之旅。他们访问校史馆、陈列馆,并结合学校的校史课程,一步步走进烈士的生平事迹。

“红岩英烈中有7位是重庆一中的师生,我最佩服的是胡作霖,在面对敌人大屠杀时,他用自己的身体去堵住敌人的枪口,掩护难友们突围而壮烈牺牲。”刘曜铭从校史课程中了解到英雄牺牲前的更多细节,深受震撼后主动加入了“红岩讲解员”的志愿者队伍。

重庆一中学生在校内烈士纪念园讲述英烈事迹

“红色校史是开展思政教育的资源宝库,从还原身边的真实人物出发,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对红色历史更可亲、可感,入脑入心。”重庆一中副校长周鹊虹说。

沙坪坝区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聚集了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白公馆、渣滓洞等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何将这些红色资源利用最大化,为“大思政课”建设服务?

“深挖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把思政课建设得更强、更实、更活。”沙坪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向斌说,在沙坪坝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总结出多年开展红色教育的经验,积极建设“红岩大课堂”,探索出区域实践落地的新路。

建设“开讲红岩”宣讲课堂

“‘小萝卜头’真名宋振中,他出生才八个月,就和妈妈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过着非人的监狱生活……”今年暑假,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1班的邹予希和五年级2班的黄一诺同学,自豪地走上“小小红岩讲解员”服务岗位,声情并茂地向来访的游客讲述红岩英烈的故事。

“每一次讲解,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邹予希说,她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当上“小讲解员”并不容易,要经过层层选拔,历经多轮班级、年级PK,再通过专业培训,才能正式“上岗”。

一段时间以来,沙坪坝区以“学习+赛训+实践”的方式,培育优秀“小小红岩讲解员”2000余名,通过人人讲红岩、个个知红岩,达到红岩精神入心入脑的育人效果。

“树人校史与红色文化同根同源,创立于1938年的树人小学校,创始人之一王焕志,也是学校的第一名共产党员……”在树人小学“校史+党史”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翻开《树人十讲》文集,讲述学校百年红色故事。

在滨江小学,《建强红色堡垒 倡滨江精神》校史课程走进每一个班级,讲述难忘的抗战岁月;在莲光小学,“莲园·党史讲坛”为师生讲述江竹筠、刘国志等革命先烈的故事……一场场红色宣讲在各学校铺展开来。

沙坪坝区联动社会资源,开设多样化的“开讲红岩”课堂,利用思政课、升旗仪式、朝会、班队会、校园广播站、假期课堂等,广泛开展讲红岩故事、颂红岩精神、说红岩先锋等宣讲活动1000余场。

建设“行走红岩”实践课堂

在阴暗潮湿的监狱里,小萝卜头在刻苦学习,没有纸笔,他用树枝做的笔,蘸水在地上练字,一位“时空穿越者”走近他的身边。

“小萝卜头,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希望,某一天出狱时能走进校园,在宽敞的教室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

这是今年6月,树人小学的同学们与“小萝卜头”进行的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场景。孩子们通过听、说、看、做、演等方式,与扮演小萝卜头、黄显声将军等演员展开互动,沉浸式体验了红岩烈士的英雄事迹。新颖的研学方式,让孩子们深受震撼,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今的红岩主题实践活动越来越丰富,从单一的知识灌输到丰富的活动体验,学生比以往更深刻感受红色文化,更易于深入接受红色教育。”树人小学党委书记、校长杨志渭说。

树人小学开展《行走·红岩》主题研学活动

据悉,沙坪坝区教委以深入开展“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为载体,采取“馆校联动”、“院校联动”等方式,与红岩联线共建“中小学思政教学实践基地”,打造“行走·红岩”思政实践课程群;依托“重庆1949·大剧院”思政实践教育基地作用,积极联动相关部门,推动“红岩讲堂100场进校园”品牌项目,共同构建以“红岩精神”为主旋律的思政实践大课堂。

全区各类思政实践活动内涵丰富、鲜活生动。持续开展“红岩”童剧、“小小红岩志愿者”“红梅花儿永放光彩”等主题活动2000余场次。

建设“时代红岩”优质课堂

“凝结红岩革命烈士血与泪的‘狱中意见’究竟讲了些什么?”“如果你是重庆市委负责人,根据狱中同志汇报,你认为该吸取哪些教训?”“生活中,我们遇到团队管理的问题没有?”

这是新高考下,南开中学一节普通的思政课,通过创设情景、分析史料、结合时政的方式,老师以问题导向,引领学生深度思考、自主探究,最终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实现了红色精神传承的目标。

“从重形式转向重内涵、从重预设转向重生成、从重说教转向重体悟,如今的思政课堂更注重对话和思辨。”沙坪坝区教委副主任李颖说,在思辨型价值教育课程模式下,学生的道德认知力、判断力、选择力和行动力得到充分发展。

近来,全区推出了《中小学思辨型班会课评价标准》,编辑《“道德两难”问题读本》、《“思辨型”主题班会课精品案例集》,将学生真实生活中面临的大量道德两难问题和容易出现价值模糊的问题引入课堂讨论,形成价值认同,实现价值自觉。

为了让思政课教学更加入脑入心,除了创设“思辨型”课堂,沙坪坝区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思政+共情”“思政+共享”“思政+共行”模式,开展“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活动,运用网上展厅、全息投影、AI互动技术,提升学习质量。

“江竹筠既是革命勇士、忠诚战友也是一名伟大的母亲,而她对待自己孩子是什么样的态度?”在树人博文小学的一节思政课堂上,老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感官。

“真正点燃学生兴趣,触发思考,形成观点,乐于交流分享并付诸行动,这样的课堂才会促进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会。”沙坪坝区进修学院思政教研员熊鹰说。

近年来,沙坪坝区整体推进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打造出以“红岩精神”为核心的“金课”体系,先后孵化“行走·红岩”“继承我的父兄”等79个(例)精品课程。全区还创设了“光彩红岩”体验课堂、“最美红岩”榜样课堂、“先锋红岩”引领课堂,逐步形成全域覆盖、层次递进、资源丰富、形式新颖、立体多维的红岩大课堂教育品牌群,有力推进“大思政课”目标落实到位。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