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背后 有这样一群攻坚克难的重庆“轨道人”
重庆突破穿山跨江、深埋车站等多项世界性难题,轨道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大关,建成地形适应强、跨江桥梁多、穿山通道多为特点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

“500+”背后 有这样一群攻坚克难的重庆“轨道人”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3-03
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通讯员 龚梦源 摄
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通讯员 龚梦源 摄

对于轨道交通来说,山水相拥的重庆,到处都是“难题”。然而通过不懈努力,重庆突破穿山跨江、深埋车站等多项世界性难题,轨道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大关,建成地形适应强、跨江桥梁多、穿山通道多为特点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

这背后,有这样一群攻坚克难的重庆“轨道人”。

重庆轨道穿山跨江。通讯员 龚梦源 摄
重庆轨道穿山跨江。通讯员 龚梦源 摄

轨道4号线二期

——“团队要啃得下硬骨头、打得了硬仗”

铁山坪森林公园,郁郁葱葱,群山环抱之中,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越岭而行。

这是铁山坪站—鹿栖站区间隧道,全长约4千米,在4号线二期全线占比超过1/10,是全线最长的越岭隧道,且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工期压力大,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

面对如此“难啃的硬骨头”,重庆轨道4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德荣作为牵头人,在项目启动之初就做好了带团队“打硬仗”的准备。

“从研究论证阶段,我们就决定采用单护盾双模式复合型TBM,这在重庆是首次”,王德荣说,这样既能满足浅埋洞段保压掘进、土壤改良的需求,又能满足越岭段全断面岩石掘进对刀盘高速旋转和高效出渣的需求。”

王德荣。受访者供图
王德荣。受访者供图

项目施工前,王德荣和团队都会尽可能做好万全的准备,以应对突发状况。2021年8月,一场大暴雨骤然而至,而当时,价值1个亿的设备就在隧道之中,“隧道呈V字型,如果不及时排水,一旦积水,那么损失将不可估量,而且工期压力也将更大了”,那场雨,王德荣历历在目。

必须立刻抢险!王德荣第一时间赶到施工现场,按照预案立刻成立应急处置组,现场指挥抢险。两天一夜,将近50个人顶着暴风雨不停歇作战,洞口用沙袋垒起“城墙”防止雨水继续蔓延,洞内用设备进行抽排,终于解除了险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王德荣和他团队的每一个人协作之下,工程安全顺利完成。他们创造了重庆速度,让4号线二期成为重庆市最快贯通运营的线路。

国内首条应用双流制市域(郊)铁路江跳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国内首条应用双流制市域(郊)铁路江跳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江跳线

——“既然要干就要干成,没有退路”

2022年8月16日,重庆市域(郊)铁路江津至跳磴线(以下简称江跳线)正式开通运营。这不仅是重庆首条开通运营的市域(郊)铁路,还是全国首条双流制市域(郊)铁路,乘客从江津圣泉寺站到大渡口跳磴站全程只需28分钟。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重庆交通开投铁路集团牵头组织国内专家对双流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地形地貌特征,联合重庆中车长客开展技术攻关。

王猛(中)。受访者供图
王猛(中)。受访者供图

“既然要干就要干成,我们没有退路。”这是重庆交通开投铁路集团总工程师王猛,在江跳线建设过程中,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5年,江跳线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但却面临两大难题:确定建设制式和解决建设资金,经过专家深入研究论证,最终决定将其建成全国首条采用双流制技术的市域(郊)铁路。

但双流制市域(郊)铁路,在国内尚无应用先例,如何建设?王猛带领着100多人的科研团队,日以继夜攻克各种难题。

比如,供电制式和车辆限界的不同,地铁、单轨列车与市域(郊)铁路列车分属不同技术特征的两张轨道网,通常不能跨线路运行。江跳线创新研发了双流制技术,搭载两套牵引供电系统。双流制列车可自动完成供电制式的转换。

由于江跳线车辆搭载了两套供电系统,整车重量增加了约8吨,如何为列车“减负”?王猛带领团队,对所有配件重量进行精确计算,连地板刷的油漆、地板胶多厚多重,都仔细核对检验,确保列车能正常运行。

江跳线通车当天,热情的江津人,提前几个小时便排队,等着乘车体验。看着人们交口称赞,王猛顿时觉得,几年的坚守,都是值得的。

单轨道岔

——“无数次失败,换来一次成功就值得”

19年前,张杰进入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线路设施部工作,成为国内首批单轨道岔工。每天深夜,当最后一班列车驶入车库,张杰和同事们一起开始了检修工作。

张杰。受访者供图
张杰。受访者供图

从那时候起,张杰便习惯记录下日常维修遇到的所有技术难题、解决方案,这也为日后“张杰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不断创新提供了数据支撑,为道岔国产化提升带来了详实依据。

“那时候,控制系统功能较为单一,给设备故障现象的查找、分析和判断带来不便,”张杰回忆道,“我们通过日复一日的维护工作,了解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开始思考如何能提升该系统的工作便利性。”一个契机出现,2012年,“张杰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张杰带领团队自主设计出一套继电器控制单轨道岔模拟装置,应用于员工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

技术难关一个个得以攻克。在系统PLC功能单一的前提下,工作室持续收集相关数据和查找市场可替代的最新元器件,在2017年组织技术攻关小组,自主设计开发配套程序,大幅度提升了设备疑难故障分析和处理速度,有效提高了抢修效率及质量。“这次技改让触摸屏成本从2万元降到0.2万元,为大规模推广使用奠定了基础。”张杰说。

探索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来。2019年,张杰带领团队自主设计制作了一套完全由PLC控制的单轨道岔实验装置;2021年他再次组织技术攻关小组,研发出远程检测系统,张杰说:“有了它,我们可以24小时采集数据模块,可以远程查看、分析故障,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列车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

回首工作室成立的11年,张杰感叹:“一套设备的试验测试更新需要时间来考验,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的试验,无数次的失败。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全新的道岔控制系统将替代现在的电控系统,使我们单轨道岔设备更智能也更安全!”说到这里,张杰目光炯炯,“这也体现了我们道岔人的不懈努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黄德勇(左)。受访者供图
黄德勇(左)。受访者供图

列车检测

——“300多个日夜,实现从无到有跨越”


他是同事口中的“单轨神医”,还被唤作“活图纸”“黄大师”……他是黄德勇,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交通建设工匠”称号获得者。

在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童家院子基地,一间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内,黄德勇正在对一台全新的设备进行测试。正是这台设备,见证了黄德勇和团队实现“从无到有”的历程。

这个试验平台叫“跨坐式单轨车辆VVVF(牵引逆变器)逆变器综合维修试验平台”,是由黄德勇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简单来说,它可以更全面地检测列车故障,更有效地保障列车运营安全。

“2020年自创研发开始前,我们所使用的进口设备已经运行11年了,不能满足现有的检测需求,只能做VVVF逻辑部静态试验。而且设备还面临大修,会产生昂贵的维修费用”,黄德勇说:“那台设备价值1100多万元。”此时(具体是什么时候),黄德勇意识到,国产化替代品的研发迫在眉睫。

2020年10月,黄德勇带领团队,开始对单轨列车牵引控制设备试验台VVVF的国产化攻关。一切从“0”开始,没有任何图纸,更没有任何程序可以参考。于是,从画图纸到自制检测装置接口,从程序编写到对3000多组线路设备进行安装,黄德勇和同事们一点一点摸索着前行,一步一步突破着技术难关。

那段时间,黄德勇几乎每晚都睡在工作室。300多个日夜的晨炊星饭,换来了行业首创的单轨列车牵引控制设备试验台。

“王进喜说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黄德勇说。截至目前,该项目资金成本为11万元,仅为原进口设备的1/10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林楠 董进/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500+”背后 有这样一群攻坚克难的重庆“轨道人”

2023-03-03 09:35:36 来源:
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通讯员 龚梦源 摄
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通讯员 龚梦源 摄

对于轨道交通来说,山水相拥的重庆,到处都是“难题”。然而通过不懈努力,重庆突破穿山跨江、深埋车站等多项世界性难题,轨道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大关,建成地形适应强、跨江桥梁多、穿山通道多为特点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

这背后,有这样一群攻坚克难的重庆“轨道人”。

重庆轨道穿山跨江。通讯员 龚梦源 摄
重庆轨道穿山跨江。通讯员 龚梦源 摄

轨道4号线二期

——“团队要啃得下硬骨头、打得了硬仗”

铁山坪森林公园,郁郁葱葱,群山环抱之中,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越岭而行。

这是铁山坪站—鹿栖站区间隧道,全长约4千米,在4号线二期全线占比超过1/10,是全线最长的越岭隧道,且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工期压力大,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

面对如此“难啃的硬骨头”,重庆轨道4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德荣作为牵头人,在项目启动之初就做好了带团队“打硬仗”的准备。

“从研究论证阶段,我们就决定采用单护盾双模式复合型TBM,这在重庆是首次”,王德荣说,这样既能满足浅埋洞段保压掘进、土壤改良的需求,又能满足越岭段全断面岩石掘进对刀盘高速旋转和高效出渣的需求。”

王德荣。受访者供图
王德荣。受访者供图

项目施工前,王德荣和团队都会尽可能做好万全的准备,以应对突发状况。2021年8月,一场大暴雨骤然而至,而当时,价值1个亿的设备就在隧道之中,“隧道呈V字型,如果不及时排水,一旦积水,那么损失将不可估量,而且工期压力也将更大了”,那场雨,王德荣历历在目。

必须立刻抢险!王德荣第一时间赶到施工现场,按照预案立刻成立应急处置组,现场指挥抢险。两天一夜,将近50个人顶着暴风雨不停歇作战,洞口用沙袋垒起“城墙”防止雨水继续蔓延,洞内用设备进行抽排,终于解除了险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王德荣和他团队的每一个人协作之下,工程安全顺利完成。他们创造了重庆速度,让4号线二期成为重庆市最快贯通运营的线路。

国内首条应用双流制市域(郊)铁路江跳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国内首条应用双流制市域(郊)铁路江跳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江跳线

——“既然要干就要干成,没有退路”

2022年8月16日,重庆市域(郊)铁路江津至跳磴线(以下简称江跳线)正式开通运营。这不仅是重庆首条开通运营的市域(郊)铁路,还是全国首条双流制市域(郊)铁路,乘客从江津圣泉寺站到大渡口跳磴站全程只需28分钟。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重庆交通开投铁路集团牵头组织国内专家对双流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地形地貌特征,联合重庆中车长客开展技术攻关。

王猛(中)。受访者供图
王猛(中)。受访者供图

“既然要干就要干成,我们没有退路。”这是重庆交通开投铁路集团总工程师王猛,在江跳线建设过程中,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5年,江跳线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但却面临两大难题:确定建设制式和解决建设资金,经过专家深入研究论证,最终决定将其建成全国首条采用双流制技术的市域(郊)铁路。

但双流制市域(郊)铁路,在国内尚无应用先例,如何建设?王猛带领着100多人的科研团队,日以继夜攻克各种难题。

比如,供电制式和车辆限界的不同,地铁、单轨列车与市域(郊)铁路列车分属不同技术特征的两张轨道网,通常不能跨线路运行。江跳线创新研发了双流制技术,搭载两套牵引供电系统。双流制列车可自动完成供电制式的转换。

由于江跳线车辆搭载了两套供电系统,整车重量增加了约8吨,如何为列车“减负”?王猛带领团队,对所有配件重量进行精确计算,连地板刷的油漆、地板胶多厚多重,都仔细核对检验,确保列车能正常运行。

江跳线通车当天,热情的江津人,提前几个小时便排队,等着乘车体验。看着人们交口称赞,王猛顿时觉得,几年的坚守,都是值得的。

单轨道岔

——“无数次失败,换来一次成功就值得”

19年前,张杰进入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线路设施部工作,成为国内首批单轨道岔工。每天深夜,当最后一班列车驶入车库,张杰和同事们一起开始了检修工作。

张杰。受访者供图
张杰。受访者供图

从那时候起,张杰便习惯记录下日常维修遇到的所有技术难题、解决方案,这也为日后“张杰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不断创新提供了数据支撑,为道岔国产化提升带来了详实依据。

“那时候,控制系统功能较为单一,给设备故障现象的查找、分析和判断带来不便,”张杰回忆道,“我们通过日复一日的维护工作,了解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开始思考如何能提升该系统的工作便利性。”一个契机出现,2012年,“张杰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张杰带领团队自主设计出一套继电器控制单轨道岔模拟装置,应用于员工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

技术难关一个个得以攻克。在系统PLC功能单一的前提下,工作室持续收集相关数据和查找市场可替代的最新元器件,在2017年组织技术攻关小组,自主设计开发配套程序,大幅度提升了设备疑难故障分析和处理速度,有效提高了抢修效率及质量。“这次技改让触摸屏成本从2万元降到0.2万元,为大规模推广使用奠定了基础。”张杰说。

探索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来。2019年,张杰带领团队自主设计制作了一套完全由PLC控制的单轨道岔实验装置;2021年他再次组织技术攻关小组,研发出远程检测系统,张杰说:“有了它,我们可以24小时采集数据模块,可以远程查看、分析故障,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列车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

回首工作室成立的11年,张杰感叹:“一套设备的试验测试更新需要时间来考验,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的试验,无数次的失败。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全新的道岔控制系统将替代现在的电控系统,使我们单轨道岔设备更智能也更安全!”说到这里,张杰目光炯炯,“这也体现了我们道岔人的不懈努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黄德勇(左)。受访者供图
黄德勇(左)。受访者供图

列车检测

——“300多个日夜,实现从无到有跨越”


他是同事口中的“单轨神医”,还被唤作“活图纸”“黄大师”……他是黄德勇,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交通建设工匠”称号获得者。

在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童家院子基地,一间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内,黄德勇正在对一台全新的设备进行测试。正是这台设备,见证了黄德勇和团队实现“从无到有”的历程。

这个试验平台叫“跨坐式单轨车辆VVVF(牵引逆变器)逆变器综合维修试验平台”,是由黄德勇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简单来说,它可以更全面地检测列车故障,更有效地保障列车运营安全。

“2020年自创研发开始前,我们所使用的进口设备已经运行11年了,不能满足现有的检测需求,只能做VVVF逻辑部静态试验。而且设备还面临大修,会产生昂贵的维修费用”,黄德勇说:“那台设备价值1100多万元。”此时(具体是什么时候),黄德勇意识到,国产化替代品的研发迫在眉睫。

2020年10月,黄德勇带领团队,开始对单轨列车牵引控制设备试验台VVVF的国产化攻关。一切从“0”开始,没有任何图纸,更没有任何程序可以参考。于是,从画图纸到自制检测装置接口,从程序编写到对3000多组线路设备进行安装,黄德勇和同事们一点一点摸索着前行,一步一步突破着技术难关。

那段时间,黄德勇几乎每晚都睡在工作室。300多个日夜的晨炊星饭,换来了行业首创的单轨列车牵引控制设备试验台。

“王进喜说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黄德勇说。截至目前,该项目资金成本为11万元,仅为原进口设备的1/10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林楠 董进/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