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中小学责任教育一体化贡献智慧 来自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论坛的声音
近日,由天津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论坛在天津举行。论坛聚焦“后疫情时代大中小学责任教育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与会者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耀灿强调,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学科特点和规范的研究方法,应按照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六个要”和“八个统一”的要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如何加快补齐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还不完善等短板,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建议,应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变革,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基础上,实现从专门化向整体综合、从直接教育向间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教育、从专门队伍到调动全员化发展等方面的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亲切关怀青少年成长成才、亲自谋划青年工作。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应切实履行好共青团为党育人的职责使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俊彦指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王易分析了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她指出,应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培育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宇文利指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情感积淀,已成为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里的精神基因。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进步,基于习俗认识、环境熏染、制度规约和文化塑造的爱国主义传统,将在新征程上发挥凝心聚力的更大作用。
注重差异与同一,推进大中小学责任教育一体化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思政部主任方琼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就“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做出具体阐述,这为大中小学责任教育一体化开辟了新空间、赋予了新使命、增添了新内涵。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刘世保指出,目前大中小学责任教育一体化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责任教育内涵层次不清,责任教育衔接存在重复交叉,责任教育机制存在认识偏差,责任教育评价存在重量轻质等问题。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指出,开展好一体化责任教育应做好大中小学责任教育一体化的顶层设计、整体谋划、体系构建,理顺教育开展涉及的一系列体制机制问题,确保责任教育实践运行科学有效。
皖西学院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程东峰认为,推进大中小学责任教育一体化要循序渐进,厘清不同教育阶段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江苏泰州中学原校长蒋建华认为,应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促进道德、责任、伦理三者有机融合,抓好小学阶段的直接感受、中学阶段的认知深化、大学阶段的情感与境界升华。
皖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邦红认为,推进大中小学责任教育一体化,关键在教师。应加强教师责任人格修养、创新责任教学方式方法、强化责任理论学养和责任审美素养等。
天津市红桥区清源道小学校长刘晶介绍,针对小学六个不同年级,应在目标引导下,通过活动将责任教育内容的实践体验,经情感内化为小学生的自身行为,通过评价的引导、反馈达成目标,以各种管理制度作保障,促进社会责任的形成与发展。
天津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实验室(天津师范大学)主任魏进平在总结会议时表示,应不断探索大中小学责任教育一体化的实践路径,增强理论供给,助推各年龄段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