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史研究会举行活动 缅怀周恩来同志诞辰125周年

重庆日报客户端

2023-03-05 06:06:03

听新闻

“今天,听说我们要给周恩来铜像献花,花店老板爽快地打了折,便宜的幅度还不小。”3月4日, 重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晓东充满感触地说:“周恩来的名字如春风,吹拂着重庆的大街小巷。”

当日,重庆史研究会20余位专家学者来到曾家岩广场周恩来铜像前,鞠躬、献花,表达对周恩来同志的缅怀和敬仰。随后在特园举行“周恩来与重庆——周恩来同志诞辰125周年纪念座谈会”中,专家学者们交流了各自研究周恩来的心得,表示要大力弘扬周恩来同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他留给重庆最宝贵的政治遗产,就是伟大的红岩精神”

“刚才伫立在周恩来铜像前,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他77年前曾经在周公馆里说过的一句话:‘重庆真是一个谈判的城市……谈判耗去了我现有生命的五分之一,我已经谈老了……’说这句话的时候是1946年4月,当时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即将离开重庆,去往南京。”在座谈会上,重庆史研究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周勇说。

周勇表示,红岩精神是抗战时期以中共南方局为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产物。如果要把它人格化的话,这个名字一定叫“周恩来”,“他留给重庆最宝贵的政治遗产,就是伟大的红岩精神。”在他身上体现的高举旗帜,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是红岩精神的核心内涵,是我们今天应该弘扬和传承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以这种最学术的方式来表达对周恩来同志的深切缅怀,用丰硕的研究成果来告慰他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共产党人。

“2011年,我和渝中区的同事们以‘抗战文化走廊’的名义对中山四路进行了整体打造;前几年,我和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的同事们对这条路上的周公馆、桂园进行了精心修缮;去年,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又和四川美术学院共同打造推出了曾家岩文化客厅专题展览,中山四路越来越美了。”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红岩干部学院院长朱军说,中山四路的美,在于有周公馆、桂园等珍贵革命文物,在于见证了周恩来同志在重庆战斗的历史,在于“红色三岩”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

朱军表示,抗日战争时期,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恶劣艰险的环境中,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红岩村、周公馆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我们要永远不忘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和探索。

“悉心解决各种问题,为了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周恩来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让与会专家学者深有感触?

最近,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耿密在阅读《周恩来文选》时,注意到他在南方局工作期间撰写的一篇讲话提纲——《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反复阅读后深有感触。他说:“从这篇教育培训干部的讲话提纲中,我们充分体会到周恩来的政治品格和工作作风,他始终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任何时候都不动摇,面对生死荣辱从不放弃自己的信仰;牢记初心使命,一心为了群众,勤勉工作,悉心解决各种问题,为了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吴婧瑀从周恩来与抗战大后方文艺界的角度进行了发言。她说,周恩来总是把文艺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部分加以领导,对文艺工作者真诚爱护、耐心教育。对于具体作品,他总是反复考虑,鼓励别人提出不同看法,再慎重作出判断。

正如艺术家白杨所说:“在重庆的岁月,我作为一个演员,从心里感到总理真正是文艺界的知音。他懂戏,懂艺术,更深深懂得演员的内心。总理常常帮助剧作家修改剧本、帮助演员处理角色,但从来不强加于人,而是作为一个诚恳、知心的朋友,循循善诱的长者,不断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研究馆员刘英说,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在战时首都重庆,广泛团结各阶层、各党派,在那场拯救民族危亡的保卫战中,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共御外侮,留下了一段难忘而厚重的历史记忆。她重点分享了周恩来领导南方局外事工作的点点滴滴,“周恩来领导南方局外事组的同志把外事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且十分广泛、活跃和深入,让世界了解了真实的中国,认识了中国共产党。”

把周恩来精神化作干事创业巨大动力

如何进一步深化周恩来研究,进一步传承弘扬周恩来精神?

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洪富忠认为,从政党形象视域研究周恩来是一个可能、可行的方向之一。他建议,以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等多学科协同推进周恩来研究,推出具有标识性、辨识度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周恩来这个名字,走过125年的风雨历程,今天,人民依然深切地被他的精神所打动。”綦江区委党校副教授、博士汪浩认为,今天,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学习周恩来精神,绝不仅是一种缅怀,而是通过学习周恩来光辉思想、高尚品德、丰富知识、卓越才能和优良作风,激励自己,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把周恩来精神化作我们干事创业的巨大动力,激励一代代重庆人,在新重庆建设的新征程上不断奋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不断前进。

青年时,周恩来写下过这样的寄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重庆理工大学教授丁威说,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周恩来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是: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周恩来同志生前致力于解决的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周恩来同志生前念兹在兹的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完全实现。

重庆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迎昭

责任编辑:杜典韵
附件下载:
评论(0)
热点推荐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