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管局:强化食品生产安全监管 助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丰都麻辣鸡块、城口老腊肉、重庆火锅底料……一系列原本只能现场烹制食用的美食,经过企业加工后走进了各大商超,让消费者不用长途奔波就能品尝到千里之外的地道特色美食。

市市场监管局:强化食品生产安全监管 助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3-03-05

丰都麻辣鸡块、城口老腊肉、重庆火锅底料……一系列原本只能现场烹制食用的美食,经过企业加工后走进了各大商超,让消费者不用长途奔波就能品尝到千里之外的地道特色美食。这就是现代食品加工的魅力所在,也说明食品工业直接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其发展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关乎到国计民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坚持当好食品监管“四个最严”的践行者、群众“舌尖上”的守护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贴心人,为山城食品生产加工产业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筑牢食品生产监管制度支撑, 构建“1+3+N”监督管理体系,让高效精准的食品加工监管保障美食品质

近年来,国内一些含金银箔粉的食品开始在市场上出现,成为消费噱头。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严查将金银箔粉用于食品生产加工、采购销售含金银箔粉食品、制作售卖含金银箔粉餐食等违法违规行为,对44件投诉举报事项和相关违法线索进行依法处置,形成了有效监管链条。

严厉打击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金(银)箔金(银)粉类物质专项行动,是市市场监管局有效运用“组合拳”强化食品生产监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努力促进监管规范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食品生产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建立“1+3+N”日常监管制度体系,围绕生产许可、主体责任落实、监督检查实务制定三项制度,制作预制菜、大米、乳制品等10类监管指南,对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检查行为作出进一步规范,对基层检查的重点环节重点目标进一步聚焦。

运用科技赋能促进食品监管现代化。随着食品工业发展,传统的“望闻问切”已经不能满足监管需要,市市场监管局因势而为,不断提升食品监管的现代化程度,上线小作坊登记系统,实现全程网办和电子证书管理,实现“一网通办”;上线企业信用档案,从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12个维度对企业的风险精准画像,对风险高的就加大检查力度,盯住不放,监管的预见性、针对性都得到了强化提升;上线隐患统计、检查分析等7个补丁,实现业务“一图知全局、一点明进度”,对于全市食品生产监管宏观决策的科学性装上了“智能外脑”。立足监管手段多样化,创新开展技术专家和监管人员联动检查、不同区县局监管人员交叉检查、市局工作组通过微信视频腾讯会议实施远程调度检查等监管手段,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问题发现率和震慑力。

在规范排查流程,提升风险发现科学性方面,制定《食品生产风险点入库标准》《食品生产风险隐患排查事项清单》,按照“一企一档、一域一档、一品一策、一险一方”思路,每个风险隐患都有专人甚至专班负责到底,确保了能发现隐患、隐患都得到整改。同时,对全市基层监管所650余名监管骨干进行封闭集中培训,打造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食品生产监管队伍。

用改革破题发展困境,多措并举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既能严守法律底线,也敢于开拓创新

重庆河包粉条产业基地年产值超过10亿元,是农业农村部批准的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由于小微企业存在原料和产品检验能力不足、产品质量把控不严等问题,产品质量、销量都受到影响,出厂检验成为制约小微食品生产企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

今年以来,20家粉条微型生产企业投资70余万元联建了荣昌区河包粉条产业基地共享检验室,户均投资4万元不到,就配齐配全了各类精密检验设备和专业检验人员。该检验室投用以来,企业产品合格率提升了3%,累计为企业节省资金近百万元,实实在在的收益,让企业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改革前每个食品生产企业都必须使用自有检验设备、聘请人员做出厂检验,现在几个企业能按照‘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地出地’原则自愿共同组建一个检验室,企业不仅钱花的更少,检验质量还更高。” 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已建成共享检验室5家,在建3家,惠及9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还有不少小微企业正在积极申请加入到改革试点中。

改革创新是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率先开展食品生产许可“一证多址”改革,开展天麻、灵芝、铁皮石斛等食药同源物质试点,让试点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上先人一步;在8家企业试点开展“可视化监管”,运用人工AI智能自动抓拍和分析预警,让企业第一时间能感知内部风险隐患,进而开展针对性防范;开发上线大米、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平台,初步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风险可控,产品的辨识度得到有效提升……一系列改革创新事项落到实处,为食品生产安全市场主体发展注入市场监管新动能。

全局发力助推产业发展,开展“百企千坊万家” 行动助企纾困,守安全,也要促发展

重庆小面已逐渐成为城市美食名片之一,不仅深受不少市民朋友喜爱,更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在效益,如何把这张美食名片发展好、维护好?

市市场监管局建立了与大渡口区政府工作协调协同机制,共同推进小面工业化发展之路。同时指导重庆小面协会制定团体标准《重庆小面》,发布地方标准《重庆小面生产技术规范》,推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重庆小面》立项申报。从标准体系、品牌建设、监管服务等方面推出关键举措,让重庆小面有了竞速“新蓝海”的底气。

一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既坚持当好食品安全守护人,也努力做好食品企业和小作坊健康发展的贴心人,不仅“扶上马”还重“ 送一程”,以提升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经济发展大局。

在提升产业规范上下功夫。以预制菜、重庆小面、火锅食材等食品产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市市场监管局与梁平区政府、合川区政府分别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从标准建设、品牌培育、检验检测、生产规范等方面合力推动形成产业链和龙头带动引领效应,持续发力构建食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格局。

为生产者把脉生产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做好对“困难”企业的“雪中送炭”。去年9月,市市场监管局面向全市1.3万余家食品生产者启动“百企千坊万家”纾困解难行动,针对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工艺设置等方面的“疑难杂症”实施“靶向治疗”。监管人员累计上门走访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2万余家次,解决实际困难4000余条,为提升帮扶质量,还专门指派技术专家260余人次,对210余家存在技术瓶颈的食品生产者开展免费上门“问诊把脉”活动,协助整改430余条“痼疾顽症”,让生产者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专业服务。

刘玉珮 陈钰桦 马建保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市市场监管局:强化食品生产安全监管 助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3-05 06:59:22 来源:

丰都麻辣鸡块、城口老腊肉、重庆火锅底料……一系列原本只能现场烹制食用的美食,经过企业加工后走进了各大商超,让消费者不用长途奔波就能品尝到千里之外的地道特色美食。这就是现代食品加工的魅力所在,也说明食品工业直接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其发展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关乎到国计民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坚持当好食品监管“四个最严”的践行者、群众“舌尖上”的守护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贴心人,为山城食品生产加工产业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筑牢食品生产监管制度支撑, 构建“1+3+N”监督管理体系,让高效精准的食品加工监管保障美食品质

近年来,国内一些含金银箔粉的食品开始在市场上出现,成为消费噱头。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严查将金银箔粉用于食品生产加工、采购销售含金银箔粉食品、制作售卖含金银箔粉餐食等违法违规行为,对44件投诉举报事项和相关违法线索进行依法处置,形成了有效监管链条。

严厉打击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金(银)箔金(银)粉类物质专项行动,是市市场监管局有效运用“组合拳”强化食品生产监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努力促进监管规范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食品生产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建立“1+3+N”日常监管制度体系,围绕生产许可、主体责任落实、监督检查实务制定三项制度,制作预制菜、大米、乳制品等10类监管指南,对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检查行为作出进一步规范,对基层检查的重点环节重点目标进一步聚焦。

运用科技赋能促进食品监管现代化。随着食品工业发展,传统的“望闻问切”已经不能满足监管需要,市市场监管局因势而为,不断提升食品监管的现代化程度,上线小作坊登记系统,实现全程网办和电子证书管理,实现“一网通办”;上线企业信用档案,从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12个维度对企业的风险精准画像,对风险高的就加大检查力度,盯住不放,监管的预见性、针对性都得到了强化提升;上线隐患统计、检查分析等7个补丁,实现业务“一图知全局、一点明进度”,对于全市食品生产监管宏观决策的科学性装上了“智能外脑”。立足监管手段多样化,创新开展技术专家和监管人员联动检查、不同区县局监管人员交叉检查、市局工作组通过微信视频腾讯会议实施远程调度检查等监管手段,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问题发现率和震慑力。

在规范排查流程,提升风险发现科学性方面,制定《食品生产风险点入库标准》《食品生产风险隐患排查事项清单》,按照“一企一档、一域一档、一品一策、一险一方”思路,每个风险隐患都有专人甚至专班负责到底,确保了能发现隐患、隐患都得到整改。同时,对全市基层监管所650余名监管骨干进行封闭集中培训,打造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食品生产监管队伍。

用改革破题发展困境,多措并举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既能严守法律底线,也敢于开拓创新

重庆河包粉条产业基地年产值超过10亿元,是农业农村部批准的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由于小微企业存在原料和产品检验能力不足、产品质量把控不严等问题,产品质量、销量都受到影响,出厂检验成为制约小微食品生产企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

今年以来,20家粉条微型生产企业投资70余万元联建了荣昌区河包粉条产业基地共享检验室,户均投资4万元不到,就配齐配全了各类精密检验设备和专业检验人员。该检验室投用以来,企业产品合格率提升了3%,累计为企业节省资金近百万元,实实在在的收益,让企业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改革前每个食品生产企业都必须使用自有检验设备、聘请人员做出厂检验,现在几个企业能按照‘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地出地’原则自愿共同组建一个检验室,企业不仅钱花的更少,检验质量还更高。” 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已建成共享检验室5家,在建3家,惠及9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还有不少小微企业正在积极申请加入到改革试点中。

改革创新是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率先开展食品生产许可“一证多址”改革,开展天麻、灵芝、铁皮石斛等食药同源物质试点,让试点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上先人一步;在8家企业试点开展“可视化监管”,运用人工AI智能自动抓拍和分析预警,让企业第一时间能感知内部风险隐患,进而开展针对性防范;开发上线大米、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平台,初步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风险可控,产品的辨识度得到有效提升……一系列改革创新事项落到实处,为食品生产安全市场主体发展注入市场监管新动能。

全局发力助推产业发展,开展“百企千坊万家” 行动助企纾困,守安全,也要促发展

重庆小面已逐渐成为城市美食名片之一,不仅深受不少市民朋友喜爱,更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在效益,如何把这张美食名片发展好、维护好?

市市场监管局建立了与大渡口区政府工作协调协同机制,共同推进小面工业化发展之路。同时指导重庆小面协会制定团体标准《重庆小面》,发布地方标准《重庆小面生产技术规范》,推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重庆小面》立项申报。从标准体系、品牌建设、监管服务等方面推出关键举措,让重庆小面有了竞速“新蓝海”的底气。

一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既坚持当好食品安全守护人,也努力做好食品企业和小作坊健康发展的贴心人,不仅“扶上马”还重“ 送一程”,以提升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经济发展大局。

在提升产业规范上下功夫。以预制菜、重庆小面、火锅食材等食品产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市市场监管局与梁平区政府、合川区政府分别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从标准建设、品牌培育、检验检测、生产规范等方面合力推动形成产业链和龙头带动引领效应,持续发力构建食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格局。

为生产者把脉生产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做好对“困难”企业的“雪中送炭”。去年9月,市市场监管局面向全市1.3万余家食品生产者启动“百企千坊万家”纾困解难行动,针对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工艺设置等方面的“疑难杂症”实施“靶向治疗”。监管人员累计上门走访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2万余家次,解决实际困难4000余条,为提升帮扶质量,还专门指派技术专家260余人次,对210余家存在技术瓶颈的食品生产者开展免费上门“问诊把脉”活动,协助整改430余条“痼疾顽症”,让生产者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专业服务。

刘玉珮 陈钰桦 马建保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张炬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